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乌桕现有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初步构建

川渝地区乌桕现有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初步构建

论文摘要

乌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是我国广泛分布的乡土树种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集能源、药用、用材、观赏为一体的多功能木本树种。本研究以川渝地区10个群体种实为实验材料,从种实表型(9群体)和子代苗期(10群体)两方面研究了川渝地区乌桕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群体间及群体内家系间遗传多样性。同时依据表型测定的270份家系中筛选出乌桕种质资源初级核心库(81份),并对其进行评价,旨在为川渝两地乌桕资源评价利用种质资源保存、遗传改良策略制定等提供数量化科学理论依据。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乌桕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种子的质量性状比种子形状指数性状稳定。各种实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6.84%~39.54%,平均为16.78%;不同性状的重复力变幅为0.31~0.98,平均为0.61。表型多样度变幅为0.41~0.65之间,平均为0.56;Shannon信息指数变幅为0.69~1.07之间,平均为0.92。游仙群体各遗传多样度指数均为最高,说明游仙地区可能是乌桕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分布中心。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变异幅度为6.71%~42.72%,平均为25.47%,说明乌桕种实群体内的变异(74.53%)显著高于群体间的变异(25.47%)。16个种实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乌桕种内群体的种实表型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纬度为主的单向变异模式,变异主要受低温控制;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将参试乌桕群体划分为4类。(2)乌桕子代苗高变异系数平均为27.1%,变幅为19.78%~34.32%;地径平均变异系数为19.54%,变幅为15.4%~21.79%;侧根数变异系数平均为36.61%,变幅为31.60%~40.14%;主根长变异系数平均为21.01%,变幅为18.97%~25.08%;分枝数变异系数平均为55.56%,变幅为25.1%~69.67%。乌桕苗期遗传分化系数平均为17.63%,说明乌桕苗期群体内的变异显著大于群体间的变异;乌桕苗高家系遗传力为0.55,单株遗传力为0.81;地径家系遗传力为0.60,单株遗传力为0.87;侧根数家系遗传力为0.43,单株遗传力为0.54;主根长家系遗传力为0.49,单株遗传力为0.55;分枝数家系遗传力为0.56,单株遗传力为0.76。苗高与地径、主根长有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0.839;地径与主根长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0。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将乌桕群体划分为3大类,与乌桕表型聚类结果基本一致。(3)对270份乌桕种质材料表型数据以UPGMA法进行聚类,并采取分组聚类法初步构建核心种质81份,81份核心种质资源的16个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表型多样度、Shannon信息指数与原群体符合率分别为96.50%、91.64%、91.55%、96.33%、97.90%、97.93%;核心种质的前5个主成分已经可以代表原群体88%以上的遗传多样性,各主成分析的特征值与原群体基本相近。初级核心种质资源16个表型性状与原群体经F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乌桕初级核心种质资源构建所选取的81份种质资源能很好地代表原群体遗传多样性。(4)在乌桕种质资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万源市大竹镇鸭子坪已建成有10个群体150个家系构成的异地保存基因库一个,面积为135亩,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乌桕区域性异地保存基因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2 文献综述
  • 2.1 乌桕的生物学特性
  • 2.2 乌桕的经济价值
  • 2.3 乌桕属种质资源分布及乌相主要产区
  • 2.4 乌桕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 2.5 核心种质构建研究综述
  •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与总体设计
  •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2 总体设计
  • 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3.3.1 川渝地区乌桕群体分布特点和表型多样性研究
  • 3.3.2 川渝地区乌桕群体苗期多样性研究
  • 3.3.3 川渝地区乌桕核心种质资源初步构建
  • 3.3.4 川渝地区乌桕种质资源保存
  • 3.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4 乌桕种实表型多样性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群体选择与试验材料采集
  • 4.1.2 性状测定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乌桕群体间的形态变异特征
  • 4.2.2 乌桕群体内的形态变异特征
  • 4.2.3 乌桕种实性状的重复力
  • 4.2.4 乌桕天然群体间表型分化
  • 4.2.5 乌桕表型性状频率分析
  • 4.2.6 乌桕种实表型性状相关分析
  • 4.2.7 乌桕种实性状和采集点的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
  • 4.2.8 乌桕群体表型聚类分析
  • 4.3 结论与讨论
  • 4.3.1 川渝地区乌桕种实变异规律和变异模式
  • 4.3.2 乌桕遗传改良策略讨论
  • 4.3.3 乌桕现有天然资源中种质资源保存策略探讨
  • 5 乌桕子代苗期性状多样性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育苗地气候及试验设计
  • 5.1.2 苗期性状多样性测定
  • 5.1.3 乌桕苗期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乌桕子代苗期性状多样性
  • 5.2.2 乌桕苗期性状方差分析
  • 5.2.3 乌相子代苗期表型分化系数
  • 5.2.4 乌桕苗期性状遗传参数估算
  • 5.2.5 乌桕苗期性状相关性分析
  • 5.2.6 乌桕苗期性状聚类分析
  • 5.3 结论与讨论
  • 6 川渝地区乌桕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 6.1 实验材料
  • 6.2 乌桕核心种质取样策略与评价方法
  • 6.2.1 抽样方法
  • 6.2.2 核心种质评价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分组聚类筛选结果
  • 6.3.2 核心库表型性状与原群体个性状方差分析
  • 6.3.3 核心库表型性状与原群体表型性状比较
  • 6.3.4 核心库和原群体主成分分析
  • 7 已取得的乌桕种质资源保存成果及展望
  • 7.1 已取得的乌桕种质资源保存成果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情况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太湖流域中华鳖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2)
    • [2].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0(04)
    • [3].凡纳滨对虾6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J]. 南方水产 2008(06)
    • [4].长江中上游4个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淡水渔业 2018(01)
    • [5].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 水产学报 2017(03)
    • [6].斑节对虾4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 海洋科学 2017(03)
    • [7].江苏8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05)
    • [8].南海斑点马鲛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J]. 北京农业 2012(12)
    • [9].暗纹东方鲀微卫星筛选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05)
    • [10].梭鱼(Liza haematocheila)4个野生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J]. 渔业科学进展 2016(02)
    • [11].西南地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16(04)
    • [12].省沽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01)
    • [13].浙闽香鱼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科技通报 2011(06)
    • [14].福寿螺3个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 生态学报 2009(08)
    • [15].基于AFLP的海萝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水产科学 2015(01)
    • [16].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2011(03)
    • [17].松江鲈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8(06)
    • [18].我国小麦落选短体线虫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 2020(03)
    • [19].广西种源红锥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3)
    • [20].鳡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21].微卫星标记在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报 2008(04)
    • [22].鼠尾藻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青岛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23].混合取样方法在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J]. 玉米科学 2009(02)
    • [24].新疆罗布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J]. 生物技术 2016(06)
    • [25].样本量对中苎1号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影响[J]. 中国麻业科学 2012(04)
    • [26].钝吻黄盖鲽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水产学报 2008(03)
    • [27].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楼来牛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10)
    • [28].舟山鮸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研究[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02)
    • [29].两个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J]. 水产学杂志 2009(01)
    • [30].安徽省小麦赤霉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6(12)

    标签:;  ;  ;  ;  ;  

    川渝地区乌桕现有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初步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