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徐凌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徐凌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常州213200)

【摘要】目的:探索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40例脑梗死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后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护理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死;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187-02

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由于其具有死亡率高、病情重、发病急等特点,导致已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若未及时干预,可危及患者生命,而一项良好护理方式可改善患者病情[1]。本文旨在探索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择40例脑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对40例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均为20例。

观察组:男性/女性脑梗死患者之间比例为:10:10,年龄5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74±1.95)岁。

对照组:男性/女性脑梗死患者之间比例为:11:9,年龄5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82±1.75)岁。

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相比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其可进行相互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给予患者日常基础护理、常规健康宣教以及用药护理。

观察组护理方式: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其主要内容包括:

(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科室内护理人员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并定期举行相关考试,只有考核通过的护理人员才可担当患者的责任护士,再由患者的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相关临床护理路径表。

(2)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①在患者入院后第一天:a向患者介绍院内基本环境、探访时间、责任护士、护士长、科主任、主管医师等;b对患者病情进行一个初步评估,再根据医生诊断,为患者制定相关护理计划;C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每日测量一次患者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对于病情较严重患者,可每隔两小时测量一次;d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②患者入院后第二天:a完善患者相关检查;b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关药物治疗;c对于情绪波动较大患者,可给予其心理疏导。③患者入院后第三天:a对于吞咽困难患者,可给予其鼻饲管给食,并告诉患者家属鼻饲管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目的,从而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b完成患者各项临床基础护理。④患者入院后4~5天:a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包括并发症的预防;b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指导;c嘱咐患者应合理安排休息、运动时间,对于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患者,可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设定日常生活表,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d嘱咐患者应按时进行功能锻炼。⑤患者入院后第6~10天:a加强患者静脉血管的保护,在输液完后,可给予患者穿刺部位湿热敷;b协助患者复查CT以及相关检查;c监督患者肢体功能锻炼。⑥患者入院后11~17天:a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可进行相关吞咽训练,视患者病情,再决定是否拔除导尿管和鼻饲管;b陪同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指导或主动运动指导。⑦患者入院后低18~21天:a督促患者完成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b对于病情好转患者,可做好相关出院健康宣教,办理出院手续。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其各项评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的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下表所示。

表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对比

3.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因为脑供血组织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缺血、缺氧现象,若未及时干预,可造成患者出现不可逆损害,脑梗死患者主要表现为行为、语言、运动等方面受损,具有死亡率较高的特点,而实施一项有效干预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2-3]。

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临床上一类新型护理模式,其包含可持续质量改进、整体护理、循证医学、医院管理学等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4]。而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可有效弥补常规护理中的不足,其可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使患者接受更为优质的护理,同时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可使护理工作细化到每一天,设置为护理操作的每个环节,其使得护理工作更加的系统化、全面化,同时还可避免由于功能繁忙而出现差错事故的发生,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临床护患关系,还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96.47±2.74)分、物质生活(97.14±1.24)分、躯体功能(95.16±1.37)分、心理功能(95.14±1.7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总而言之,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护理中效果确切,可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静,王霞,宋桂香等.临床护理路径对首次脑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21):96-97。

[2]周在霞.基于PDCA循环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2):144-146。

[3]王凌云.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62-64。

[4]秦淑慧.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19-20。

[5]柏晓玲,王天兰,石国凤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2):158-160。

标签:;  ;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徐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