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纹蛙的繁殖特征及其蝌蚪攻击行为

虎纹蛙的繁殖特征及其蝌蚪攻击行为

论文摘要

本实验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虎纹蛙繁殖输出和交配模式规律,以及虎纹蛙蝌蚪亲缘辨别能力和密度对蝌蚪亲缘辨别能力影响,同时研究了温度、密度对虎纹蛙蝌蚪活动水平和攻击频率的影响。一、虎纹蛙繁殖输出和交配模式研究本实验连续收集两年繁殖数据对虎纹蛙繁殖输出以及交配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繁殖成功和没有繁殖的雄性虎纹蛙体长差异,检验虎纹蛙交配模式是否采用雄性体型越大交配成功率越高的交配模式,及体型优势交配模式;通过检验抱对繁殖成功的雄性和雌性虎纹蛙体长相关程度,检验是否采用体型相配的交配模式,及选型交配模式;通过单因素方差显示繁殖成功的雄蛙和没有繁殖的雄蛙体长差异不显著,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抱对繁殖成功的雄蛙和雌蛙体长相关显著,表明虎纹蛙采用选型交配模式进行配偶选择。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雌性虎纹蛙体长和窝卵数、卵体积和卵容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虎纹蛙体型越大繁殖输出越多;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雌蛙体长大小恒定,虎纹蛙窝卵数和卵体积相关关系不显著,表明虎纹蛙不存在后代数量和大小的权衡。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Tukey’s多重检验虎纹蛙窝卵数存在窝间差异,第一窝的窝卵数显著多于第二窝和第三窝,而第二窝和第三窝的窝卵数差异不显著,表明虎纹蛙对第一次产卵繁殖能量投入最多。二、密度和亲缘关系对虎纹蛙蝌蚪攻击频率和活动水平的影响本实验探讨密度和亲缘关系对虎纹蛙蝌蚪攻击频率和活动水平的影响。采用2(亲缘关系)×4(密度)因子实验设计,密度梯度为10、20、40和80尾/L,由同胞和非同胞混合个体组成。双因子方差分析显示(1)同胞组和混合组蝌蚪之间的攻击频率、活动水平均无显著差异;(2)密度显著影响蝌蚪的攻击频率,随着密度的增加,攻击频率显著增加;(3)密度对蝌蚪的活动水平无显著的影响;(4)亲缘关系与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攻击频率和活动水平无显著的影响。在不同的密度条件下,同胞组和混合组蝌蚪没有表现出攻击频率和活动水平的差异,表明虎纹蛙蝌蚪缺乏亲缘辨别表达,且密度对虎纹蛙蝌蚪亲缘辨别表达没有影响。三、温度、密度对虎纹蛙蝌蚪行为的影响:与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蝌蚪的比较研究本实验探讨了温度和密度对虎纹蛙蝌蚪攻击频率和活动水平以及温度和密度对黑眶蟾蜍蝌蚪活动水平的影响。采用2(温度)×3(密度)×3(组合)因子设计,温度设计为:25℃,30℃;密度设计为:10尾,20尾,40尾/L;组合设计为:虎纹蛙蝌蚪单一组,黑眶蟾蜍蝌蚪单一组,虎纹蛙蝌蚪与黑眶蟾蜍蝌蚪混合组(虎纹蛙蝌蚪与黑眶蟾蜍蝌蚪数量各一半,并且密度与单一组相同)。方差分析显示(1)不同组合对虎纹蛙蝌蚪攻击频率的影响显著,混合组虎纹蛙蝌蚪的攻击频率显著大于单一组虎纹蛙蝌蚪;(2)攻击对象对虎纹蛙蝌蚪攻击频率的影响显著,虎纹蛙蝌蚪攻击同种蝌蚪频率显著大于攻击黑眶蟾蜍蝌蚪频率,温度×攻击对象、温度×密度×攻击对象对虎纹蛙蝌蚪的攻击频率影响显著;(3)密度、组合对虎纹蛙蝌蚪活动水平的影响显著,随密度的增加活动水平降低,混合组虎纹蛙蝌蚪的活动水平显著大于单一组虎纹蛙蝌蚪;(4)温度、密度、组合对黑眶蟾蜍蝌蚪活动水平的影响显著,30℃的活动水平显著低于25℃,随密度的增加活动水平降低,混合组黑眶蟾蜍蝌蚪的活动水平显著小于单一组黑眶蟾蜍蝌蚪;(5)其它因素对虎纹蛙蝌蚪和黑眶蟾蜍蝌蚪行为影响不显著。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文献综述
  • 1.1 无尾两栖类的交配模式和繁殖输出
  • 1.1.1 交配模式
  • 1.1.2 繁殖输出
  • 1.2 无尾两栖类蝌蚪的亲缘识别研究
  • 1.3 无尾两栖类蝌蚪应对捕食风险的策略
  • 2 虎纹蛙繁殖输出和交配模式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3 数据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交配模式
  • 2.4.1.1 体型优势交配
  • 2.4.1.2 选型交配
  • 2.4.2 繁殖输出
  • 2.4.3 窝卵数窝间差异
  • 2.5 讨论
  • 3 密度和亲缘关系对虎纹蛙蝌蚪攻击频率和活动水平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4 温度、密度对虎纹蛙蝌蚪行为的影响:与黑眶蟾蜍蝌蚪的比较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3 结果
  • 4.3.1 虎纹蛙蝌蚪的攻击频率
  • 4.3.2 虎纹蛙蝌蚪的活动水平
  • 4.3.3 黑眶蟾蜍蝌蚪的活动水平
  • 4.4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乐果和三唑磷对黑眶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2].黑眶蟾蜍的两性异形与选型配对模式[J]. 动物学杂志 2018(03)
    • [3].黑眶蟾蜍背腹皮肤显微结构及其功能适应性的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4].西藏林芝下察隅镇发现黑眶蟾蜍[J]. 动物学杂志 2019(06)
    • [5].开窍醒神的蟾酥[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19)
    • [6].养蜂要谨慎防治蟾蜍[J]. 中国蜂业 2013(04)
    • [7].“肠道穿越者”的另类旅行[J].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7(Z2)
    • [8].华南地区黒眶蟾蜍的遗传变异和地理分化[J]. 动物分类学报 2011(02)
    • [9].爬出掠食者消化道的动物们[J]. 科学大观园 2017(12)
    • [10].重金属离子对黑框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11].福建宁德黑眶蟾蜍染色体核型及其银染研究[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12].浙江丽水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蝌蚪对水位变化的表型响应[J]. 生态学报 2015(03)
    • [13].识别真假蟾蜍[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9(03)
    • [1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2种蝌蚪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导[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15].蟾酥治疗猪病效果好[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1(01)
    • [16].稻田6种农药对花姬蛙和黑眶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评价[J]. 农药 2015(11)
    • [17].中药蟾酥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03)
    • [18].蟾酥的古今应用概述[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8)
    • [19].生活污水对黑眶蟾蜍胚胎及蝌蚪发育的影响[J]. 韶关学院学报 2012(04)
    • [20].蟾酥液对家兔血糖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06)
    • [21].黑眶蟾蜍皮肤抗菌肽的制备及其性质[J]. 生物加工过程 2010(05)
    • [22].黑眶蟾蜍皮肤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7)
    • [23].蟾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理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3)
    • [24].黑眶蟾蜍血清白蛋白的纯化及胰蛋白酶抑制活性[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2)
    • [25].略论蟾蜍提取物工艺研究和实验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24)
    • [26].蟾酥清热解毒作用研究进展[J]. 临床军医杂志 2016(01)
    • [27].虎纹蛙蝌蚪对同域分布两种蝌蚪的食物选择[J]. 动物学研究 2013(03)
    • [28].烟田养殖黑眶蟾蜍对烟草害虫发生的影响及其应用评价[J]. 中国烟草科学 2015(06)
    • [29].烟田养殖黑眶蟾蜍对烟草农艺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 2016(03)
    • [30].识别真假蟾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11)

    标签:;  ;  ;  ;  ;  ;  ;  

    虎纹蛙的繁殖特征及其蝌蚪攻击行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