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肺癌已经代替肝癌成为我国因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肺癌治疗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普通X线检查、CT、超声、MRI、PET、PET/CT等,其中PET/CT显像作为肿瘤无创性检查方法,将代谢功能与解剖功能有机结合,在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分期、疗效监测、放疗计划制定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图像纹理特征作为反应灰度统计计量的指标,对区域内部灰度级变化的特征进行量化,通过纹理特征的有效提取,将其应用于图像纹理的描述、分类等,可以用于X线、CT、MRI、超声等图像的病灶识别、分割、诊断,达到辅助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的目的。本文基于18F-FDG PET/CT显像,第一部分介绍软件开发情况,第二部分定量分析纹理特征在正常人群18F-FDG PET/CT显像中的表现,探讨其在PET/CT显像肺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并分别与SUV法、医师综合判断法进行比较。方法18F-FDG PET/CT显像采用的仪器是Siemens biograph64型和Siemens biograph sensation16型。本研究选择健康体检人群190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91例,并按照年龄分组,分别为≤44岁、45~59岁、≥60岁三组年龄段。选择患者301例,其中180例经手术、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检查获得病理资料证实为肺癌,另121例诊断为肺部良性病变。肺癌组中分别按照病理类型、病灶大小、18F-FDG摄取情况(SUV)进行分组。分别将190例正常人和301例患者PET/CT图像的DICOM文件数据导入本课题小组研发的软件系统,PET图像和CT图像自动进行配准。在190例正常人群中,分别于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及左肺上叶、下叶勾画3cm*3cm的正方形,即为感兴趣区(ROI),每一肺叶勾画2个感兴趣区。301例患者中,在CT图像上逐一勾画肺部病灶各个层面的轮廓,勾画的轮廓边缘映射至PET图像即为感兴趣区。确定感兴趣区后,自动获取ROI的13项纹理特征参数(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ASM、熵、对比性、相关性、粗糙度、对比度、频度、复杂度和强度)及SUV值,建立正常人群及肺部疾病患者PET图像的数据库,观察纹理特征在18F-FDG PET/CT显像正常人群中的表现,并提取肺部良恶性病灶组PET图像中有效的纹理特征参数,判断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然后分别比较纹理特征法与SUV法、纹理特征法与医师综合判断法在18F-FDG PET/CT显像肺癌鉴别诊断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的差异。所有结果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8F-FDG PET/CT显像正常人群中,峰度在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及左肺上叶、下叶5组间统计无差异(P>0.05),其余12项纹理特征指标皆有差异(P<0.05)。按照性别分组,除对比度、频度、复杂度、强度外纹理特征皆无差异(P>0.05)。按照年龄分组,峰度在3组间统计无差异(P>0.05)。301例患者中,180例肺癌患者PET图像病灶层面累计1154层,121例良性病变患者PET图像病灶层面累计517层。恶性组和良性组两组间13项纹理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均值、标准差、偏度、熵、相关性、对比度、复杂度、强度高于良性组,良性组峰度、ASM、对比性、粗糙度、频度高于恶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取出均值、峰度、粗糙度、复杂度4项纹理特征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806(0.784,0.828)(P<0.001),表明纹理特征在18F-FDG PET/CT显像中肺癌的诊断效果中等。肺癌患者中,依据病理类型不同分为鳞癌组、腺癌组及其他组,3组间均值、峰度、粗糙度、复杂度4项纹理特征值差别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以病灶直径3.0cm为界分为>3.0cm组和≤3.0cm组,2组间均值、粗糙度、复杂度3项纹理特征值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峰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SUVmax2.5、4.0分为三组,分别为≤2.5组、2.5-4.0组、≥4.0组,3组间均值、粗糙度、复杂度3项纹理特征值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峰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纹理特征法、SUV法、医师综合法判断18F-FDG PET/CT显像肺部病灶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7.87%(1014/1154)、47.78%(247/517)、75.46%(1261/1671),80.0%(144/180)、58.7%(71/121)、71.4%(215/301),92.8%(167/180)、85.1%(103/121)、89.7%(270/301)。纹理特征法与SUV法比较,前者灵敏度高于后者(P<0.01),特异性低于后者(P<0.05),准确度无差异(P>0.05)。纹理特征法与医师综合判断法比较,两者灵敏度无差异(P>0.05),前者特异性、准确度低于后者(P<0.01)。结论正常人群18F-FDG PET/CT图像各个肺叶的纹理特征参数表达不同。纹理特征能用于18F-FDG PET/CT显像肺部病灶良恶性的分类,肺癌病理类型、病灶大小、FDG摄取程度不同,纹理特征参数表达不同,且纹理特征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与医师综合判断法无明显差异,可进一步用于PET/CT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18)F-FDG PET/CT在肝外胆管细胞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3)
- [2].~(18)F-FDG PET/CT在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04)
- [3].~(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因腹膜增厚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浙江医学 2020(03)
- [4].~(18)F-FDG PET/CT对发作间期难治性癫痫诊断及定位的价值[J]. 江西医药 2020(03)
- [5].~(18)F-FDG PET/CT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03)
- [6].颈动脉体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J]. 海南医学 2020(07)
- [7].-(18)F-FDG PET/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的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06)
- [8].~(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10)
- [9].子宫肌瘤~(18)F-FDG PET/CT阳性显像的影响因素[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6)
- [10].~(18)F-FDG PET/CT对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08)
- [11].~(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J]. 肿瘤影像学 2020(03)
- [12].~(18)F-FDG PET/CT显像在脊柱结核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7)
- [13].~(18)F-FDG PET/CT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与骨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0(04)
- [14].超声联合~(18)F-FDG PET/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J]. 肿瘤影像学 2020(04)
- [15].~(18)F-FDG PET/CT显像特征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0(05)
- [16].~(18)F-FDG PET/CT多时相检查在肺癌脑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及最佳代谢时间探究[J]. 中国医疗设备 2020(09)
- [17].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0(16)
- [18].放线菌肝脓肿~(18)F-FDG PET/CT显像误诊1例[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10)
- [19].~(18)F-FDG PET/CT在淋巴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9(06)
- [20].原发性肺肉瘤样癌~(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和代谢特点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12)
- [21].~(18)F-FDG PET/C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期的临床应用[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6(06)
- [22].~(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对淋巴瘤的筛查价值[J]. 肿瘤学杂志 2017(02)
- [23].~(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11)
- [24].~(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S1)
- [25].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18)F-FDG PET/CT影像特征[J]. 海南医学 2016(22)
- [26].~(18)F-FDG PET/CT在诊断腹膜后纤维化中的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04)
- [27].~(18)F-FDG PET/CT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 山东医药 2017(16)
- [28].~(18)F-FDG PET/CT评价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的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7(10)
- [29].~(18)F-FDG PET/CT在急性白血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 肿瘤学杂志 2017(06)
- [30].煤工尘肺叁期~(18)F-FDG PET/CT检查误诊1例[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