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1 目的 本课题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采用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大鼠的免疫、代谢的变化,并通过方药反证,对湿热证模型进行评价。以该模型为基础,通过观察细胞内毒素特异性受体LBPmRNA、CD14mRNA、TLR4mRNA、NF-κBp65表达变化,深入探讨湿热致病机理及清热化湿方的治疗机制。 2 方法 模型制作方面,采用复合因素造模,用清热燥湿方对模型进行干预,分别运用放免法观察SIgA、IL-1、TNF-a,GAS、MTL;直接法测定HDL-c、LDL-c;定磷法测肝线粒体Na+-K+-ATPase活性,对湿热证大鼠模型进行评价。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肝巨噬细胞LBPmRNA、CD14mRNA和TLR4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巨噬细胞NF-κBp65活化,以明确清热化湿方对模型大鼠内毒素转导信号相关蛋白分子受体的靶点,从细胞分子生物学层次对湿热致病机理进行探讨。 3 结果 3.1 湿热证模型的研制 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的症状,体征变化,与中医学湿热证基本相符;模型组SIgA、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HDL-c、LDL-c水平非常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HDL-c显著增高;模型组MTL水平显著升高,GAS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肝线粒体Na+-K+-ATPase活性非常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方药反证,使用清热化湿方治疗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说明,湿热证大鼠模型制作成功。 3.2 清热化湿方对湿热证模型内毒素转导信号的动态干预 在感染6小时、1 2小时、24小时等不同时相点模型组LBPmRNA、CD14mRNA、TLR4mRNA、NF-κB表达逐渐非常显著增强;模型组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等不同时相点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随着病程的发展,湿热模型LBPmRNA、CD14mRNA、TLR4mRNA、NF-κB表达逐渐增强。12h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CD14mRNA、TLR4mRNA、NF-κB表达减弱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4h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LBPmRNA、CD14mRNA、TLR4mRNA、NF-κB表达减弱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12h与6h比较以及24h与12h比较,LBPmRNA、CD14mRNA、TLR4mRNA表达均显著减弱,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6h或24h与正常组比较仍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LBPmRNA、CD14mRNA、TLR4mRNA遏制衰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治疗组NF-κB激活6小时、12小时、24小时各时相点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且与正常组比较NF-κB激活均无显著性变化。说明清热化湿方对内毒素转导信号及核因子NF-κB的激活具有较好的干预抑制作用,中止炎症介质的转录,限制急性炎症反应等作用。 4 结论 4.1 温病湿热证模型研制的实验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发性肌炎湿热证模型的制作[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04)
- [2].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免疫损伤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2)
- [3].IgA肾病湿热证模型的研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9)
- [4].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的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 2011(07)
- [5].温病湿热证模型的研究思路[J]. 湖北中医杂志 2012(07)
- [6].两种温病湿热证模型的TNF-α与TG水平研究[J]. 中医药信息 2010(01)
- [7].前列消汤对EAP湿热证模型前列腺内NF-κB表达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08)
- [8].甘露消毒丹对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G-CSF、NO的影响[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04)
- [9].3种中医治法对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肺AQP4表达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江苏中医药 2010(08)
- [10].复合因素对小鼠病毒性肝炎湿热证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06)
- [11].两种品系小鼠建立登革病毒感染的湿热证模型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06)
- [12].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中炎症因子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09)
- [13].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建立[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02)
- [14].蒿芩清胆汤对小鼠病毒性肺炎湿热证的免疫炎症机制探讨[J]. 新中医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