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nna模型的生物演化模型

基于Penna模型的生物演化模型

论文摘要

本文是基于Penna模型来研究生物演化问题的,其中包括非遗传疾病、休渔政策和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的相关问题。Penna无性繁殖模型是基于0、1位串技术的种群演化模型,该模型于1995年由巴西人T.J.P Penna提出。其是以具有年龄结构的种群为研究对象的,该模型除年龄结构外还考虑了环境、遗传变异、繁殖年龄、人口上限等其他因素。Penna有性繁殖模型,是建立于Penna无性繁殖模型基础上,改变个体组成、繁殖机制、遗传变异机制的种群演化模型,该模型于1996年Stauffer.D首次提出。自Penna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模型被提出后,立即被广泛应用到解释现实中的现象和阐释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本文第二章是在Penna无性繁殖模型的基础上,主要讨论的是一种带有非遗传疾病的模型。在本章,个体使用Penna无性繁殖模型来表达。通过设定非遗传疾病的得病率、治愈率来控制种群的存亡。阐述了非遗传的疾病,基本的抵抗能力以及治愈的可能性。此文已在《The Penna Model with extragenetic disease》中发表。本文第三章是在Penna有性繁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模拟模型——休渔模型。在本章,个体使用Penna有性繁殖模型来表达。一年分为四季,并定义了死亡机制,繁殖机制和捕捞机制,讨论了鱼群规模和捕捞机制下的捕鱼产量。最后得出在一定捕捞强度内,休渔政策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此文已在《The effect of“closed fishing”inChina》中发表。本文第四章是在Penna有性繁殖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家庭机制,并且对繁殖规则、子代个数B、临界值T做了改变。最后,从种群规模、种群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老龄人口比例等方面讨论了Penna模型在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中的应用。此部分也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有机会从不同角度研究生物演化的途径,这体现于参数变化与规则变化。例如,可以借助于基础数据,利用Penna模型中的年龄结构,进一步讨论老龄化问题,进而讨论生育政策问题等。这些研究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Penna模型简介
  • 1.1 Penna无性繁殖模型
  • 1.2 Penna有性繁殖模型
  • 1.3 Penna模型的结论
  • 1.4 Penna模型的研究现状
  • 1.5 本章小结
  • 2 带有非遗传疾病的Penna模型
  • 2.1 模型
  • 2.2 结果及讨论
  • 2=1时的种群规模'>2.2.1 T2=1时的种群规模
  • 2=2时的种群规模'>2.2.2 T2=2时的种群规模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休渔政策的作用
  • 3.1 模型
  • 3.2 结果及讨论
  • 3.2.1 种群规模随时间的变化
  • 3.2.2 稳定规模随捕捞强度的变化
  • 3.2.3 产量随时间的变化
  • 3.2.4 产量的稳定值随捕捞强度的变化
  • 3.3 本章小结
  • 4 具有家庭机制Penna模型
  • 4.1 模型
  • 4.2 结果及讨论
  • 4.2.1 现行政策下的结果
  • 4.2.2 政策调整后的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基于Penna模型的生物演化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