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说辞研究

《战国策》说辞研究

论文摘要

战国时期,波翻云诡,策士纵横,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错综复杂,令人目眩神迷。四处游说奔走的纵横家是战国舞台上风头最健的人物,他们不仅对天下大势、各国实力、风土人情、山川险隘了如指掌,还善于揣度人主心理,游说他人之时,谈锋犀利,舌吐风雷,一席谈话,便使得国君俯首。他们的精彩游说之辞为《战国策》所记载。本文以《战国策》说辞为切入点,探讨“说体”这一文体在中国古代的演变发展过程,解读说体文对文学创作主体的要求,分析《战国策》说辞焕发出来的动人的艺术魅力。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绪论中从“说”的本意出发,探讨了说体文作为一种文体,它在中国古代的起源。“说”的基本义项都以“言说”为基础,是一种口头表达的言论行为,当具体的言说行为演变为相对固定的言说方式后,便成为一种特定的文体,即说体。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三章具体研究战国时期说体文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作:《战国策》说辞。第一章,分析了《战国策》说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渊源,认为七国纷争政治局面,士阶层的活跃是说辞繁荣的时代和社会因素,而殷商训诰遗风和春秋时期的行人辞令是《战国策》说辞的文学上的渊源。第二章,从文学作品和文学主体的关系入手,反观文学作品对文学主体的要求,认为游说要求文学主体,即纵横策士在知识结构上博古通今,在思维应变能力上能顺势应变,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体察入微的揣摩之术。第三章,从形象说理和语言艺术两个方面探讨了《战国策》说辞独特的艺术魅力,认为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战国策》说辞往往通过形象说理,寓言和比喻文化在文中独树一帜;在语言方面,受文体要求和游说目的的影响,《战国策》说辞具有纵横恣肆、敷张扬厉、通俗明白、韵散结合的特征。第三部分,在余论中探讨《战国策》说辞对后世文学和文体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战国策》所开创的史学传统、文学体例和风格特征,影响着后世整个史学和文学的发展。后世的论说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战国策》说辞长于议论的特征,而后世辞赋则直接秉承了《战国策》说辞敷张扬厉的风格,说辞中的讽谏手法和游说方式,对后世的小说和叙事文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总而言之,作为一部能够雄视百代的散文杰作,《战国策》记录的说辞展现了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历史,也展现了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的纵横策士的精神风貌。对《战国策》说辞进行综合探讨,是本文期望致力探索的的主要研究目的与任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说”与说体文
  • 一、“说”之本意考释
  • 二、从言说行为到言论方式:说体文的兴起
  • 第一章 《战国策》说辞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学渊源
  • 第一节 时代背景:战国纷争与士的崛起
  • 一、社会的大变革与文化的“轴心时代”
  • 二、学在私门和士的崛起
  • 第二节 文学渊源:训诰遗风与行人辞令
  • 一、殷商训诰遗风
  • 二、春秋行人辞令
  • 第二章 高才秀士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游说对战国策士的要求
  • 第一节 博古通今:对主体知识结构的要求
  • 一、博学多才: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政治眼光
  • 二、兼收百家之长:对其他诸子学说融会贯通
  • 第二节 顺势应变:对个人思维应变能力的要求
  • 一、巧舌如簧:敏捷的应对能力和高超的论辩水平
  • 二、应用之妙,存乎一心:善于把握和利用矛盾
  • 三、天时地利人和:善于抓住有利时机
  • 第三节 有胆有识:对策士心理素质的要求
  • 一、撄人主之逆鳞:过人的胆色
  • 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 三、察言观色,引人入榖:体察入微的揣摩之术
  • 第三章 《战国策》说辞的艺术特征
  • 第一节 深于取象以象喻理:民族思维特征及传统表达习惯
  • 一、利口者以寓言为主:独树一帜的寓言文学
  • 二、长于讽喻:信手拈来的比喻手法
  • 第二节 敷张扬厉驰说云涌:辩丽横肆的语言风格
  • 一、纵横恣肆、敷张扬厉
  • 二、明畅通达、放言无忌
  • 三、韵散结合、张弛有度
  • 余论 《战国策》说辞对后世文学和文体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战国策》文本解读的秦统一原因分析[J]. 宿州学院学报 2020(01)
    • [2].《战国策》中的“个人作品集”[J]. 文学遗产 2017(01)
    • [3].《战国策》引《诗》研究[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7(09)
    • [4].《战国策》“嫂虵行匍伏”别解[J]. 兰台世界 2015(36)
    • [5].论《战国策》的策士谏言策略[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6].沈从文与《战国策》派的关系有多深?——沈氏佚简《提倡做人的新态度》考释[J]. 现代中文学刊 2016(05)
    • [7].《战国策》中数词语法功能初探[J]. 科教导刊(下旬) 2015(04)
    • [8].从《战国策》看说话的技巧[J]. 青年文学家 2019(26)
    • [9].《战国策》“拟托文”浅识[J]. 语文学刊 2010(11)
    • [10].抗战时期云南新增报刊初探——以《战国策》为例[J]. 长江丛刊 2018(07)
    • [11].《战国策》中“疾”、“病”释义[J]. 智富时代 2018(06)
    • [12].《战国策》适合中年级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吗——与魏淑媛老师商榷[J]. 小学语文教学 2017(Z1)
    • [13].《战国策》核心身体词“腿”研究[J]. 长江丛刊 2017(09)
    • [14].战国策说服艺术浅谈[J]. 明日风尚 2017(03)
    • [15].《战国策》引诗表现出的诗学意义分析[J]. 北方文学 2017(17)
    • [16].《战国策》核心身体词“肠”研究[J]. 课外语文 2017(06)
    • [17].论《战国策》中刺客形象折射的纵横家思想[J]. 北方文学 2017(17)
    • [18].孙犁读《三国志·关羽传》[J]. 月读 2017(10)
    • [19].《战国策》中策士的身份立场研究[J]. 长江丛刊 2016(29)
    • [20].《战国策》:古代雄辩和谋略第一书[J]. 月读 2015(03)
    • [21].论《战国策》寓言的特色[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4)
    • [22].“离经叛道”的《战国策》[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20)
    • [23].品读《战国策》(连载三)[J]. 江河文学 2008(06)
    • [24].《战国策》《史记》策士形象差异浅谈[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9)
    • [25].从《战国策》看说服艺术的技巧[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18)
    • [26].浅析《战国策》的“尚贤”思想[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27].《战国策》中女性人物个性探析[J]. 北方文学 2019(08)
    • [28].《战国策》:策士、辩士与义士[J]. 中国青年 2010(07)
    • [29].谈《战国策》使臣和说客[J]. 青春期健康 2014(11)
    • [30].《战国策》的民本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 长城 2009(06)

    标签:;  ;  ;  ;  

    《战国策》说辞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