西方课程思想史论文-王孟筠

西方课程思想史论文-王孟筠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方课程思想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改革,翻转课堂,原着研读

西方课程思想史论文文献综述

王孟筠[1](2019)在《将翻转课堂模式融入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国家政治思想起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政治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全面、深入地了解西方政治文化及其历史发展,启发学生对当代中国政治问题的思考。本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实践体验的改革采用的实施策略如下:采用主题式教学,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究政治思想演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通过翻转课堂模式开展教学主题的原着研读,并在课堂上模拟西方政治运作,让学生的课堂所学有实务体验。(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24期)

闫鹏[2](2018)在《将学术研究思维融入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的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学术研究思维不但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组成部分。由于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内容方面包含了很强的问题意识、论证逻辑性和批判意识,因此适合将学术研究思维融入该课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老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安排、以及引导学生阅读原着和进行文献查阅等辅助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的学术研究思维。(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34期)

芦蕊[3](2016)在《地方本科高校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教改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经济思想史是高校经济学专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地方本科高校的任课教师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本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因材施教,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选用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材,采用交互式教学和目标管理的方法,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有扎实经济理论基础的经济技术型人才服务。(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高教)》期刊2016年08期)

[4](2012)在《《课程与生活——基于西方课程思想史的考古学判读》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熊和平副教授着,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是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家探讨的基本论题之一。该着借鉴福柯的考古学方法论,探讨了西方课程思想史中的课程与生活的关系。这种学术探讨对我们把握这一主题的当代意义以及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行进方向(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云莉[5](2012)在《对比教学法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中的运用——以“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政治思想”内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政治思想"一节的内容,通过对比教学法的运用,深入研究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相比所产生的思想变革与演化,鲜明体现出不同时期西方政治思想的内容及特点,最终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实现教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大学刊》期刊2012年02期)

赵华[6](2011)在《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主性学习能力对于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质量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很多社会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把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中对于学好该课程具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分叁步在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中融入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使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1年12期)

葛水林[7](2010)在《问题教学法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重心的教学方法。以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为例,介绍了其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尽管问题教学法在活跃《西方政治思想史》课堂氛围、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显着优势,但在时间耗费和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中,问题教学法与讲授法等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一起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0年29期)

尹红英,刘容美[8](2010)在《高等院校《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教育部确定的政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政治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入门的钥匙,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从我国高校该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普遍被认为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尴尬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本论述拟从《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纵横》期刊2010年02期)

闫莉[9](2009)在《中、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比较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春秋战国和古希腊政治思想的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的方法,通过对其政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特征及历史地位的比较与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与演变的基本规律,加深对中西方思想文化传统及其特征与作用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熊和平[10](2007)在《课程与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近年来的学校课程改革中,在教育界出现了一种“课程回归生活”的声音,但这种主张有些含糊其辞,饱受争议。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人们对所要回归的生活的理解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是由“回归说”引发的、从思想考古学的立场做出的些许思考,以及给我们当代判读这一主题的相关启示。课程与生活都是颇具多元性涵义的理论概念。如何理解、从什么角度来理解两者的内涵,这是分析它们之间关系的基本前提。本文认为,课程作为学生在学校范围内的求知活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知识,即所求的内容。二是求知,即获求知识的过程;生活有两种基本形式:超验和经验。超验有哲学上的超验与宗教上的超验。经验有个体理性经验、个体感性经验与社会道德经验。这些超验与经验的不同类型,在西方课程思想史中共同为求知者构筑了复杂的生活世界。从学理上说,福柯无疑是考古学的开创者。他所从事的人文科学知识史的研究,使考古学成为一种分析包括教育活动在内的社会现象的重要方法论。思想考古学作为判读思想史的一种方法论,在历史观上表现为非连续性、在语言观上表现为不确定性、在知识观上表现为实践性、在权力观上表现为微观性、在主体观上表现为非中心化。这些观点为我们理解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思想史的非连续性上说,西方课程思想史大致可分为古典本体论、近代认识论与现代生存论叁个不同的时期,这些时期中的课程与生活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从不确定性的语言观上说,课程中的语言不应该视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不可动摇的、惟一的知识来源,它同样具有丰富的课程意义。这种语言观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从实践性的知识观上说,知识不是所谓的科学认识论的奴婢,也不是征服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力量,更不是使求知者自身异化的力量。学生的所求知识不仅是个对象范畴,更是一个过程范畴,即求知活动的过程本身成为学生重要的知识来源。从微观性的权力观上说,学生在课程中求知,充满了各种权力关系,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权力不仅使学生生活在它所规划的表格中,而且依据相应的规训机制指向学生的身体。从主体的非中心化上说,作为儿童的学生的诞生是近代主体哲学、学科知识与学校制度的综合产物。这意味着学生在诞生之后逐渐从本体论的生活转向了认识论的生活。概言之,在思想考古学看来,历史、语言、知识、权力与主体等这些考察思想史的基本元素是交织在一起的,相互牵制与影响。课程思想家们关于它们的不同态度,可能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学生的生活命运。总之,关于课程与生活及其关系的规定与描述,无论是西方课程思想史中的各式各样的“准备说”,还是我国当前教育界的“回归说”,它们就像“海边沙滩上的一张脸”,随时可能被无情的一拨又一拨的海水所吞没。对于走进学校从事求知活动的学生来说,课程与生活是相互蕴涵的,课程在生活中,同时生活也在课程中。生活只是一个过程,惟有生活着的学生才可能察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究竟如何(现实生活)或将会如何(可能生活)。(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西方课程思想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学生学术研究思维不但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组成部分。由于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内容方面包含了很强的问题意识、论证逻辑性和批判意识,因此适合将学术研究思维融入该课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老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安排、以及引导学生阅读原着和进行文献查阅等辅助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的学术研究思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方课程思想史论文参考文献

[1].王孟筠.将翻转课堂模式融入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观察.2019

[2].闫鹏.将学术研究思维融入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的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

[3].芦蕊.地方本科高校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教改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

[4]..《课程与生活——基于西方课程思想史的考古学判读》简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

[5].云莉.对比教学法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中的运用——以“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政治思想”内容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

[6].赵华.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1

[7].葛水林.问题教学法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0

[8].尹红英,刘容美.高等院校《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0

[9].闫莉.中、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比较教学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

[10].熊和平.课程与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西方课程思想史论文-王孟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