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管子》一书,内容驳杂,思想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诸子百家中,可以称得上是个杂家。就其内容来讲,学界对其研究很多,主要涉及《管子》经济、法律、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但对《管子》一书的政治伦理思想却研究甚少。对《管子》的政治思想内容进行研究,特别是从伦理的视角考察其政治思想的得失,有助于全面了解《管子》的思想。本文对《管子》政治伦理思想的考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哲学基础。与孔孟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不同,《管子》从人类生存的本能来思考人性问题,认为人类为了生存,必须把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因而人是好利的,只有在利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人性的善恶的问题,因此,《管子》提出“德性论”,并把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那就是“道”与“德”。《管子》之“道”“德”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它区别于动物界为了生存而强肉弱食的掠杀,又符合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规范。作为政治道德的主要执行者,《管子》特别强调君、臣之“德”,认为它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政治风气的好坏和社会道德水平的颓废与兴盛。二、政治制度伦理设计方面,《管子》强调政治公正、王霸和以人为本三原则。《管子》在其制度伦理框架的设计中一以贯之的就是公正,也就是“明正以治国”,这是其制度伦理的灵魂,也是《管子》构建其政治理想国的基石。政治公正是为了图强,图强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国能在严峻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来继而称雄一方,为此,《管子》政治伦理思想的落着点在“民本”思想。可以说,《管子》走在时代的前列,它爱民、重民、利民、富民,一切以民为根本,开创了中国政治“民本”思想的先河。《管子》的理想国就是民富国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三、《管子》为实现其理想,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保证目标的实现。首先《管子》重法,认为国无法不立,但它不像韩非那样把法看成治国的万能工具,《管子》法的特点不在“酷”和“严”,而是以“准”、“慎”、“宽”为特点,它不是为了为法而法,立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无刑”,达到有刑而不用的治世目标。其次,《管子》像孔子一样,注重礼仪廉耻的教化作用,它不像韩非那样,认为道德无用,也不像孔子那样把道德看成治国的核心工具,而是把法与德结合起来,两者相辅相成,“礼法并举”,只是有时更看重道德的层面。再次,《管子》在治民方法上也有它独特的见解,其“从民欲”和“藏富于民”的思想历来为有为的政治家所采纳,它提出:对民众的管理要“因民之性而治之”,即要顺从民众的愿望,对民众合理的要求,要疏而不要堵,因为民众合理的要求是一个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管子》告诫统治者要“取民有度”,过度的索取必然会激起民众的反抗,这一思想为后世统治者制定轻徭薄赋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任何一种思想能够延续几千年并且至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然有着与各时代特征相符合的普遍原则。《管子》的思想能够在今天这样深度发掘,其主要原因是今天的现实与《管子》诞生的时代有相同之处。当今世界风云激荡,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以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些正好与春秋时的社会背景相似。因此,研究《管子》政治伦理思想可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传统伦理文化资源和制度借鉴,其所蕴涵的“因民之性而治之”、“以人为本”和“贫富有度”思想为我们今天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和贯彻“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