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林业经济管理
作者: 张英
导师: 刘国成
关键词: 环境管理,环境会计体系,环境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环境审计
文献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环境管理的需要,环境会计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目前我国正在向小康社会努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过度的资源耗费,如何规划企业的经济行为,使全社会能够向和谐社会转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信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因为掌握足够可靠的会计信息不仅可以及时纠正曾经的错误行为,还有助于在诸如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建设中防止出现更多的环境问题。经济发达国家首先认识到了环境信息的重要性,三十多年的环境会计研究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借鉴蓝本。加入WTO后的国际贸易,企业认识到环境壁垒使其在国际竞争中败下阵来;近几年气候改变与新疾病频发,社会公众日益强调爱护我们唯一的地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国家领导人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多次强调实行循环经济,向和谐社会迈进。所有这些政策、战略、法规的出台与意识形态意义的强调,以及经济与自然环境的现实,都从更深层意义上对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起到了重要的强化作用,现今环境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尤其重要已成为不争之实。 本文站在大会计学科角度,将宏观环境会计、微观环境会计、环境管理会计与环境审计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探讨能够建立一个有助于社会实现可持续性的大会计信息系统。首先综合论述了环境会计体系产生的理论基础,指出环境经济学为环境会计的形成提供动力和理论指导,环境管理学的对象、手段及环境标准丰富了环境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借助于传统会计提供的理论框架,从一个总括的角度探讨了环境会计体系的理论构成及多元组合。其次探讨了基于环境问题影响,环境会计体系各个部分的主要目标、内容与技术方法。宏观环境会计在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中心体系之外,需要增加包括防护活动核算、环境资源核算在内的环境卫星账户,通过提供真实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微观环境会计的实施是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表现,受到众多利益关系人的关注与约束,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导致了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在确认、计量这些要素的同时,还需要在企业对外报告中予以披露;环境管理会计对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信息提供作用,主要包括环境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投资项目的环境评价以及生态信息的提供等方面;为了保证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以及环保活动与政策的效益与效率兼顾,环境审计担负起了鉴证评价职能,本部分探讨了提高环境审计质量的技术与方法,介绍了我国的环境审计主体构成及其应担负的职责,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分析了环境审计实行的障碍因素与解决对策。文章的最后是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现实考量,从总体上阐述了环境会计体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在我国构建环境会计体系进行了宏观与微观影响因素的现实分析,指出构建环境会计体系是与世界接轨的现实趋势,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本文在坚持规范研究占据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注意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统一和有机结合。在规范研究方法方面,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法、历史法、比较法、系统法等技术手段,在实证研究方法上,综合采用了调查法、档案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本文在理论探索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取得了一些独创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框架
2 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理论基础
2.1 环境经济学是环境会计的“发生”基因
2.1.1 作为经济资产的环境资源丰富了环境会计要素
2.1.2 经济外部性理论明确了环境责任的承担者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扩展了环境会计目标
2.2 环境管理学是环境会计的生成土壤
2.2.1 环境管理的对象是环境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2.2.2 环境管理的手段丰富了环境会计对象
2.2.3 环境管理标准的实施与环境管理会计互为支持
2.3 会计学为建立环境会计提供理论框架
2.3.1 可持续发展“催化”下的环境会计目标
2.3.2 假设——环境会计核算的启动前提
2.3.3 环境会计原则的沿袭与延展
2.4 环境会计的内在特征与多元内涵
2.4.1 环境会计的内在特征
2.4.2 环境会计的多元内涵与体系组合
2.5 本章小结
3 宏观环境会计
3.1 宏观环境会计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
3.1.1 历史上宏观会计曾经辉煌
3.1.2 现阶段宏观环境会计尤为重要
3.2 宏观环境会计的中心体系
3.2.1 国民经济生产账户
3.2.2 收入分配账户
3.2.3 收入支配账户
3.2.4 积累账户
3.2.5 国外账户
3.2.6 资产负债表
3.3 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
3.3.1 环境防护活动的核算
3.3.2 环境资源的实物核算
3.3.3 环境资源的价值核算
3.4 宏观环境会计与微观环境会计的区别
3.4.1 核算对象不同
3.4.2 核算要素不同
3.4.3 核算方法不同
3.4.4 核算原则不同
3.5 本章小结
4 微观环境会计
4.1 利益关系人对微观环境会计的影响
4.1.1 利益关系人与企业环境责任的互动
4.1.2 特定利益关系人对环境会计的财务约束
4.1.3 利益关系人对企业生态信息供求的规范
4.2 环境导致的成本
4.2.1 环境成本的构成及确认
4.2.2 环境资产及其减值
4.2.3 环境负债的确认及计量
4.3 环境问题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4.3.1 环境导致的费用
4.3.2 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的融合
4.4 环境财务报告
4.4.1 环境财务报告的发展阶段
4.4.2 环境财务报告的编制规范
4.4.3 环境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
4.4.4 我国环境财务报告的模式框架设想
4.5 本章小结
5 环境管理会计
5.1 环境管理会计的“ISO14001情结”
5.1.1 环境管理体系及ISO14001标准
5.1.2 环境管理会计与ISO14001标准
5.2 环境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5.2.1 环境成本的内容与分类
5.2.2 环境成本管理的目标与模式
5.2.3 环境成本分配—材料流导向作业成本法
5.3 考虑环境因素的投资项目评价方法
5.3.1 总成本评价法
5.3.2 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
5.3.3 环境风险评价
5.4 采用实物计量的内部生态会计
5.4.1 内部生态会计的任务与对象
5.4.2 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5.5 本章小结
6 环境审计
6.1 环境审计的理论结构
6.1.1 环境审计的目标
6.1.2 环境审计的依据
6.1.3 环境审计的涵义
6.1.4 环境审计与环境会计的关系
6.2 提高环境审计质量的方法与技术
6.2.1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的应用与拓展
6.2.2 恰当合理地运用环境审计职业判断
6.2.3 国外环境审计实践对提升我国环境审计质量的启示
6.3 确立我国有效的环境审计系统
6.3.1 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环境审计
6.3.2 作为中坚力量的社会环境审计
6.3.3 不可或缺的内部环境审计
6.4 我国环境审计的介入构想与障碍解剖
6.4.1 我国环境审计的“地基”构成
6.4.2 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障碍因素
6.4.3 我国环境审计障碍因素的对策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现实考量
7.1 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构成
7.2 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原则
7.2.1 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7.2.2 强制与自愿相结合原则
7.2.3 政府与行业监督相结合原则
7.2.4 信息披露循序渐进原则
7.3 影响我国环境会计的宏观因素分析
7.3.1 环境会计的经济环境
7.3.2 环境会计的自然环境
7.3.3 环境会计的政治法律环境
7.3.4 环境会计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环境
7.4 影响我国环境会计的微观因素分析
7.4.1 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与环境政策
7.4.2 设置环境管理机构
7.4.3 绿色融资与投资
7.4.4 绿色设计
7.4.5 绿色采购
7.4.6 绿色生产
7.4.7 绿色营销
7.4.8 绿色研发
7.4.9 环境会计信息系统
7.4.10 环境教育体系
7.5 我国环境会计与世界接轨的现实趋势
7.5.1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环境会计与世界接轨的内在动因
7.5.2 世界经济好转为我国环境会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7.5.3 我国环境会计与世界接轨是我国会计建设的内在需要
7.5.4 世界各国环境会计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借鉴蓝本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