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消落带是指库区由于水位季节性涨落使得库岸周边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而自然形成的带状区域。消落带内的土地是库区宝贵的后备土地资源,由于库区土地资源短缺,再加上移民搬迁、城镇迁建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又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在水库建设前对将来处于消落带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其变化过程并对利用趋势进行预测,对水库建成后消落带内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2009年9月,三峡水库蓄水位最终到达175米,水库运行采取“蓄清排浑”的方式,这就会在正常蓄水位175米与防洪控制水位145米之间形成落差达30米的消落带。本文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根据TM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和县域政区图件等数据,集成RS、GPS和GIS技术,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对三峡水库1986~2000年间消落带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假定三峡水库未建的情况下,通过马尔科夫模型对消落带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最后探讨了消落带内土地资源的利用途径,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巫山县消落带分布于19个乡(镇)境内,总面积为24.02km2,约占全县总面积的0.81%;(2)对2000年巫山县消落带范围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以及在不同高程带和坡度上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年,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为10.55、6.11、3.38、3.09、0.83和0.04km2,分别占消落带面积的43.90%、25.49%、14.12%、12.83%、3.46%和0.17%;消落带范围内上部(170m~175m)、中部(155m~170m)、下部(145m~155m)的土地面积分别为4.367、10.667和8.986km2,分别占消落带面积的18.18%、44.41%、37.4%;坡度0°~15°、15°~25°和>25°的土地面积所占比例为46.25%、28.56%、25.19%;(3)对消落带范围内1986~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0年间,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水域和未利用地基本未发生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之间,耕地主要向林地、建设用地转化,转化面积分别为0.293km2和0.247km2,林地的转出面积最大,主要是向耕地进行转化,转化面积为0.594km2,草地转出的用地类型主要是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转出面积为0.346km2;(4)随着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加大,消落带范围内土地利用程度提高,1986-2000年,消落带范围内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247.43上升到250.69。(5)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1986~2000年消落带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耕地构成巫山县消落带土地利用景观的基质;1986年和2000年各类土地斑块的结合度指数都较高,说明各种景观类型的连通性均较好,但是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连通程度在不断下降;多样性指数由从1.3606增至1.3783,香农均匀度指数由0.7593增加到0.7692,这表明各斑块类型的异质性增强,呈均衡化趋势分布;蔓延度由1986年的58.5625减少到2000年的57.9439,表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小斑块数量有所增加,景观破碎度增强;(6)应用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在假定三峡水库未建的情况下,对消落带范围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将会逐渐减少,水域面积基本维持不变,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将会增加;(7)分析了消落带内土地资源的特点,并提出了消落带土地保护与利用对策。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北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12(Z1)
- [2].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04)
- [3].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02)
- [4].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分析——以巢湖市为例[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11)
- [5].2000-2015年新疆南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科技通报 2020(02)
- [6].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贵州坝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24)
- [7].晋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演变与模拟[J]. 生态学报 2020(01)
- [8].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2)
- [9].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0].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3)
- [11].盐池县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20(01)
- [12].旅游驱动下干旱旅游区土地利用的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2)
- [13].土地管理现状和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思路探讨[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6)
- [14].评《城镇化下土地利用变化与效应》[J]. 区域经济评论 2020(02)
- [15].应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挖掘浙江省土地利用演变信息[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6].1980~2015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人民长江 2020(02)
- [17].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02)
- [18].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陈述彭学术思想的引领[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0(04)
- [19].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演变分析——以榆次区为例[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05)
- [20].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08)
- [21].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J]. 环境与发展 2020(03)
- [22].三峡库区典型流域聚落变迁的土地利用效应[J]. 生态学报 2020(12)
- [2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5)
- [24].福建省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4)
- [25].阿克苏河流域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26].甘州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4)
- [27].1978–2018年叶尔羌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数据研究[J].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20(01)
- [28].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遵义市为例[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9].北江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研究[J]. 人民长江 2020(08)
- [30].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措施探讨[J]. 山西农经 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