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典故词语研究

汉语典故词语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典故文化异彩纷呈,在典故传承基础上形成的典故词语数量庞大,丰富了汉语系统。但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关注典故多于典故词语,文化视角多于语言视角,针对典故词语形成过程、结构形式、语义构成和语用特点的全面研究尚显不足。本文以《汉语大词典》为基本语料来源,参考《中国典故大辞典》,并不断补充学者们对典故词语搜集和研究的成果,力图形成一个覆盖面最广的典故词语语料库,继而利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从词汇化的角度对汉语典故词语的动态形成、静态存在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以求科学翔实地解读典故词语。本文的写作思路是引入研究对象、对象本体研究即形式分析、结构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次序。由典故形成典故词语,可以说是一个词汇化的过程。在词汇化的理论基础上,我们通过共时历时的比较、典故词语与普通词语的比较等,来全面研究典故词语的形式、结构、语义和语用。正文共由七章组成:第一章是绪论,引入对象部分。这一章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对相关术语和概念进行了界定和比较,包括典故、典故词语、用典,以及分别与之对应的典面、典形等。同时,本部分还将典故词语和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念作了简单比较,使研究对象定位更准确、目标更清晰。本章的第二部分回顾了针对本文课题的研究历史,从总体上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凸显了本文的研究空间和价值定位。回顾之后展开本文的创作思路,从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文章的创作进行了展望和预设。第二章是典源和典源文献研究。典源虽然不是典故词语的本体,只是典故词语的相关部分,但与典故词语关系密切,可以说,研究典故词语离不开典源研究。离开典源,典故词语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相关研究也就无从下手,这是本文要进行典源研究的必要性所在。在阐释了必要性之后,我们具体细致地统计了典源情况。从一个典故词语形式对应的典源数量角度分为单典源和多典源两种,单典源的情况比较简单,而多典源的情况相对复杂,又分同义同形而多典源、异义同形而多典源、同义合形而多典源、典中有典而多典源、因文本原因而多典源等五种情况。从一个典源对应的词语数量角度,分为一源一词和一源多词两种,一源多词又包括多词同义和多词异义。在典源文献方面,通过对所有典故词语所出文献、时代和频度的统计,对典源文献和典故词语数量之间的规律总结为四点:典故词语数量的多少和时代早晚的关系大体上成正比;典故词语的数量和文献的种类大体是成反比;魏晋南北朝、唐朝和宋朝三个时期的文献种类虽然突然增多,但并不违背典故词语的出现规律(即时代越晚,文献越少,词语也越少);同一个典源的典故词语常常被多个文献记载。此外,本章还对构成典源文献的主客观条件进行了简单分析。第三章是典故词语的形式研究。从本章开始涉入典故词语的本体研究,从形式入手来研究典故词语词汇化的过程及词汇化完成之后的情况。首先按照音节数量的多少将典故词语分为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等多种类型,使典故词语的外在形式特点更加明晰。其次,介入到典故词语的形成问题,从言语、故事等文本形式的典故到典故词语,这是一个形成词语的过程。结合目前学术界关注较多的词汇化研究,我们认为典故词语的形成也是词汇化的过程,并且对词汇化的动因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典故自身特点、语用、人类认知心理和语言系统的自身调整等几个方面。最后,本章对典故词语的词汇化过程分词汇化特点、过程和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词汇化特点方面主要是从典故词语词汇化对汉语词汇系统的贡献和典故词语词汇化与一般词语词汇化的不同两个角度来谈的,其中后者最能体现其独特性。典故词语词汇化的过程是一个包含了信息提取、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的认知过程。文章从两个角度对词汇化途径进行了剖析:一是从动机方面分为比喻成词、借代成词、反用成词等;二是从具体的手法上分为截取、提取和改造三个大范畴,每种方法又有细致的分类。第四章是典故词语的结构研究。本章深入到典故词语的内部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构。本章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典故词语的结构特点概说,是从宏观角度与典故词语的形式和语义等进行比较而言的特点,主要包括(一)地位的从属性、(二)结构的独特性、(三)结构类型的多样性、(四)结构与典源的不离性四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具体的结构分析。由于典故词语形式的独特性,我们首先根据相关理论将典故词语从结构上分为词型、词组型和句子型,继而按照汉语词汇学的有关理论将词型和词组型词语进行了构成方式的分类,称之为词法方式,主要包括附加构词和复合构词两种。复合构词又分支配式、陈述式、连谓式、偏正式、联合式、中补式、宾前式、兼语式、数量式和特殊类型共十类,其中宾前式是对前人研究的一个突破,也是对汉语词语结构分类的一种补充。句子型词语的句法关系分为单句型和复句型两种基本类型。单句型又分为主谓单句型和非主谓单句型;复句型又分为因果关系、假设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联合关系、承接关系、选择关系和说明关系共八种类型。结构分析完成之后,文章简单将典故词语的结构规律总结为三点:一是结构方式的种类多少与音节形式有关,二是不同音节的词语中,结构方式偏重不同,三是从结构方式上可以探到原型。第五章是典故词语的语义研究。本章从三个方面着手,一也是宏观角度概说典故词语的语义特点,主要包括:(一)语义地位的主导性、(二)语义的派生性、(三)语义产生的偶然性和主观性、(四)语义的稳固性、(五)语义的隐显性、(六)语义的社会性、(七)语义的灵活性。二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典故词语的语义组合情况即从典源中得到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包括取人、取事、取地、取物等十种类型。三是从动态角度对典故词语词汇化前后语义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研究。词汇化过程中的语义获取情况包括一源生一义、一源生多义和多源生一义,词汇化之后典故词语语义的演变情况包括意义扩大、意义转移和意义缩小。第六章是典故词语的语用研究。本章着重探讨了典故词语的语用功效和语用特点两个方面。语用功效分典故词语对汉语系统的作用和具体的语用效果两个角度,对汉语系统的作用体现在:(一)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二)为汉语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三)典故词语是连接语言和意象的符号。典故词语的具体语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其修辞作用方面,例如增强艺术表现力、使语言表达含蓄委婉等。典故词语的语用特点包括;(一)典故词语有特定的使用要求。(二)典故词语的使用是建立在人类认知心理的共通性基础上的。(三)典放词语的使用应该有原则。(四)典故词语的使用主观性极强。(五)典故词语在具体使用中,有不同于一般词语的语法限制。(六)典故词语被使用时有不同的熟识度。第七章是本文的一个总结,同时也讨论了如何正确看待典故词语的问题,文章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看待典故词语这一特殊词汇群体,既要看到其历史性、深奥性,又要看到其生动性、多彩性,要继承并发扬中国丰富的典故文化,合理利用典故词语这一庞大语言群体。本文试图运用语言学、现代汉语的相关理论和一些新的学术观点来系统阐释典故词语这一并不新的语言现象,力图做到科学、规范,有继承、有突破。由于受时间精力所限,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术语界定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及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典源研究
  • 第一节 典源研究的必要性
  • 第二节 典源情况综述
  • 第三节 典源文献综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典故词语的形式研究
  • 第一节 典故词语的形式特点
  • 第二节 典故词语形成的动因
  • 第三节 典故词语的词汇化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典故词语的结构研究
  • 第一节 典故词语的结构特点
  • 第二节 典故词语的结构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典故词语的语义研究
  • 第一节 典故词语的语义特点
  • 第二节 典故词语的语义组合
  • 第三节 典故词语语义的动态考察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典故词语的语用研究
  • 第一节 典故词语的语用功效
  • 第二节 典故词语的语用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汉语典故词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