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建设研究](https://www.lw50.cn/thumb/6657e65bfd0b05e5d8850edb.webp)
论文摘要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关于我国当前特定现实背景下的重大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基本公共服务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内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关于社会成员追求公平、正义和共享的关键问题。其实质在于政府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让全体社会成员享受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它也是推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理念,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全力致力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工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本文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了我国农村,这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突破口所在。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基本公共产品缺失和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到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厘清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及意义之后,就城乡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卫生与医疗以及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不均等状况及原因进行了深入探析。且采用实证分析法,以江西省兴国县方太乡作为个案,对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状况、成功经验以及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方太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文章最后,提出实现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就是要建立一整套具有指导意义且切实可行的体系,包括服务体系、层级体系、供给体系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共四层体系。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研究的背景1.2 问题的提出1.3 理论基础1.3.1 新公共服务理论1.3.2 公共治理理论之善治模式1.3.3 公平正义理论1.3.4 公共产品理论1.4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 国外研究综述1.4.2 国内研究综述1.5 研究思路和分析路线第2章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概述2.1 基本公共服务2.1.1 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2.1.2 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点、标准和原则2.1.3 基本公共服务与公共服务的区别2.2 均等化2.2.1 均等化的定义2.2.2 均等化的国际经验2.2.3 均等化与平均化的区别2.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3.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2.3.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征2.3.3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意义2.4 西方国家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模式第3章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变迁与现状分析3.1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变迁3.1.1 改革开放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1949-1977)3.1.2 改革开放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变迁(1978-)3.2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不均等的主要表现3.2.1 农村义务教育服务发展严重落后3.2.2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3.2.3 农村基本公共设施建设基础差、资金少3.2.4 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3.2.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会少3.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不均等的原因分析3.3.1 “城乡二元”制度安排仍然存在3.3.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政策不尽完善3.3.3 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微薄、基础差3.3.4 转移支付目标错位、结构不合理3.3.5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3.3.6 农民的参与不够,利益表达机制不畅通第4章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证分析:以兴国县方太乡为例4.1 方太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功经验4.1.1 有力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4.1.2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4.1.3 有效拓宽基本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4.1.4 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4.2 方太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仍存在的问题4.2.1 基层农村服务部门出现管理和服务职能不清4.2.2 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参与不积极4.2.3 财政资金投入不足4.2.4 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4.3 方太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努力的方向4.3.1 舆论先行,加大宣传力度4.3.2 统一思想,强化领导行为4.3.3 增加投入,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4.3.4 推行民主自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第5章 构建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的思路5.1 确立合理的指导原则5.1.1 效率与公平相互促进的原则5.1.2 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原则5.1.3 溢出效应原则5.1.4 国家主导和多方参与的原则5.1.5 政府功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5.1.6 法治原则5.2 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服务体系5.2.1 大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化5.2.2 加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2.3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5.2.4 逐步建立城乡可衔接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5.2.5 统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5.3 健全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层级体系5.3.1 强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责任5.3.2 确立中央与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分工体制5.3.3 减少行政层级,扩大地方政府自主权5.3.4 科学地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5.4 创新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体系5.4.1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支农政策5.4.2 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均等化的转移支付机制5.4.3 积极培育公民社会,建立多元化投资新机制5.4.4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规体系5.5 建立科学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指标体系5.5.1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5.5.2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设想第6章 结论和展望6.1 结论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与展望致谢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基本公共服务论文; 均等化论文; 中国农村论文; 体系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