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三层六段厂校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三层六段厂校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

[摘要]文章对“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内涵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效益”机制、“护航”机制以及特色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的分析,提出了市场机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得以实现的保证。

[关键词]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机制

0引言

船舶工业是把人力、能源、物资和信息转化为船舶产品的工业系统,它具有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以及信息密集的四大特点。由于船舶产品的独特性和生产方式的复合性,在制造过程中,既要进行室内加工制造(如车间内从下料到分段装配结束),又要进行室外作业(如船台装配和码头舾装),涉及的技术和工艺规范数目繁多,且劳动条件恶劣,危险性大。因此,生产、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船舶工业的生产发展来说特别重要。为培养适应造船新技术、新工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们构建了“三层六段厂校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船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1“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三层六段”中的所谓“三层”,是指培养学生技能与素质的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基本素质——职业素质——综合素质”;所谓“六段”,是指将三个学年分为六个阶段共七个学期来组织教学。常规的教学阶段及学期划分与创新的划分模式如下表所示。

所谓“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真实的船体建造生产任务为载体,基于船体建造生产过程(放样与号料——材料预处理——构件加工——部件装焊——分段装焊——船台/船坞总装),通过学校与造船企业的合作,采取多学段多学期的方式,实现厂校一体的六阶段“学校——工厂”的交替教学,从而使学生达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基本素质——职业素质——综合素质”三个层次逐步提高的目标。

具体“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所示。

1.2“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研究

充分发挥学院校内各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和合作企业的作用,专业人才培养由“学校——企业”共同承担,整个教学过程按“厂校一体”、“理实一体”的模式进行,学校以“学中做”的形式组织教学,侧重点是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企业以“做中学”的形式组织教学,侧重点是岗位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具体内涵如下:

(1)第一层次第一阶段:该阶段为第一、第二学期,培养地点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按“校中厂”的模式实施教学。在学校主要完成船体识图与制图能力和船体手工放样与号料、船体构件加工、常规焊接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并将人文素质等基本素质养成贯穿于教学过程。

(2)第一层次第二阶段:该阶段为第三学期,培养地点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按“厂中校”的模式实施教学。在企业主要完成学生对船体建造生产过程中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组织形式及劳动工具的认识过程,完成对识图、构件加工、焊接等基本技能的增强。通过对今后将从事的船体建造工作地明确认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形成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3)第二层次第三阶段:该阶段为第四学期,培养地点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按“校中厂”的模式实施教学。在学校主要完成船体焊接、部件装配与分段装配等专业技能的培养;完成学生职业兴趣、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和适应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养成。

(4)第二层次第四阶段,该阶段为第五学期,培养地点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按“厂中校”的模式实施教学。通过在企业真实环境中的教学与训练,进一步增强船体识图与制图能力和船体构件加工、船体焊接、部件装配、分段装配等专业技能,同时,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职业要求规范自身的行动,提升自身职业素质。

(5)第三层次第五阶段:该阶段为第六学期,培养地点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按“校中厂”的模式实施教学。在学校内,通过船舶建造工艺、舾装与涂装、造船生产设计等学习领域的教学与训练,培养船台装配、船体数学放样与号料、船体建造施工工艺编制、造船生产设计等岗位专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船体建造生产现场施工技术指导与造船生产设计的能力,拓展学生岗位工作领域,扩大学生未来发展空间。在整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对船体建造生产过程及岗位工作任务有全面的认识,并且在过程中注重学生认识、分析、处理事物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开拓创新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养成。

(6)第三层次第六阶段:该阶段为第七学期,培养地点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按“厂中校”的模式实施教学。学生以准员工的角色在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岗位适应性训练。通过船体建造专业技能的训练、工作方法能力的提高、结合个体特点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使得学生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2“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市场机制研究

教育最终是由经济决定的,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之路在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而工学结合则具有明显的市场特征。“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模式是一个框架,要想使这个框架发挥作用必须有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做保证。从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来看,高职院校创新建立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市场机制,是解决“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而市场机制的建立重点应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建立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效益”机制

所谓“效益”机制,就是针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由学校(一所或多所)与企业(一家或多家)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并能实现“效益”的一种机制。高职教育引入市场机制,这主要是指在学校管理与运行的方式上应符合市场规律,按市场经济要求重点是看它的绩效或称效益。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术型企业、企业化大学、大学管理企业化等提法已司空见惯。这里的“企业化”正是从经营和效益来说的。由于生产者个人获得工作技能及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加上来自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多重压力,高等职业教育开始成为促进国家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因此,高职教育不仅仅只有公益性价值,而且还应具有经营性价值。

高职教育的“效益”机制不是简单的市场机制,它包含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因此,教育质量和经营目标、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就是高职院管理与运行“效益”机制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效益”机制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责任,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也是学校办学占据主导地位的责任。高职教育的公益性就是充分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的法定权利,通过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必须维护教育的公益性,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目前,我国实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估机制,就是保证学校办学质量、维护教育公益性的的重要保障机制。另一方面,“效益”机制还要求高职教育要以重视教学质量和重视经营业绩相结合。高职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它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公共经济属性,应该或基本应该按市场经济法则运作。作为非普通教育,它与产业部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导致它必须按市场运行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日本推行的公立大学法人化以及英国、美国的公校私营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在我国,公办高职院校也应借鉴《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拓展办学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运行渠道,在政策法规的范围内实行资本化运作,加强财务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实现办学效益的透明化、公开化管理。目前,我国出现的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委员会、校董事会等,都是保障校企合作的可喜尝试。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为依托,很好的将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建立“效益”机制,才能有效地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2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护航”机制作用

政府的作用是营造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所需的政策环境与法律环境。以国外产学研合作为例,各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均为此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设立各类基金,资助产学研实践项目,推动产学研实践。比如:日本视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基本国策,将校企产学研合作列入国家的科技振兴和人才培养计划。在我国,从国家层面上已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问题。比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一次提出制定校企合作法规,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试点范围。在国办发[2010]4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也强调: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2006年大连市中山区发布了《中山区校企合作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校企合作的资金投入、运行与管理办法。2009年,全国第一部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已于2009年年3月1日起施行。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保护与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姻”,宁波成为国内第一个实践者。因此,我们认为,各级政府必须发挥其在校企合作活动中的宏观引导作用,逐步建立与完善相应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法规,尤其是要创新制定一系列关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资金投入、人才流动、企业税收减免等的政策与法规,使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有法可依。

2.3建立具有行业、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机制

我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采用的“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坚持以我院的办学特色、船舶工业的发展特色、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特色和专业的人才特色为原则,形成与这种模式相对应的特色机制,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

(1)工学结合的“订单培养”机制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包括我院在内的许多学校都采用的一种模式。但这种模式对应的机制,通常多数采用的是在学生入学之初或学习的中途,企业与学生个体达成意向——毕业后去该企业就业。它的重点是企业保证人才的到位,学校保证学生的“就业”。协议签完后,企业在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尽人意,工学结合的深度也不够。

而这里的“订单培养”主要指的是培养人才方面的校企合作,重点强调的是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因此,“订单培养”机制就是由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不确定具体的个体。同时,校企共同成立相应的教学实施与管理机构(如工学结合办公室),确保订单企业的全程参与。采用这种机制,一方面,企业根据生产情况和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订单”的模式可以为自己企业预留人才的“优选权”,同时通过共同培养的过程将自己的文化、技术等渗透进未来的“准员工”中,提升企业吸引最优秀人才的竞争力,并可以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为打造企业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共同培养,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毕业学生适应企业的需求。

(2)教学实施的“双导师”制和“教学班组”制

在实施“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双导师”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建立企业教师库,针对课程的不同性质,形成专任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管理制度与实施模式。其次要建立“教学班组”机制,即教学单元应该以班级和小组相结合的机制。具体而言,就是校内的教学以班级为单位,校外的教学以小组为单位,整个教学组织过程由整化零、由零化整来实现。

针对实施的“双导师”和“教学班组”机制,必须建立一整套的“模块化与工程化相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标准,实行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做到对学生成绩的评估考核准确、公证。

注:

[1]王明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2,(13)

[2]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华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

作者单位:蔡厚平,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邮编:226010;

李明霞,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后勤集团,邮编:226010。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三层六段厂校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是专业建设的重点。

标签:;  ;  ;  

基于工学结合的“三层六段厂校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