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提高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山西省孝义市崇文街小学朱巧平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课程标准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能够使一个人自觉自愿地去接触、认识和掌握知识技能、参与活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种理论研究、教学实践都证明: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主动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学校生活,初步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倾听能力。但在学习中也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如有的学生觉得低年级的数学知识较为简单,即使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表现为上课时坐姿不端正,举手发言较少,学习兴趣不高。基于以上情况,在教学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五方面的研究。

一、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古板、严厉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班里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班里有一名学生叫王舜楷,各科成绩都很差。课堂上每次当我把目光投向他时,总能看到他一脸的茫然和小心的躲闪。机会终于来了!一次数学课上,这个“笨孩子”兴奋地举着手,迫切希望回答问题,看着他自信的表情,我暗想,等他回答完了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他,可没想到他站起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我示意其他同学耐心地听他讲,可他绞尽脑汁还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看他举手的神情应该是有自己的思路。难道是紧张导致暂时遗忘。想到这里,我对全体学生说:王舜楷同学今天能主动举手,很高兴,让我们为他的勇敢而鼓掌。在大家的掌声中,他显得很意外,继而腼腆地笑了。我发现,这一节数学课后来的时间里,他听得特别专心,而且举手也特别积极,基于上面的经历,我也不敢贸然请他发言,只是试探性地挑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请他回答,他好不容易答对了。我也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同时与全班同学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望着他灿烂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他向着成功迈出了一大步。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尽量挑一些适合他的问题让他回答,并适当地鼓励他,他逐渐有了自信,对数学的学习也更加感兴趣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样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就会乐于参与观察、猜想、交流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在教学《评选吉祥物》时,课始我首先出示福娃、海宝等学生所熟知的吉祥物,这些漂亮的图案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顺势为学生介绍了吉祥物的寓意:吉祥物就是能带来吉祥好运的人、动物或东西。许多大型活动,如运动会、博览会等,都会设计吉祥物以求祥和之意,祝愿活动圆满成功。接着我又创设了淘气的学校要举行运动会,想要从兔、猴、鱼、熊猫四种动物中选出一种作为运动会的吉祥物的情境。在学生大致了解了这四种动物作为吉祥物的寓意的基础上,我又创设了投票选举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现场进行投票选举活动:投票调查(下图1),整理选票、唱票计票(下图2),记录数据、整理数据(下图3),分析数据、做出决策(下图4)。整个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他们无疑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情感是积极的、主动的。

三、直观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实践是学生发展的源动力,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了;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学生学习数学是让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猜测、探索和发现的环境,使学生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让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感知。活动一:做一做——用两根硬纸条、一个图钉制成活动的角(下图1);来回拉动,发现角是有大小的并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口的大小有关(下图2)。活动二:比一比——两人一组,用两个形状完全相同但大小不同的三角板比一比对应角的大小(下图3)。在比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大部分学生认为大三角形中的角大,小三角形中的角小;也有少数几个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中的对应角大小相等。究竟谁猜的对呢?我组织学生进行了验证,学生动手比较对应角的大小然后交流发现进而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下图4)。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充分展示,满足表现欲望

表现欲是人的基本欲望,是个性突出、有生命力的表现,是个人实现和展示自身价值的积极意念。我们每个人都有表现欲,小学生也不例外。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表现欲更加外露、主动、强烈。课堂的自我表现欲则是自我表现欲的某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是指学生通过某种途径、运用某种方法,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一种主观积极的想法。学生数学课堂自我表现欲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对这堂课的参与意识,关系到数学课堂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回收废电池(三位数加法)》一课中,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并列出算式:122+77=。

接着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不一会儿,孩子们就纷纷举高了小手。于是我请不同方法的孩子们上台展示并解说自己的方法。

生1:我是先算122+70=192,再算192+7=199。(下图左)

生2:我是先算122+7=129,再算129+70=199。(下图右)

孩子们在展示与解说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的方法,而且通过自我表现欲的实现,满足了自我实现的意愿,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多样实践,提升审美情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

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我组织学生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首先我提供了一些精美的图案供学生欣赏,从图案中辨认学过的图形,体会复杂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组成的,同时体会数学中的图形美。接着出示了两幅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作品是如何让制作的,让学生了解由图形设计图案的方法。最后,在欣赏同伴作品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图案。这样的设计活动,不仅对学过的图形起到梳理、复习的作用,而且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喜爱的图案,在加强对学过图形理性认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图形的美,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又如学习了《方向与位置》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的东、南、西、北等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并查找资料了解其他辨认方向的方法。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进行了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并了解到借助北极星、树的年轮、“立竿见影”等辨认方向的方法,这些都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通过研究,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有趣的情境,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对数学学习也慢慢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一些以前一直沉默不语的学生也开始有了展示自己的欲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坚持运用以上策略,并注意将所运用的策略相互融合,合理渗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标签:;  ;  ;  

如何提高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