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效益研究

山西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效益研究

论文题目: 山西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效益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机械化工程

作者: 赵海涛

导师: 师帅兵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效益,机械化,山西旱地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是一种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主要包括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深松技术等四大技术内容。 本文从山西省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山西省的地理位置,选择小麦、玉米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对山西旱地机械化保护耕作技术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针对山西旱地农业生产中一年一作玉米、一年一作小麦、小麦+豆类一年两作、小麦-豆类-玉米两年三作四种耕作模式中,临汾、寿阳、临沂、泽州、高平等地区三至六年间的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产量、投入产出值、节水量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运用ANOVA的LSD方法,分析了在以上四种耕作模式下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产量、土壤贮水量、经济效益(纯收入)的影响。 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方式较传统耕作方式作物产量有明显增加。四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一年一作玉米平均增产幅度为17.01%;一年一作小麦平均增产幅度为15.64%;小麦+豆类一年两作平均增产幅度为3.82%;小麦-豆类-类玉米两年三作平均增产幅度为16.19%。 四种保护性耕作模式效益(亩纯收入)平均增幅分别为:一年一作玉米平均增幅为68.5元;一年一作小麦平均增幅为56.7元;小麦+豆类一年两作平均增幅为94.1元;小麦-豆类-类玉米两年三作平均增幅为199.8元。 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保持水土、减少作业成本、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增产增收,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保护性耕作的概念

1.2 保护性耕作的作用

1.2.1 减少土壤侵蚀,控制水土流失

1.2.2 改善土壤结构

1.2.3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1.2.4 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

1.2.5 减少作业次数和强度,节省作业成本

1.3 国内外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3.3 山西现状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趋势

1.4.1 由以研制少免耕机具为主向农机农艺结合并突出农艺措施的方向发展

1.4.2 由生态脆弱区应用向更广大农区应用发展

1.4.3 由不规范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1.4.4 由单纯的土壤耕作技术向综合性可持续技术方向发展

1.5 山西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1.5.1 主要存在问题

1.5.2 主要对策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山西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2.1 山西农业生产概况

2.2 山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现状

2.3 现有保护性耕作方案

第三章 山西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效益分析

3.1 产量分析

3.1.1 一年一作玉米产量分析

3.1.2 一年一作小麦产量分析

3.1.3 小麦+豆类一年两作产量分析

3.1.4 小麦-豆类-玉米两年三作产量分析

3.2 经济效益分析

3.2.1 成本及收入分析

3.3 土壤含水量分析

3.4 地温分析

3.5 生态社会效益分析

3.5.1 减少土壤侵蚀

3.5.2 提高水分利用率

3.5.3 改良土壤

3.5.4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具有很重要的防止水土流失作用

3.5.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将有效地减少沙尘危害

3.5.6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3.6 结果讨论

3.6.1 保护性耕作体系提高降雨入渗,减少地表径流

3.6.2 保护性耕作有效地利用秸秆资源,提高土壤肥力

3.6.3 保护性耕作减少耕作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4-06

参考文献

  • [1].晋西北旱地耕作模式及其效果评价[D]. 张春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2].旱地与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周转及其氮素转化对外源添加碳、氮的响应[D]. 李卉.湖南农业大学2015
  • [3].保护性耕作对旱地麦—豆双序列轮作水分利用的影响[D]. 郭清毅.甘肃农业大学2004
  • [4].区域尺度旱地土壤有机碳时空演变模拟[D]. 刘继奎.安徽理工大学2017
  • [5].苏北旱地土壤有机碳估算的尺度效应研究[D]. 李加加.福建农林大学2013
  • [6].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D]. 向新华.东北林业大学2013
  • [7].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水肥效率及产量的影响[D]. 崔政军.甘肃农业大学2016
  • [8].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何佳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 [9].鲁中地区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产机理研究[D]. 邱晓东.山东农业大学2011
  • [10].谷子高产高效水肥管理模式研究[D]. 王洋.山西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甘肃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D]. 曹新惠.甘肃农业大学2005
  • [2].保护性耕作技术评价研究[D]. 汤秋香.新疆农业大学2008
  • [3].云南红壤旱耕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D]. 陈治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4].渭北旱原不同保护性耕作制度技术研究[D]. 方日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5].黄河流域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评价研究[D]. 杨捷.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 [6].渭北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体系研究[D]. 付增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7].湖北省春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D]. 吴昭雄.华中农业大学2004
  • [8].中国北方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效果及其问题和对策[D]. 杜娟.中国农业大学2005
  • [9].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效果分析[D]. 赵广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10].湖北省冬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D]. 丁淑芳.华中农业大学2005

标签:;  ;  ;  ;  

山西旱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效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