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邮政储蓄以其全国联网的信息化优势、遍布全国城乡的网点优势和低廉的资费优势,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基础金融服务,为我国农村经济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目前存款余额已超过20000亿元,拥有营业网点3.6万多个,其中2/3以上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成为我国连接城乡的最大金融网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管理体制约束,邮储资金只存不贷,邮政储蓄资金未能有效返回农村使用,不仅没能有效支持三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金融的资金缺口。2005年12月9日,银监会批复了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开办邮政储蓄定期存单质押业务的申请,这是邮储机构拓宽资金运作渠道、开展信贷业务的起点。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为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服务“三农”提供了长效机制。2007年6月22日邮政储蓄开通了小额信贷业务,标志着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服务“三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今后邮政储蓄银行将可以为农户、个体经营者和小企业主等提供涵盖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全面金融服务的全能型金融机构。本文立足中国农村金融的供求矛盾,通过市场调研获取的真实数据,分析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通过比较农信社与邮政储蓄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不同特点,得出结论:目前小额信贷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发展,缓解农业金融贷款需求,提高正规金融农村信贷能力,改善农村金融抑制现象,必须要充分发挥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邮储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并立足邮政储蓄银行优势和特点,着重剖析邮政储蓄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和成本收益分析,提出邮政储蓄小额信贷在完善自身经营管理机制,健全风险监控制度和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实现产品创新、风险可控和收益可测,并提出了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战略及实现路径。同时在外部环境方面,提出要加大相关金融改革和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一,从邮政储蓄实际出发,分析邮政储蓄从事小额信贷的优势,提出邮政储蓄小额信贷是自身发展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从风险角度出发,对邮政储蓄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经营中的风险防范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第三,从经营绩效角度出发,对邮政储蓄小额信贷定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从而提出了邮政储蓄小额信贷今后实现效率改进的重点环节和可控要素。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所掌握的资料有限,部分专业理论、同业数据难以搜集,因此在实证分析感觉不太充分,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鉴于作者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有限,论文中难免出现偏颇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