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inensis Rousi)亚种,俄罗斯大果沙棘及其两个杂交种(F1)为材料,对生长在不同生境下的中国沙棘,相同生境下的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及其两个杂交种的植物学性状、生长结果习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四种沙棘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叶片表皮毛和气孔形态进行了扫描观察;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进行了叶片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测定,该研究为合理制定沙棘的栽培技术措施、选育沙棘新品种、进行沙棘抗逆性研究及发展沙棘产业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对沙棘的根、根瘤、茎、叶、花、果实性状、新梢生长、果实发育动态变化、产量等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从生长量看,中国沙棘生长量较大,杂交种和俄罗斯沙棘次之;从果实重量、体积、单株产量上来看,俄罗斯沙棘较大,杂交种沙棘次之,中国沙棘较小;从果实发育看,俄罗斯沙棘和中国沙棘果实体积的动态变化生长曲线均呈“S”型。2对中国沙棘、杂交种和俄罗斯沙棘进行形态解剖研究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下的中国沙棘、杂交种和俄罗斯沙棘的茎、根系、根瘤形态解剖结构差异很大,不同种类沙棘茎、根的组织解剖结构中,导管直径以俄罗斯沙棘的导管直径最大,其次是杂交种,最小的是中国沙棘;导管密度则以中国沙棘根导管密度最大;根瘤形态解剖结构中表明,中国沙棘的维管束直径大,维管束内细胞、维管束外细胞均小,泡囊及泡囊密度均大,这与其原产地域密切相关;同一种类在立地条件不同的山地、滩地、果园的中国沙棘茎、根系、根瘤组织结构各部分也有明显差异,中国沙棘解剖结构与其生态适应性密切相关,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中国沙棘解剖结构适应其严酷的立地条件变化的特征。3对叶片解剖结构研究表明,沙棘叶片具有相对发达的栅栏组织,因此沙棘叶片具备适应干旱的解剖结构。不同种类沙棘叶片组织结构差异很大,并与其生态适应性密切相关;不同种类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值)有较大的差异,CTR值越大,其抗旱性越强,中国沙棘的CTR值大于俄罗斯沙棘,体现了中国沙棘对干旱的适应性更强;同一种类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其CTR值也有明显差异,在干旱立地条件下,其叶片的CTR值增大。4对叶片表皮毛和气孔形态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研究,在表面结构上,沙棘叶片具有发达的多层次的不同类型的表皮毛,较厚的角质层。中国沙棘与俄罗斯沙棘及杂交种相比,中国沙棘叶片小,表皮毛层次多,气孔密度大,具有较强的耐旱性。5沙棘为雌、雄异株植物,沙棘花芽分化分为花芽分化开始期、花序分化期、花蕾分化期、花萼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花粉性细胞的发育经过花粉母细胞、二分体、四分休、单核花粉粒、双核花粉粒几个阶段。胚囊发育包括孢原阶段、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孢子、经有丝分裂形成成熟胚囊等几个阶段。该研究为合理制定沙棘的栽培技术措施和培育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6沙棘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沙棘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都与环境因子(气温、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等)间有密切关系。从不同种类沙棘光合作用来看,俄罗斯沙棘比中国沙棘的光合作用强,有利于制造养分,同时俄罗斯沙棘的蒸腾作用也比中国沙棘强。通过上述研究,对中国沙棘、俄罗斯大果沙棘及其杂交种进行性状、形态解剖结构指标及适应性综合分析,中国沙棘具有旱生结构特点,抗早能力强,在防止水土流失、荒山造林、生态建设中应以种植中国沙棘为主;俄罗斯大果沙棘具有果实大、产量高等优良栽培性状,在水分条件好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俄罗斯大果沙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种不同生境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20(15)
- [2].中国沙棘花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3].中国沙棘与丰宁雄叶中芦丁含量的比较[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5)
- [4].干旱胁迫对青海野生中国沙棘生理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23)
- [5].黑河上游灌丛建群种中国沙棘自由授粉子代父本分析和花粉流[J]. 植物科学学报 2019(02)
- [6].中国沙棘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6)
- [7].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及杂交子代光合特征比较研究[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1(03)
- [8].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sp.sinensis Rousi)的开花特性及风媒传粉距离的检测[J]. 生态学报 2008(06)
- [9].3个中国沙棘优良品种扦插技术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 2019(04)
- [10].干旱对2种沙棘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福建林业科技 2017(03)
- [11].岷江上游中国沙棘土壤碳氮磷对海拔的响应及其计量特征[J].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5)
- [12].中国沙棘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 青海农林科技 2009(04)
- [13].中国沙棘籽粕中2个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J]. 中草药 2013(01)
- [14].不同品种大果沙棘栽培试验[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10(04)
- [15].不同品种大果沙棘在山西不同地区引种试验[J]. 山西林业科技 2017(01)
- [16].中国沙棘雌株扦插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20)
- [17].超声波辅助提取中国沙棘浆果多酚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7(06)
- [18].《中国沙棘》一书已出版发行[J]. 沙棘 2008(01)
- [19].不同沙棘品种间芦丁含量的比较[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2)
- [20].2个不同海拔中国沙棘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8)
- [21].川西高原退化草地的中国沙棘生长及土壤养分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9(03)
- [22].不同月份中国沙棘叶芦丁含量比较[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4)
- [23].沙棘植物不同地理区域克隆生长情况对比[J]. 南方农业 2016(06)
- [24].中国沙棘叶黄酮类成分与生态因子相关性及其生态适宜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10)
- [25].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和萘乙酸对中国沙棘雌株嫩枝扦插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
- [26].ABT新剂型中国沙棘扦插育苗[J]. 青海农林科技 2009(02)
- [27].核型分析技术在沙棘品种进化研究中的应用[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28].青海野生中国沙棘P5CS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5)
- [29].西宁地区大果沙棘不同基质苗木繁殖试验[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30].高寒干旱山区大果沙棘适应性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