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满意度测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满意度测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论文摘要

本文致力于研究目前学术界比较关注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满意度的测评研究,通过对重庆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满意度的测评指标进行问卷式建立和主要影响因子的探索性研究,为今后在重庆及中国其他城市推广可持续发展概念、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经验和借鉴。论文首先从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入手,进而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满意度测评研究背景,然后采用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构建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评指标体系,并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采集有效的数据资料。本文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问卷抽查部分市民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满意度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命名后,得出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主要受基础设施服务和资源配置、社会稳定度、认识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生态环境五个主因子影响。这为今后研究提出提高重庆市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对策提供了依据。随后在五个主因子的基础上进行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满意度的现状分析,为后面的结论和建议提供依据。论文最后总结了本次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满意度研究的结论,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为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满意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2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观
  • 2.1 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2.2 人居环境的发展进程
  • 2.2.1 西方人居环境的发展
  • 2.2.2 国内人居环境的发展
  • 2.3 以人为本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观
  • 3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满意度测评研究背景
  • 3.1 研究区重庆市概况
  • 3.2 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发展
  • 3.3 建立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 3.4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3.4.1 以人为本的原则
  • 3.4.2 针对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
  • 3.4.3 区域性原则
  • 3.4.4 可操作性原则
  • 3.4.5 稳定性与动态性原则
  • 4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满意度的测评研究方法
  • 4.1 测评研究的总体思路
  • 4.2 基于费纳顾客满意度模型的研究框架
  • 4.2.1 顾客满意度模型
  • 4.2.2 市民对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满意度模型
  • 4.3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及测评工具
  • 4.3.1 调查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 4.3.2 测评研究工具
  • 4.4 问卷调查设计
  • 4.4.1 问卷组成
  • 4.4.2 深度访谈结果及分析
  • 4.4.3 问卷的生成
  • 4.5 统计分析方法
  • 4.5.1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4.5.2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 4.5.3 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和效度分析(Validity Analysis)
  • 5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满意度测评研究指标的建立
  • 5.1 调查样本情况
  • 5.2 主成分分析
  • 5.2.1 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 5.2.2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和意义
  • 5.3 因子分析
  • 5.3.1 因子分析模型
  • 5.3.2 因子分析的结果和意义
  • 5.4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 5.4.1 信度分析
  • 5.4.2 效度分析
  • 5.5 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满意度指标体系
  • 5.6 重庆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现状评价
  • 5.6.1 基础设施服务和资源配置的现状评价
  • 5.6.2 社会稳定度的现状评价
  • 5.6.3 认识发展的现状评价
  • 5.6.4 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评价
  • 5.6.5 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
  • 6 结论和建议
  • 6.1 研究结论和建议
  • 6.1.1 基础设施服务和资源配置
  • 6.1.2 社会稳定度
  • 6.1.3 认识发展
  • 6.1.4 经济发展水平
  • 6.1.5 城市生态环境
  • 6.2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6.2.1 研究的局限性
  • 6.2.2 后续研究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江经济带城市人居环境空间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12)
    • [2].海绵城市人居环境道路横断面设计[J]. 上海建材 2019(06)
    • [3].长沙市城市人居环境局 开展城市体检评估 建设美丽宜居长沙[J]. 城乡建设 2020(03)
    • [4].海绵城市人居环境道路低影响开发系统研究[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5].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16(11)
    • [6].城市人居环境品质评定方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12)
    • [7].山水城市人居环境的哲学思考[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8].城市人居环境空间网络设计原则[J]. 城乡建设 2017(01)
    • [9].茂名市人居环境指标体系构建问题探讨[J]. 南方论刊 2017(03)
    • [10].江南城市人居环境景观文化的创新[J]. 美术大观 2017(07)
    • [11].共享发展理念下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质量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生态经济 2017(10)
    • [12].西部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测绘技术装备 2016(01)
    • [13].河北省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16(10)
    • [14].城市人居环境分析[J]. 山西建筑 2015(26)
    • [15].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攻坚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J]. 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9(Z7)
    • [16].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2017年行动计划的通知[J].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09)
    • [17].关于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 城市地理 2015(02)
    • [18].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 环境与生活 2014(16)
    • [19].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人居环境代谢研究范式与研究框架建构[J]. 生态学报 2020(19)
    • [20].《山西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2018年行动计划》印发[J]. 给水排水 2018(S2)
    • [21].山地城市人居环境空间演变与美学困境[J]. 四川戏剧 2017(04)
    • [2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以淮南市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20)
    • [23].中小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16(02)
    • [24].城市人居环境健康评价初探——以大连市为例[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5(03)
    • [25].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问题分析[J]. 环境与生活 2014(22)
    • [26].休闲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06)
    • [27].城市人居环境研究述评[J]. 湖南农机 2012(05)
    • [28].辽宁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的时空演变与综合评价[J]. 经济地理 2011(10)
    • [29].我国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J]. 中国城市林业 2010(05)
    • [30].基于不同视角下的中外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分析[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0(22)

    标签:;  ;  ;  ;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满意度测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