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脂肪酸甲酯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可用来合成多种表面活性剂;用作洗涤剂以及其他许多化学制品的原料;用作高级润滑油的添加剂、机械加工的切削油、冷却液等。目前,脂肪酸甲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作为生物柴油进行开发,将脂肪酸或脂肪转化为脂肪酸甲酯用作生物柴油可为潲水油等提供有效利用途径,因而更具有重要的食品安全意义。脂肪酸甲酯一般通过动植物油脂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获得,根据催化剂性质,可将脂肪酸甲酯的制备方法分为酸催化法、碱催化法和酶催化法等。酶催化具有能耗低、产品回收简单、无污染等优点,是最具潜力的制备方法之一。本文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反应效率着手,以菜籽油为原料,以凯泰脂肪酶为催化剂,研究了脂肪酸甲酯的酶法制备工艺,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对游离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条件进行了研究。首先探讨了反应体系和甲醇添加方式,确定了反应体系为乳化体系,甲醇分三次加入反应体系中。其次以甲酯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水分含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酶用量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了水分含量、反应温度和醇油摩尔比等影响较显著的三个因素,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进一步对酶催化酯交换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游离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最适条件为:反应时间16h、酶用量400IU/g,水分含量21.5%、反应温度41℃、醇油摩尔比4.75:1,在此工艺条件下,甲酯得率为84.02%。研究了凯泰脂肪酶的固定化。以酶的活力回收率为指标,首先对大孔树脂D101、大孔树脂AB-8、大孔树脂X-5、硅藻土、壳聚糖、海藻酸钠等固定化载体材料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是最合适的固定化载体。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海藻酸钠固定化脂肪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固定化脂肪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1.25%,CaCl2浓度为12%,脂肪酶用量为200IU/g,注射器针头外径0. 65mm。此条件下固定化脂肪酶时,酶活力回收率为74.36%。在乳化反应体系中,对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菜籽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响应面设计和分析方法对酯交换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的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分含量34%、反应温度44℃、醇油摩尔比7.6:1、反应时间20h、固定化酶用量400IU/g。在此工艺条件下甲酯得率达到84.89%。固定化酶连续使用5次之后,甲酯得率仍能达到68.35%。GC-MS对所得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甲酯主要有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芥酸甲酯,其中油酸甲酯含量最高。通过碱炼工艺对所得脂肪酸甲酯粗品进行初步提纯。考察了加碱量和碱炼的初始温度两个因素对产品酸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碱量为0.070g/g油、初始温度60℃的条件下,产品酸价为0.45mgKOH/g油,达到了生物柴油.标准对酸价的规定。比较游离脂肪酶与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固定化酶对甲醇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在酶活性相当的条件下,固定化酶能达到与游离酶相同的催化效率;固定化酶能反复利用,与游离酶相比,降低了生产成本。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工业酶法和化学法酯交换在油脂改性应用中的比较[J]. 中国油脂 2020(05)
- [2].基于酶促酯交换的速冻专用油脂制备及应用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4(10)
- [3].生物油脂酯-酯交换催化剂研究新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05)
- [4].碳纳米管对聚酯相容共混体系酯交换反应的影响[J]. 高分子学报 2011(12)
- [5].猪油化学随机酯交换催化剂的研究[J]. 粮油食品科技 2010(05)
- [6].猪油酯交换产物性质测定与分析[J]. 肉类研究 2008(08)
- [7].利用冶炼镁工业废渣制备碱催化剂及其酯交换反应活性[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6)
- [8].酶法酯交换与化学法酯交换技术制备塑性脂肪及其物理性质对比研究[J]. 粮食与油脂 2014(11)
- [9].生物柴油酯交换过程优化控制仿真平台的设计[J]. 计算机仿真 2014(10)
- [10].酯交换制油酸甲酯的基团贡献法热力学分析[J]. 化工学报 2012(06)
- [11].水力空化技术强化酯交换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8(01)
- [12].离子型树脂催化酯交换反应的研究[J]. 辽宁化工 2008(09)
- [13].一种制备乙烯基三-(2-甲氧乙氧基)-硅烷的酯交换方法[J]. 乙醛醋酸化工 2019(03)
- [14].酯交换棕榈油基料及熟化温度对人造奶油质构的影响研究[J]. 现代食品 2018(08)
- [15].酶促酯交换对速冻专用油脂理化性质的影响[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16].硅胶负载硫酸盐催化酯交换反应[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7)
- [17].米糠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1(02)
- [18].生物柴油生产中酯交换反应的研究进展[J]. 化工中间体 2010(03)
- [19].酯交换-吸附脱乙醇联合工艺合成乙酸异辛酯[J]. 过程工程学报 2015(03)
- [20].熔融酯交换合成聚碳酸酯预聚体的动力学[J].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2(05)
- [21].流场中聚乳酸/聚碳酸酯共混体系的酯交换反应及其形态结构研究[J]. 高分子学报 2012(11)
- [22].有机溶剂和原料中水分含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J]. 中国油脂 2011(12)
- [23].三油酸甘油酯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热力学分析[J]. 化学工程 2010(05)
- [24].国内酯交换技术研发进展[J]. 山东化工 2017(10)
- [25].脂肪酸乙酯合成工艺研究[J]. 化工科技 2015(01)
- [26].固定化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化工新型材料 2014(10)
- [27].脂肪酶连续催化桐油酯交换反应制取生物柴油[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7)
- [28].新型花生壳生物炭基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J]. 太阳能学报 2020(04)
- [29].电场强化酯交换过程中醇油两相分散特性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12)
- [30].基于酶促酯交换的含亚麻酸巧克力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