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新乐府辞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张煜
导师: 吴相洲
关键词: 新乐府,创作动机,入乐歌唱,文学
文献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文献、音乐、文学三个方面对新乐府辞进行综合研究。其中第一章是文献研究,第二章是音乐研究,第三章到第五章是文学研究。 第一章 “新乐府”辞概念的界定及收录补订 根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提出的“新乐府,皆唐世之新歌”的规定,并根据唐代新乐府的实际情况,认为新乐府应该是产生于唐代的、有确切文献记载的、内容广泛的新题乐府诗。新乐府主要是、但并不是只限于元白讽喻性新乐府。 依据这一界定标准,对唐人所作新乐府辞进行了重新认定,在《乐府诗集·新乐府辞》收录新乐府235题之外,辑补唐代新乐府170题。 论文并考察了部分新乐府题目的来源,有24题唐代新乐府是变化古题而来或从古典演化而来,由此可见新乐府对古乐府继承的一面。 第二章 新乐府辞的入乐问题 主要探讨了新乐府辞与音乐的关系问题。通过相关文献的考察,证明有40题唐代新乐府是在唐代及唐以后曾经入乐歌唱,或是确为诗人所作的歌词。部分新乐府辞曾经入乐是一个客观事实,当然这仅仅是针对有足够证据证明曾经入乐的新乐府而言。事实证明,新乐府并非全部与音乐无缘,后人判断新乐府绝对不可歌的观点太过绝对。新乐府与音乐之间是可以结合的,而非如人们所想象的是截然对立的。 第三章 唐代翰林学士与新乐府辞创作 通过相关文献考察提出,第一,唐代翰林学士制度规定翰林学士具有创作乐章歌词的职责; 第二,唐代翰林学士从本身的职责出发,创制出政治讽喻性质和娱乐性质的两类新乐府诗进献朝廷;唐代翰林学士与新乐府的繁荣密切相关; 第三,唐代翰林学士往往具有音乐素养,其中至少有十九人在任翰林学士前后担任过太常寺职官;唐代翰林学士与新乐府的入乐密切相关; 第四,唐代翰林学士所作新乐府在内容上和传播途径上都与朝廷密切相关。 上述现象,是以往学界没有或至少没有充分揭示的。 第四章 白居易《新乐府》创作情况再考察 首先,通过对白居易《与元九书》关键语句的笺证,对白居易创作新乐府的动机和理论,提出了新的更加深入的解释:白居易《与元九书》的诗歌与新乐府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新乐府辞”概念的界定及其收录补订
第一节 唐人“新乐府”及其相关概念的考察
第二节 郭茂倩对“新乐府辞”的界定及其问题
一、郭茂倩“新乐府辞”收录标准及其问题
二、“新乐府辞”收录标准的重新制定
第三节 《乐府诗集·新乐府辞》补辑
第四节 “新乐府”题名来源考
第二章 新乐府辞的入乐问题
第一节 新乐府辞的入乐问题
一、新乐府与音乐关系研究回顾
二、《新乐府辞序》的重新解读
第二节 入乐的新乐府辞考
一、《乐府诗集》已收的新乐府辞入乐情况考证
二、《乐府诗集》未收的新乐府辞入乐情况考证
第三章 唐代翰林学士与新乐府辞创作
第一节 翰林学士职能新论:撰写朝廷乐章与乐府歌辞
第二节 翰林学士创作新乐府辞的背景
第三节 翰林学士创作新乐府辞的个案研究
一、李白与白居易的两类新乐府辞写作
二、三舍人与新乐府辞创作
三、元稹、李绅的新乐府辞创作与其入翰林院的关系
第四章 白居易《新乐府》创作情况再考察
第一节 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目的新释——《与元九书》关键语句笺证
第二节 《五子之歌》——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的原型
第三节 从《与元九书》看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目的的实现
第五章 元、白之外诗人的新乐府辞创作
第一节 张王与元白新乐府创作关系再考察
第二节 刘禹锡的乐府观及其新乐府创作
第三节 李贺新乐府传唱情况及其特点
第四节 温庭箔“乐府倚曲”的音乐来源及其文学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07
相关论文
- [1].乐府史研究[D]. 孙尚勇.扬州大学2002
- [2].唐代乐府诗研究[D]. 王立增.扬州大学2004
- [3].近代曲辞研究[D]. 袁绣柏.首都师范大学2005
- [4].清商曲辞研究[D]. 曾智安.首都师范大学2006
- [5].晋宋乐府诗研究[D]. 王志清.首都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