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省海口市570100
摘要:社区乃是与儿童接触最为广泛的物质场所和精神空间,它构筑了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生存环境。近几年来,国家开放了是生育政策,这就使得城市中的儿童数量开始加大,为此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就必须要高度的重视。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就是进来所主要提倡的促进儿童成长发展的办法,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特点便是为儿童提供友好的、健康安全的、方便儿童学习与游戏的生存空间,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儿童友好的社区环境体系研究。基于此,本文将对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环境体系进行详细的探索,以便实现儿童友好城市目标,满足社会人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儿童友好型;社区环境体系;研究
在儿童的成长阶段,其与社区的关系是最为紧密的,一切的生活学习和玩耍都是在社区中进行而对于这个世界的初识和了解也是在社区中,为此,就有必要为儿童的成长构建一个友好型的社区环境体系,从而让儿童可以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生存,并开始逐步的了解这个社会。然而我国目前的儿童友好型社区环境体系的构建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中还有很多的地方没有完善,这就需要根据实际的儿童发展去加强对其的研究,从而使儿童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加美好,这更利于儿童的成长发展。
1、社区范围内的友好环境是高密度环境中儿童健康成长的空间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住宅呈现高密度化、高层化的特点,同时,家长们对儿童成长环境的安全意识也在日益提高,儿童人口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儿童的活动交流空间受到极大的压缩。由于室内的活动空间无法满足和代替儿童对玩耍活动和学习的需求,因此,安全可靠、易于家长监护的、具有特定年龄段特点的户外活动环境成为儿童活动的重要场所。儿童成长需要亲近自然、与社会接触,在活动中与同龄人和成人交流。具有教育性的环境能为儿童的未来成长提供必要的生活技能练习。学者谭玛丽对上海城市儿童的研究表明,儿童参加室外活动亦对其智力发展、社会技能和一般生活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活动也是预防伤害的自然过程。在本团队完成的相关调研中发现,上海中心区不同时代中儿童使用公园的频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对户外游憩活动的需求增加反映出当代儿童需要亲近自然、倾向于参加互动型的活动、喜欢体验和游戏的发展趋势。
2、尺度与维度:基于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环境体系构建
2.1三个尺度
根据城市高密度的聚居特点,可以根据儿童日常活动范围经儿童社区环境进一步分为不同尺度的空间类型环境:单元、建筑和社区环境。加拿大多伦多市城市规划部对居住在垂直社区中的家庭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单位尺度上,室内单元空间环境中,与儿童相关的卧室数量、储藏空间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以及居住空间的面积大小都会影响到儿童成长环境质量;在建筑外环境中,室外儿童游乐区(绿色空间和开放空间)、室内儿童游戏室和储物柜、半室外环境的阳台设施等都是儿童高频率接触的环境内容;在社区范围内,高密度的社区环境不仅包括进户环境的儿童场地和设施,还包括与儿童教育和健康成长相关的设施环境,如学校和儿童保育机构,邻里绿地,游乐场、社区中心、图书馆、游泳池等儿童活动公共场所的配套设施等。值得注意的是,社区环境中的步行空间的安全性和识别性也是儿童友好型环境的重要内容,在一些优秀的国际案例中,针对儿童步行道的尺度、选址、配套设施、交通(远离机动交通)、环境质量(污染、噪音、街道照明)都提出了专项的要求。
2.2两个维度
社区环境中的儿童友好性体现在物理性环境和社会性环境两个主要方面。
(1)物理性环境主要由建筑、交通、场地、设施、自然绿化构成,集中决定了儿童日常生活所在的环境质量、游乐场地灵活性、场地的安全性,以及交通行为方式等。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与高层建筑这种成长环境阻隔了儿童与大自然的联系,因此在城市社区环境中应该充分强调提供自然基础,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与社交。在儿童交通动线组织方面,家长出于对交通危险的担心和对孩子的过度保护,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流动。为此社区环境需要建立更多的无车区、儿童步行距离可达的学校、室内和室外的社交活动场所,以此来增加儿童的动线,让孩子能够在所居住的社区环境中自由行动、与同伴玩耍。
(2)社会性环境主要包括教育、社交、参与性等。除了在上述环境中让儿童接触自然、学习更多的知识之外,社交也是儿童在社区活动中的一部分,儿童需要与其他儿童交往,互相学习成长。参与性方面,在高度的城市化进程中,孩子们往往在规划设计中被忽略,被人们认为无法参与到场地的策划、设计和改进中。但是近些年,对社区更新治理越来越重视,针对儿童的调研手段也不断丰富完善(通过照片、录像、调查、绘图、3D建模、一对一采访、观测绘图、非正式讨论、邻里心智地图、旅行日记或照片拼贴等手段),可以更加了解儿童的需求和感受。分析调研结果可以现,作为社区的一分子,孩子们也希望参与社区空间的决策。孩子们有自己的社区生活经验,应该在社区发展和维护中发挥作用。
3、我国儿童友好型社区环境体系构建的挑战与关键策略
3.1垂直高密度社区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特殊性
与国际经验和案例进行比较,我国居住区高密度垂直发展的模式,导致在平面上分布的儿童活动环境空间承载力面临垂直高密度人口的使用强度的挑战。在不少社区中,尽管设置了一定规模的儿童活动空间环境,但是家长普遍觉得设施数量不足。此外,社区中高层建筑私密性较强,很多家长和孩子与社区其他的家庭交流不多,影响了社区环境中儿童社交参与性的氛围。
3.2陪伴人群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动态选择
随着城市中核心家庭的日趋增多,儿童日常活动的陪伴人群变得多元化,包括父母、祖父母及育儿家政人员等。这些成年人对儿童环境使用的时间和空间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呈现出和儿童年龄相关的选择结果。在团队开展的案例研究中,发现一些新建社区的家长对社区环境的儿童友好度与儿童的学习阶段和年龄直接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课业压力导致儿童在社区中的自由活动和参与社区活动时间急剧减少,从而造成目前社区儿童活动环境中的“低龄化主导”局面。
3.3安全性考虑下的场地设施与儿童动线
现今的家庭中结构化严重,再加上儿童物理性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儿童处于家庭地位中的主要位置,被多重家长进行着过度保护。一方面,家长对于社区环境及其设施的安全性给予了高要求,这就会使得儿童在自由玩耍时极少会产生安全风险,降低了其提升自身保护机制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社区环境中交通安全也是家长们主要担心的关键点,这就使得儿童行动的交通路线非常的规范,降低了儿童在场地环境中的自主性、社交性和参与性。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今的儿童友好型社区环境构建而言,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进行考量,比如自然景观、环境安全性、游乐场地设计、交通条件等等的建设都需要综合的考虑其对于儿童的成长是否有益。同时想要构建良好的儿童友好型社区环境体系,就需要全社区的家庭和个人都加入进来,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积极的参与到新环境改造设计中来,并提出对儿童友好型社区环境体系建立有效的意见,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儿童友好型社区环境体系的改善,并推广社区环境变得更加动态且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城市环境设计中形式美的视觉效应研究[J].熊炎.艺术科技.2016(08)
[2]上海市中心区公园儿童游憩的代际演变[J].董楠楠,陈奕璇,张圣红.中国园林.2015(09)
[3]高层居住小区儿童游戏空间发展特征与更新方向[J].沈瑶,木下勇,贺磊.人文地理.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