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与晚明会通思潮

焦竑与晚明会通思潮

论文题目: 焦竑与晚明会通思潮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专门史

作者: 刘海滨

导师: 朱维铮

关键词: 焦竑,王学,会通派,会通思潮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为了更好地把握晚明思想界的特征,本论文引入了王学会通派的概念。所谓王学会通派,是指王门后学中公开倡导会通三教的一个思想派别,该派有三个主要的思想特点:一是追求超脱生死的精神境界,二是会通入世出世,三是宣扬无善无恶论。而“会通”除了用来指称王学的一种理论形态以外,还表明了一种对待思想资源的态度与思想方法。这种态度与方法大致有两个特征:一曰求真,即打破一切人为的限制,平等地对待各种思想资源,惟“真理”是求。二曰自主,要求打破权威对真理的垄断,否认既成规范的天然合法性,自作主张。这种态度和方法可能摆脱原来的理论目的,超出自身的理论范围。由此引出另一个概念:会通思潮。本文所谓“会通思潮”,是晚明思想学术各领域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会通派王学的影响,采用会通的态度和思想方法对待理论、学术,在各自领域进行理论和学术创新或改造的思想潮流的总称。 焦竑是王学会通派中的一员健将,又是一位方面极广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和当时颇具影响的文学家;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会通思潮对于晚明思想学术各个方面的影响。同时,他生前交游极广,影响巨大,号称东南儒宗。 本论文以焦竑个人生平线索贯穿和展现会通派王学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以焦竑为典型探讨会通思潮对于晚明思想学术的影响:通过展示会通派与师道派、东林派等不同思想的交锋和纠葛,探讨会通思潮对于中国思想学术的意义、启示以及消退的原因。本文从第一章到第四章将焦竑的生平分为四个段落,一方面以焦竑的生平活动顺序为经,师友交往关系为纬,通过其成长、交游阐明其思想渊源,以其师友为参照,通过比较,说明其思想学术的特色。另一方面通过焦竑的经历及其交游展现会通派王学的兴起和壮大的过程。第五章对焦竑思想学术做一个总结,探讨其学术的各方面与其理学思想之间的关系。第六章交待王学会通派的衰落过程。馀论探讨了会通思潮在明、清学术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论文目录:

导言:

一、研究史

二、王学会通派

三、会通思潮

第一章 少年问学

第一节 行伍世家的读书种子

第二节 江南文化的熏陶

第三节 耿门弟子:稍知向方

第二章 会通之路

第一节 第二位老师:罗汝芳

第二节 亦师亦友:王襞、耿定理

第三节 焦竑与李贽

第四节 思想枢纽:从焦竑的交游看会通派的壮大

第五节 焦竑与耿李论争

一、论争的起因

二、焦竑的反应

三、会通阵营

四、暂时的落幕

第三章 宦海十年

第一节 焦竑与性灵文学的兴起

第二节 经世理想的破灭

第四章 退居林下

第一节 耶稣会士来华与会通思潮

第二节 焦竑与徐光启

第三节 焦竑与陈第

第五章 道与文:焦竑思想学术之总结

第一节 焦竑的理学思想

第二节 文学与理学

第三节 博学与理学

第六章 会通潮落

第一节 各种反会通派

第二节 见证会通派的衰落

馀论

附录:王学会通派与晚明社会思潮

徵引书目

发布时间: 2005-09-19

相关论文

  • [1].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D]. 徐林.东北师范大学2002
  • [2].清“经世文编”研究[D]. 龚来国.复旦大学2004
  • [3].公安三袁居士佛教研究[D]. 朱贻强.华东师范大学2005
  • [4].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D]. 冯玉荣.复旦大学2005
  • [5].刘歆与两汉今古文学之争[D]. 郜积意.复旦大学2005
  • [6].明代王学研究[D]. 鲍世斌.北京师范大学2002
  • [7].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D]. 姜鹏.复旦大学2006
  • [8].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D]. 张永刚.华中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焦竑与晚明会通思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