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径向跳动误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径向圆跳动,非接触测量,叁点法
径向跳动误差论文文献综述
于鹏,单东日[1](2018)在《一种轴类零件径向圆跳动误差叁点法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某企业轴类零件人工测量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非接触激光叁点法测量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设计了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实时系统,该方法能分离出圆度误差和回转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并且通过案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为轴类零件径向圆跳动误差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8年07期)
彭凯,杨泽青,杨伟东,刘丽冰[2](2018)在《基于机器视觉的车床主轴径向跳动误差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接触测量是解决主轴在线测量的途径。为此研究一种机器视觉系统用于机床主轴径向跳动误差的测量。该系统由面阵CCD相机、镜头、光源、计算机和图像处理软件组成。CCD传感器记录主轴边缘点的跳动图像,经过图像数据处理得到边缘点的跳动数值。设计长像距镜头,使得物象比例接近1,结合亚像素定位算法,提高边缘实际定位精度。经过分析验证,系统测量得到的径向跳动误差达亚微米级。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机床径向跳动精度,适用于转速较低的加工机床主轴跳动误差在线测量。(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8年02期)
张雅超[3](2017)在《轴类零件径向跳动误差测量的机器视觉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器视觉是一种借助计算机、工业相机、镜头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等模拟人类视觉器官对产品进行尺寸测量、定位测量、形状识别、颜色识别、缺陷检测、OCR/OCV、条形码和二维码识别的技术。由于具有灵活的非接触测量方式、处理效率高、高度集成化等特点,近几年,对如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提高机械零件几何误差检测精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机械零件中对使用性能有显着影响的项目要求形位公差。形位公差大小的选择不仅关系机械零件在机床上加工的难易程度,而且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寿命。跳动公差作为形位公差的一项综合指标,广泛用于旋转类零件的质量评价中。根据目前国内外对跳动误差测量方法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轴类零件跳动误差测量新方法。首先,论文从实际工业背景出发,介绍了机器视觉主要硬件的选型,包括适合本文测量模型的相机类型、镜头类型、光源类型等;然后,详细地研究了镜头的不同畸变模型和基于多项式畸变模型的针孔相机模型标定算法。在两步法标定算法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矫正镜头畸变和提高标定精度,对非线性优化过程中单应性矩阵初始值的选取及对目标优化平面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世界坐标优化平面的相机参数优化方法;最后,进行实验验证,证明算法的正确性。为了提高表面采集点的提取质量,研究了线结构光光条中心检测算法和光平面标定算法。为了减少光条中心检测的计算量和提高计算速度,论文将归一化相关系数法(NCC)和高斯金子塔概念引入到光平面标定中,提出了改进的STEG光条中心检测算法;同时研究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计算法矢以及在法线方向上进行抛物线拟合求取光条中心的方法,降低了二维高斯卷积运算开销;最后,根据所提算法,通过实验标定,计算得到光平面方程。对块规的测量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具有一定的精确性和鲁棒性。最后,建立跳动误差的测量模型,设计了专用的夹具并且提出了基准轴线空间方程计算模型和径向圆跳动和全跳动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此外,搭建测量实验台,通过论文算法的测量结果和千分表的测量结果对比,证明本文算法具有一定的精确性。综上,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机械零件形位误差的非接触测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吴波[4](2014)在《测量齿轮齿圈径向跳动误差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轮齿圈径向跳动的过程中,测量力的大小、方向都可能使误差变大。为此,运用机械基础和钳工有关知识,设计制造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测量齿轮齿圈径向跳动误差的装置,具有一定的社会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4年10期)
向胜梅,安志勇[5](2007)在《非连续回转面径向跳动误差非接触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激光技术与现代电子技术,提出一种能够实现非连续回转面径向跳动误差检测的非接触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期刊2007年35期)
Peter,Zelinski[6](2007)在《径向跳动误差的真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看起来很小量的径向跳动误差仍然会给刀具带来巨大的影响。只有降低这一径向跳动误差,才有可能大大地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期刊2007年13期)
杨继红,张耀鹏[7](2007)在《同轴度误差和径向跳动误差的区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同轴度误差和径向跳动误差都属于位置误差,在概念上和工艺上是不同的。因此,针对实际生产中不同的技术要求,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本文作了一些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07年04期)
李海国,张小菊[8](2006)在《曲轴径向圆跳动误差的工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工艺试验,研究了曲轴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径向圆跳动误差,并运用工艺链理论分析法分析了误差的种类和遗传方式。最后提出了减小曲轴主轴颈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措施。(本文来源于《重型机械科技》期刊2006年04期)
李海国,张小菊[9](2006)在《曲轴径向圆跳动误差的工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械加工中,由于工艺系统的复杂性,往往很难从工艺系统本身的物理性质来确定系统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虽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建立一些关系式,但这些关系式都是在理想化的条件下导出的,因此多数情况难以通过试验加以验证。考虑到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众多(本文来源于《现代零部件》期刊2006年10期)
靳静力,马勇[10](2006)在《圆柱齿轮径向跳动误差检测智能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精密齿轮径向跳动误差自动检测系统,它是在传统的齿轮跳动检查仪的基础上,对机械部分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增配了计算机硬件系统及电感测微仪等,并编写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采集、处理、显示、分析和计算。实现了径向跳动误差检测的智能化,提高了检测的精度。(本文来源于《计量技术》期刊2006年02期)
径向跳动误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接触测量是解决主轴在线测量的途径。为此研究一种机器视觉系统用于机床主轴径向跳动误差的测量。该系统由面阵CCD相机、镜头、光源、计算机和图像处理软件组成。CCD传感器记录主轴边缘点的跳动图像,经过图像数据处理得到边缘点的跳动数值。设计长像距镜头,使得物象比例接近1,结合亚像素定位算法,提高边缘实际定位精度。经过分析验证,系统测量得到的径向跳动误差达亚微米级。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机床径向跳动精度,适用于转速较低的加工机床主轴跳动误差在线测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径向跳动误差论文参考文献
[1].于鹏,单东日.一种轴类零件径向圆跳动误差叁点法测量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8
[2].彭凯,杨泽青,杨伟东,刘丽冰.基于机器视觉的车床主轴径向跳动误差测量方法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
[3].张雅超.轴类零件径向跳动误差测量的机器视觉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7
[4].吴波.测量齿轮齿圈径向跳动误差装置的设计[J].机械工程师.2014
[5].向胜梅,安志勇.非连续回转面径向跳动误差非接触检测技术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6].Peter,Zelinski.径向跳动误差的真正价值[J].现代制造.2007
[7].杨继红,张耀鹏.同轴度误差和径向跳动误差的区别[J].内江科技.2007
[8].李海国,张小菊.曲轴径向圆跳动误差的工艺试验[J].重型机械科技.2006
[9].李海国,张小菊.曲轴径向圆跳动误差的工艺试验[J].现代零部件.2006
[10].靳静力,马勇.圆柱齿轮径向跳动误差检测智能化[J].计量技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