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前言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其死亡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宫颈癌的病因非常复杂,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导致的,普遍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端粒酶的活化、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有密切关系。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逆转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而避免端粒的缩短,由于“末端复制问题的存在”,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后就会缩短一点,从而导致细胞凋亡。人类大部分体细胞都不表达端粒酶,而端粒酶在某些因素作用下被重新激活而促使细胞癌变。P53基因位于人类第17号染色体短臂上,全长约20kb,基因组有11个外显子,编码由393个氨基酸组成的相对分子量为5.3x103D的核磷蛋白。P53基因一般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野生型P53基因能抑制多种癌基因,它能诱导终末分化,维持基因稳定,触发衰老和诱导细胞凋亡,是负生长调控因子。而突变型P53基因不仅没有抑癌功能,还能抑制野生型P53的活性,从而引起细胞的转化,促进细胞的癌变。本试验采用免疫组化这一简单易行的方法检测端粒酶、P53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及抑癌基因P5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相关性。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收集正常宫颈组织1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60例,其中Ⅰ期23例,Ⅱ期20例,Ⅲ期17例。并收集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2、主要试剂即用型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端粒酶单克隆抗体及SP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3、主要仪器(1)Olympus光学显微镜(日本) (2)AO切片机(美国)(3)高压锅(中国) (4)孵育盒(中国)二、实验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染色方法按试剂盒说明进行。2、结果判断(1)P53蛋白表达: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为阳性阳性判定标准:每张切片阳性肿瘤细胞数<5%为阴性(-),5%~50%(+),>50%(++)。(+)~(++)均被判定为阳性。(2)端粒酶表达:细胞浆染成棕色或棕褐色为阳性按阳性细胞比例:<5%为(-),5%~50%(+),>50%(++)。(+)~(++)均被判定为阳性。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各组计数资料的结果采用x2检验、费歇尔精确概率检验或Spearman秩相关。显著性检验水准设为P<0.05。实验结果1、端粒酶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鳞癌中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3.3%,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鳞癌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宫颈鳞癌Ⅰ期、Ⅱ期及Ⅲ期中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9%、95%、100%,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有逐渐上升趋势。2、P53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鳞癌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78.3%,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鳞癌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宫颈鳞癌Ⅰ、Ⅱ、Ⅲ期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90%、82.3%,三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端粒酶、P53蛋白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端粒酶及P53蛋白在宫颈鳞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病理分级降低及临床分期的升高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有上升趋势。4、端粒酶与P53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关系端粒酶与P53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端粒酶在正常宫颈组织中无表达,在宫颈鳞癌中显著表达,提示端粒酶的活性在宫颈鳞癌中普遍存在。2、随着宫颈鳞癌病变的进展,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因此可将端粒酶作为宫颈癌的一个重要肿瘤标志物,用于筛选宫颈癌。3、正常宫颈组织中P53蛋白无表达,而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表明P53基因突变在宫颈癌发病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4、端粒酶阳性的宫颈鳞癌中P53的活性比端粒酶阴性的宫颈鳞癌中P53的活性高,提示P53蛋白表达可能与端粒酶活性调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