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菲律宾蛤仔体内寄生帕金虫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海洋生物学
作者: 梁玉波
导师: 张福绥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帕金虫,病害流行,检测方法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帕金虫是贝类最重要的病原生物之一。本文对我国重要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体内寄生的帕金虫进行了如下较系统的研究:(1)2000 年 7~11 月,对北黄海滩涂增养殖的菲律宾蛤仔大规模死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体内寄生了大量帕金虫,经感染试验,进一步确定了帕金虫是引起其死亡的原因;(2)帕金虫滋养体主要寄生在菲律宾蛤仔结缔组织中,在鳃、外套膜、消化腺中较多,在闭壳肌、水管中较少;严重感染可导致上皮细胞核固缩、坏死、脱落;(3)2000~2003 年,对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共 21 个站位的菲律宾蛤仔进行了体内帕金虫检测,结果表明我国沿岸海域的菲律宾蛤仔普遍遭受到帕金虫的感染(;4)2000 年 10 月~2001 年 10 月,对北黄海东港、石城岛、凌水桥的菲律宾蛤仔体内帕金虫进行了周年调查,发现帕金虫数量的季节变化不十分明显,略有春季和秋季感染程度高,冬季和夏季低的趋势;(5)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在冬季高于自然海水温度中的菲律宾蛤仔体内帕金虫含量要高于自然海水,且于春末和夏初当海水温度达到 20℃左右时其数量又有明显增高趋势,此时菲律宾蛤仔的死亡率随之显著升高,显示出明显的暖冬效应; 20~24 是菲律宾蛤仔体内帕金虫繁殖的最适海水盐度;(6)帕金虫的感染,加大了菲律宾蛤仔能量支出水平,降低了能量收入水平;(7)通过 rRNA 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分析,确认我国菲律宾蛤仔体内寄生的帕金虫 Perkinsus sp.为 P.olseni(或 P.atlanticus);(8)应用商品化培养基 1:2DME:Ham’s F12,适用于菲律宾蛤仔体内帕金虫的体外纯培养;(9)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IELISA),采用该方法可在 24h 内完成菲律宾蛤仔体内帕金虫的检测,比传统的 RFTM 检测方法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 综上所述,本研究开辟了我国经济贝类菲律宾蛤仔体内寄生的帕金虫及其病害的研究新领域,它不仅扩展了我国经济贝类病害研究的视野,而且在帕金虫检测方法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我国贝类增养殖及其病害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知识。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帕金虫的研究历史
1.2 帕金虫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
1.3 帕金虫的分子生物学分类
1.4 帕金虫的种类鉴定
1.5 帕金虫的种内变异
1.6 帕金虫的检测技术
1.6.1 雷氏液体巯基醋酸盐培养基检测(RFTM)
1.6.2 帕金虫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1.7 帕金虫的流行病学
1.8 帕金虫的体外培养
1.9 贝类-帕金虫相互作用:感染和免疫响应研究进展
1.10 帕金虫对贝类的影响
1.11 管理对策
2 黄海北部菲律宾蛤仔帕金虫流行病害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的采集
2.1.2 液体巯基醋酸盐培养基的配制
2.1.3 帕金虫的定量检测
2.1.4 感染试验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帕金虫的形态与结构
2.2.2 帕金虫的感染强度
2.2.3 帕金虫的感染强度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2.2.4 感染试验
2.2.5 病害暴发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 菲律宾蛤仔体内帕金虫感染组织的病理学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样品的采集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患病蛤仔的症状
3.2.2 帕金虫滋养体的形态及寄生部位
3.2.3 菲律宾蛤仔主要器官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3.2.3.1 鳃
3.2.3.2 外套膜
3.2.3.3 消化管
3.2.3.4 闭壳肌
3.2.3.5 出水管和足
3.3 讨论
3.3.1 国外有关帕金虫滋养体的形态及分类
3.3.2 帕金虫的寄生部位
3.3.3 帕金虫对寄生组织破坏及病理
4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rotozoan parasite Perkinsus sp. found in the Manila clams,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in China
4.1 Materials and methods
4.1.1 Sampling
4.1.2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4.1.3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Perkinsus infection
4.1.4 Condition index
4.2 Results
4.2.1.H 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erkinsus sp
4.2.2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Perkinsus parasitism using FTM
4.2.3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dition index and level of infection in the different sites
4.3 Discussion
5 Seasonal changes of Perkinsus infections in the Manila clam Ruditape philippinarum from the coast of northern Yellow sea in China
5.1 Materials and methods
5.1.1 Clam sampling and histological preparation
5.1.2 Prevalence and infection intensity of Perkinsus
5.2 Results
5.2.1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sampling effort
5.2.2 Seasonal changes of Perkinsus infection
5.2.3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dition index and level of infection
5.3 Discussion
6 温度盐度对菲律宾蛤仔帕金虫病害发生的影响
6.1 材料和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1.2.1 帕金虫定量检测
6.1.2.2 暖冬实验
6.1.2.3 温度实验
6.1.2.4 盐度实验
6.1.2.5 实验条件控制
6.2 结果
6.2.1 菲律宾蛤仔体内帕金虫检测结果
6.2.2 暖冬实验结果
6.2.3 温度实验结果
6.2.4 盐度实验结果
6.3 讨论
6.3.1 暖冬对帕金虫病害的影响
6.3.2 温度对帕金虫病害的影响
6.3.3 盐度对帕金虫病害的影响
7 帕金虫对菲律宾蛤仔能量收支的影响
7.1 材料和方法
7.1.1 材料
7.1.2 实验方法
7.1.2.1 摄食率的测定
7.1.2.2 耗氧率的测定
7.1.2.3 排氨率的测定
7.1.2.4 粪便的收集
7.1.2.5 帕金虫数量的测定
7.1.3 计算方法
7.2 结果
7.2.1 耗氧率和排氨率比较
7.2.2 摄食率与同化率的比较
7.2.3 菲律宾蛤仔能量分配
7.2.4 实验用菲律宾蛤仔体内帕金虫含量
7.3 讨论
8 我国菲律宾蛤仔帕金虫rRNA 基因片段碱基序列测定分析
8.1 材料和方法
8.1.1 样品采集
8.1.2 帕金虫DNA 的提取
8.1.3 帕金虫DNA 的PCR 扩增和测序
8.2 结果
8.2.1 PCR 扩增产物的电泳谱带
8.2.2 PCR 扩增产物核酸序列
8.3 讨论
9 菲律宾蛤仔体内寄生帕金虫的纯培养
9.1 材料与方法
9.1.1 实验材料
9.1.2 实验方法
9.1.3 帕金虫滋养体培养方法
9.2 结果与讨论
9.2.1 帕金虫休眠孢子的培养结果
9.2.2 帕金虫滋养体培养结果
9.2.3 培养基的选择
10 菲律宾蛤仔体内帕金虫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10.1 材料和方法
10.1.1 材料
10.1.2 方法
10.1.2.1 帕金虫的提取与纯化
10.1.2.2 帕金虫抗血清的制备
10.1.2.3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实验步骤
10.1.2.4 最适包被抗原浓度和抗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10.1.2.5 免疫血清敏感性试验
10.1.2.6 阻断试验
10.1.2.7 重复性试验
10.1.3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应用
10.2 结果与讨论
10.2.1 抗血清效价及其特异性
10.2.2 最适包被抗原浓度及抗血清最佳稀释度的选择
10.2.3 免疫血清敏感性
10.2.4 阻断率的测定
10.2.5 重复试验结果
10.2.6 样品的检测结果
11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及完成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2005-07-05
参考文献
- [1].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D]. 闫喜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2].菲律宾蛤仔附着变态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表达与基因克隆[D]. 卢素敏.中国海洋大学2005
- [3].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混养系统有机碳收支以及细菌生产力与代谢功能的研究[D]. 张凯.中国海洋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锦州湾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菲律宾蛤仔的遗传损伤[D]. 宛立.大连海事大学2008
- [2].我国几种海产双壳贝类体内寄生原生动物研究[D]. 王中卫.大连海事大学2010
- [3].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及其免疫特性的研究[D]. 邢婧.中国海洋大学2002
- [4].栉孔扇贝血细胞形态学研究和抗病功能基因的克隆[D]. 马洪明.中国海洋大学2004
- [5].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大规模死亡病原—AVND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技术研究[D]. 付崇罗.中国海洋大学2004
- [6].海洋双壳贝类的免疫特性及调节[D]. 刘志鸿.中国海洋大学2004
- [7].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D]. 闫喜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8].菲律宾蛤仔附着变态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表达与基因克隆[D]. 卢素敏.中国海洋大学2005
- [9].几种主要海洋经济帘蛤种质鉴定及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 程汉良.南京农业大学2006
- [10].栉孔扇贝对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的生理和免疫应答[D]. 唐保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