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追踪显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组织追踪成像,应变率成像,左心室功能,冠心病
组织追踪显像论文文献综述
吴崴[1](2018)在《超声组织追踪联合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超声组织追踪(TTI)联合应变率显像技术(SRI)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心内科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入的冠心病患者3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超声心脏功能检查,分析两组TTI联合SRI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效果。结果研究组不同位置检测出各节段水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总节段数为162个,两组异常节段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TI联合SRI对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准确,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卢永昭,左鹏飞,麦兴盛,李亚峰,王娟利[2](2018)在《组织追踪与应变率显像技术在12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用超声组织追踪技术(TTI)和应变率显像技术(SRI)评价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右室心肌运动的位移和应变率,评估TTI和SRI在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TI和SRI检测和分析12例ARVC患者(ARVC组)的右室心肌组织收缩期峰值位移值(PDs)及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sr)。结果 ARVC组患者病变节段的PDs及Ssr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正常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值的变化更准确地反映了右室壁局部收缩功能的异常。结论 TTI和SRI通过评估收缩期右室壁心肌向心尖方向的PDs值和Ssr值可以直观、快速和客观地诊断ARVC。(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13期)
周海侠,夏稻子,李阳,刘丽[3](2012)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对单腔、双腔起搏器置入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TTI)评价单腔及双腔起搏器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40例,单腔起搏器组35例,双腔起搏器组40例。利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叁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TTI条件下,测量正常对照组的收缩期二尖瓣环位移(DS)及单腔、双腔起搏器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的DS;在起搏器置入术中记录设定的心房心室电极的起搏阈值、阻抗及心室除极波的感知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腔起搏器组患者术后1周DS、LVEF明显减小(P<0.05),双腔起搏器组患者术后1周DS、LVEF减少(P<0.05)。与术前相比,单腔起搏器组患者术后1周DS、LVEF显着下降(P<0.05),而双腔起搏器组显着增加(P<0.05)。单腔与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比较,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1周DS、LVEF增加(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DS与LVEF的相关性较好(r=0.86,P<0.01)。结论组织追踪显像技术对置入单腔及双腔起搏器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双腔起搏模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善优于单腔起搏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9期)
周海侠[4](2012)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对单腔、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TTI)评价单腔及双腔起搏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比较单腔与双腔起搏器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75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按患者置入起搏器的类型分为单腔起搏器组(VVI模式)35例,双腔起搏器组(DDD模式)40例,另外选取正常对照组40例,无心脏病病史,体格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均正常。采用GE Vivid7pr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3S探头,探头频率为1.7~3.4MHz,帧频100帧/s,患者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连接心电监测仪,同步记录心电图,采集同一患者安放起搏器术前及术后1周的标准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左室两腔切面,连续叁个心动周期的动态组织多普勒(TVI)图像(帧频>100帧/s);利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各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TTI条件下,测量正常对照组及单腔、双腔起搏器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的收缩期二尖瓣环位移(Ds);并在起搏器置入术中记录设定的心房心室电极的起搏阈值、阻抗及心室除极波的感知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腔起搏器组患者术后一周Ds、LVEF明显减小(p均<0.05),双腔起搏器组患者术后一周Ds、LVEF减少(p均<0.05)。与术前相比,单腔起搏器组患者术后一周Ds、LVEF显着下降(p均<0.05),而双腔起搏器组显着增加(p均<0.05)。单腔与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比较,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一周Ds、LVEF增加(p均<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Ds与LVEF的相关性较好(r=0.86,p<0.01)。结论:组织追踪显像技术无创、定量、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心律失常患者置入单腔及双腔起搏器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和差异,双腔起搏DDD模式置入对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单腔起搏VVI模式。(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2-04-01)
蔡景伟,高继康,庞美丽,周丽萍[5](2012)在《组织追踪显像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的价值。方法测量32例房间隔缺损右心扩大者(房间隔缺损组)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右室侧壁、前壁及下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层的位移曲线,然后测定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峰值位移(PDs),比较两组的PDs值,并将各节段PDs值与右室射血分数(RVEF)进行相关性分析,测量并比较两组右房收缩期、右室腔舒张期面积及肺动脉内径。结果 (1)房间隔缺损组右室侧、前、下壁的基底段PDs值均明显小于正常组(P<0.01);(2)房间隔缺损组右室侧壁、前壁及下壁基底段PDs与RVEF呈显着正相关(r=0.38、0.41、0.34,均P<0.01)。房间隔缺损组右房、右室腔面积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主肺动脉内径明显宽于正常组(P<0.01)。结论组织追踪技术能够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壁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其中基底段是组织追踪显像检测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时的最重要节段。(本文来源于《浙江实用医学》期刊2012年01期)
卢永昭,谭深,闫丽娟,赵君智,张景峰[6](2011)在《组织追踪和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室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组织追踪(TTI)和应变率显像(SRI)技术在诊断右室壁心肌梗死和评价右室局部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TI和SRI技术对20例急性右室梗死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者的右室心尖两腔心切面和四腔心切面进行扫查,检测分析右室前壁、下壁、侧壁收缩期峰值位移值(PDS)、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SR)。结果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PDS和SSR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SSR较PDS显示结果更敏感(P<0.01)。结论 TTI和SRI技术能够准确地诊断右室壁心肌梗死,并能对右室局部收缩功能进行定量评价。(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姜艳娜[7](2009)在《组织追踪及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tissue tracking imaging,TTI)及组织同步显像技术(tissue synchronization imaging,TSI)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室间及左心室内非同步运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35例及CHF患者30例,应用TTI技术获得左心室壁运动位移曲线,测量QRS波起始至左心室壁12节段、右室侧壁基底段收缩期位移峰值时间(Ts)及各点向心尖方向的最大位移(Ds),计算左心室12个心肌节段Ts的最大差值( Max-△Ts)及同一壁内2节段Ts的差值(Ts-diff);同时计算12节段Ds的均值(mDs)。应用TSI技术测得右室侧壁基底段及左心室壁12节段收缩期达峰值时间(Tp)及峰值速度(Vp),并计算Tp标准差(Tp-SD)及左心室同一壁内2个节段Tp的差值(Tp -diff);同时计算12节段Vp的均值(mVp)。左右心室侧壁基底段Ts及Tp的差值作为左右心室间的延迟(L-RV-D-Ts、L-RV-D-T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反映左心室整体功能。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CHF组Max-△Ts、Ts-diff、Tp-SD、Tp–diff及L-RV-D-Ts、L-RV-D-Tp明显延长(均P<0.01),mDs、mVp及LVEF、Tei指数显着降低(P<0.01)。(2)Max-△Ts与LVEF、mDs呈负相关(r=-0.68,P<0.01;r=-0.59,P<0.01),Tp- SD与LVEF、mVp呈负相关( r=-0.63,P<0.01;r =-0.67,P<0.01);Max-△Ts、Tp- SD与Tei指数呈正相关( r =0.64,P<0.01;r=0.66,P<0.01),与QRS间期不相关;而mDs、mVp与LVEF呈正相关( r=0.61,P<0.01; r=0.69, P<0.01)。结论:组织追踪显像技术(TTI)及组织同步显像技术(TSI)均可无创、定量评价CHF患者心室间及左心室内心肌非同步化运动,并且心肌的非同步化运动与左心功能关系密切,这为临床治疗心衰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 nization therapy,CRT)。(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9-04-01)
邓劲松,王晓霞,王洁,张春丽,曾广绥[8](2009)在《彩色组织追踪显像在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心肌运动异常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组织追踪显像(CTTI)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壁心肌运动异常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组织追踪显像对36例心力衰竭患者(异常组)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运动位移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着性检验。结果健康人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运动位移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同一室壁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渐减低,心力衰竭患者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表现为位移值的减低及其彩色编码显像和曲线波形的改变。异常组的运动位移值均低于对照组的相应节段,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组织追踪显像通过定量检测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壁异常心肌运动的位移值及观察彩色编码显像变化和曲线波形的改变,能够快速及无创的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和左室壁心肌运动异常。(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09年03期)
姜艳娜,林萍,赵洋,王虹艳[9](2008)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TTI)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间及左心室内非同步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35例及CHF患者30例,应用TTI获得左心室壁运动位移曲线,测量QRS波起始至左心室壁12节段收缩期位移达峰时间(Ts)及各点向心尖方向的最大位移(Ds),计算左心室12个心肌节段Ts的最大差值(Max-△Ts)及同一壁内2节段Ts的差值(Ts-diff);同时计算12个节段Ds的均值(mDs);并测量左右心室侧壁基底段Ts的差值作为左右心室间的延迟(L-R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反映左心室整体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Max-△Ts、Ts-diff及L-RV-D明显延长(均P<0.01),mDs显着降低(P<0.01)。Max-△Ts与LVEF、mDs呈负相关(r=—0.68,P<0.01;r=—0.59,P<0.01),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64,P<0.01),与QRS不相关,而mDs与LVEF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CHF患者心室间及左心室内存在明显的非同步运动,并且与左心功能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08年12期)
毛姗姗,叶菁菁,蒋国平,赵正言[10](2007)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新生儿的右心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和组织追踪显像(TH)技术评价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新生儿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前后的右心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 QTVI 和 TTI 技术离线分析35例正常新生儿以及52例 CH 新生儿在左旋甲状腺素(L-T_4)替代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的心尖四腔切面叁尖瓣环运动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最大位移(D)、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计算 Ve/Va 值;常规记录叁尖瓣口脉冲多普勒(PWD)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充盈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充盈峰值速度(A),计算 E/A 值。同时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儿的血清促甲状腺素、叁碘甲状腺原氨酸总量、甲状腺素总量、游离叁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并与 QTVI、TTI 检测指标行 Person相关分析。结果 CH 组新生儿 E 峰及 E/A 值低于对照组(均 P<0.001),但 A 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VI 及 TTI 示,CH 组 Ve、Ve/Va 值、Vs 及 D 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 V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 L-T_4替代治疗后1个月,CH 组新生儿 Ve、Ve/Va 值、Vs、D 及 E、E/A 值分别为(6.92±1.86)cm/s、(1.13±0.22)、(5.92±1.03)cm/s、(0.78±0.17)cm 和(61±10)cm/s、(1.1±0.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相关分析显示,Ve、Ve/Va 值、Vs、D 与叁碘甲状腺原氨酸总量、甲状腺素总量 TT_4、游离叁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呈显着正相关(均 P<0.01),与促甲状腺素呈显着负相关(均 P<0.01)。结论 CH 新生儿的右心收缩与舒张功能均显着低于正常新生儿,早期及时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可逆转受损的右心功能。应用 QTVI 及 TTI 技术检测叁尖瓣环运动频谱可定量、准确、有效地评价新生儿右心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华儿科杂志》期刊2007年08期)
组织追踪显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用超声组织追踪技术(TTI)和应变率显像技术(SRI)评价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右室心肌运动的位移和应变率,评估TTI和SRI在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TI和SRI检测和分析12例ARVC患者(ARVC组)的右室心肌组织收缩期峰值位移值(PDs)及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sr)。结果 ARVC组患者病变节段的PDs及Ssr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正常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值的变化更准确地反映了右室壁局部收缩功能的异常。结论 TTI和SRI通过评估收缩期右室壁心肌向心尖方向的PDs值和Ssr值可以直观、快速和客观地诊断ARVC。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追踪显像论文参考文献
[1].吴崴.超声组织追踪联合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
[2].卢永昭,左鹏飞,麦兴盛,李亚峰,王娟利.组织追踪与应变率显像技术在12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
[3].周海侠,夏稻子,李阳,刘丽.组织追踪显像技术对单腔、双腔起搏器置入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
[4].周海侠.组织追踪显像技术对单腔、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D].大连医科大学.2012
[5].蔡景伟,高继康,庞美丽,周丽萍.组织追踪显像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的定量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2
[6].卢永昭,谭深,闫丽娟,赵君智,张景峰.组织追踪和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室收缩功能[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
[7].姜艳娜.组织追踪及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D].大连医科大学.2009
[8].邓劲松,王晓霞,王洁,张春丽,曾广绥.彩色组织追踪显像在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心肌运动异常中的应用价值[J].武警医学.2009
[9].姜艳娜,林萍,赵洋,王虹艳.组织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
[10].毛姗姗,叶菁菁,蒋国平,赵正言.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新生儿的右心功能[J].中华儿科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