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处治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路工程,路基质量通病,预防处治
处治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孙辉[1](2019)在《浅谈道路工程中路基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基础建设中包括道路建设,在建设时候,应该严格把控其质量。因为其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又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在道路建设工程中,工程的整体质量一定程度上与路基的质量有关,从某个方面可以说,路基质量如果出现问题,那么道路质量也一定会出现问题。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目前道路工程中的路基质量通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治方式,旨在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32期)
彭惠,董元宏,邵广军,胡玉璞,曾良诚[2](2019)在《青藏工程走廊热融滑塌灾害勘设要点与工程处治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融滑塌是多年冻土地区广泛发育的低角度热融灾害,对青藏高速公路的选线、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均有较大的影响。基于青藏工程走廊热融滑塌灾害的地调数据,该文开展了青藏高速公路沿线典型热融滑塌灾害勘设要点与工程处治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运动方式可以将热融滑塌划分为坍塌沉陷式和牵引滑动式两类,其形成过程归结于质点迁移效应和滞水润滑效应;严禁对热融滑塌区域进行扰动,可以结合遥感、无人机以及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综合勘查。与此同时,在设计阶段应根据热融滑塌的类型开展相应的绕避、架空以及排水等工程措施研究;对热融滑塌的处治宜采用综合防治体系,并加强对灾害的监测与预报。(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S1期)
张军辉,刘杰,邓宗煌,王新宇,李周强[3](2019)在《公路改扩建工程老路基处治深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改扩建时,如何有效确定老路路基处治深度是路基拼接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以莲株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建立了老路基改良前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所测模量E_p与弯沉L的相关关系,并得到了每填筑一层水泥改良土对弯沉值的减少效果;进而,以老路基顶PFWD模量E_p为检测指标,建立了不处治、水泥改良土回填21 cm(1层)、水泥改良土回填42 cm(2层)、水泥改良土回填63 cm(3层)、水泥改良土回填84 cm(4层)、水泥改良土回填105 cm(5层)共6种处治方案的控制方法,并通过在全线的推广应用,验证了控制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5期)
程召华,李山线[4](2019)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地基差异沉降处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实例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地基差异沉降原因的同时,对加宽方式对差异沉降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从改扩建方案确定、基底处理施工、台阶开挖施工、路基碾压施工等方面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地基沉降处治要点进行论述,实践可知,通过以上措施的应用,能够改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地基沉降问题,保证高速公路质量。(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9年28期)
袁松,郑国强,张生,黎良仆[5](2019)在《汶川地震后10年公路明(棚)洞病害及处治工程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剖析明(棚)洞病害机制,指导工程建设,通过对G213映汶路、G213川汶路、G317汶马路、G245乌甘路、S209龙叁路、S463亚叁路6条公路上40余座"5·12"汶川地震后建成的钢筋混凝土明(棚)洞在经历地震、暴雨等灾害以后的跟踪调查,全面统计明(棚)洞病害分布,系统描述病害类型,详细分析病害成因、处理措施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明(棚)洞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选址及调查工作,合理估算冲击荷载并优选结构; 2)设置可靠的防冲结构确保下边坡稳定; 3)加强结构抗冲击能力研究并科学设置缓冲层; 4)重视施工期安全防护并确保施工质量。(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9年08期)
程强,钟勇[6](2019)在《叙岭关隧道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处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分析研究叙岭关场地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制定隧道岩溶问题处治方案。研究表明隧址区受构造影响,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槽等密集发育,并发育有完善的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由3条主暗河和若干次级暗河组成,主暗河的走向受南北向展布的背斜控制,次级暗河受背斜轴部非可溶岩顶面的控制。隧道处于垂直渗流带,施工中岩溶问题以竖向岩溶管道为主,不会产生大的涌水灾害,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界面附近可能受次级暗河管道的影响。通过施工开挖验证了岩溶地质分析推断结论,并根据地质分析确定了岩溶问题处治方案,经多年运行隧道未受岩溶地质灾害危害。(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宋耀波[7](2019)在《衡阳市国道322线衡南段旧水泥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工程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衡阳市国道322线衡南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实例,详细介绍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工艺流程,以及工程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24期)
劳家坤[8](2019)在《怀通高速公路工程的地质现状及边坡处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怀通高速公路工程实际情况,在介绍其地质现状的基础上,包括第四系更新统、震旦系、地质构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与参数,提出滑坡现状并明确滑坡产生原因,然后根据工程相关经验,提出边坡处治方法,包括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最后通过实践得出本工程边坡在施工中始终保持稳定,未发生失稳和滑移变形等现象,工程所用边坡处治方法技术可行、切实有效,值得类似工程参考借鉴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9年19期)
蹇林[9](2019)在《铁路工程岩溶路基处治技术及工程运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叙毕铁路工程岩溶路基的处治为例,阐述了岩溶路基处治技术,并就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展开了探讨,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7期)
袁照杰[10](2019)在《分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病害处治及加铺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病害处治及加铺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结合市政道路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加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病害处治及加铺结构设计的必要性,提出具体的沥青路面改造工程病害处治与加铺结构设计要点,希望能够为相关学者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处治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融滑塌是多年冻土地区广泛发育的低角度热融灾害,对青藏高速公路的选线、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均有较大的影响。基于青藏工程走廊热融滑塌灾害的地调数据,该文开展了青藏高速公路沿线典型热融滑塌灾害勘设要点与工程处治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运动方式可以将热融滑塌划分为坍塌沉陷式和牵引滑动式两类,其形成过程归结于质点迁移效应和滞水润滑效应;严禁对热融滑塌区域进行扰动,可以结合遥感、无人机以及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综合勘查。与此同时,在设计阶段应根据热融滑塌的类型开展相应的绕避、架空以及排水等工程措施研究;对热融滑塌的处治宜采用综合防治体系,并加强对灾害的监测与预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处治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孙辉.浅谈道路工程中路基质量通病的预防及处治[J].居舍.2019
[2].彭惠,董元宏,邵广军,胡玉璞,曾良诚.青藏工程走廊热融滑塌灾害勘设要点与工程处治措施研究[J].灾害学.2019
[3].张军辉,刘杰,邓宗煌,王新宇,李周强.公路改扩建工程老路基处治深度研究[J].中外公路.2019
[4].程召华,李山线.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地基差异沉降处治[J].交通世界.2019
[5].袁松,郑国强,张生,黎良仆.汶川地震后10年公路明(棚)洞病害及处治工程的启示[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
[6].程强,钟勇.叙岭关隧道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处治[J].勘察科学技术.2019
[7].宋耀波.衡阳市国道322线衡南段旧水泥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工程应用效果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
[8].劳家坤.怀通高速公路工程的地质现状及边坡处治研究[J].交通世界.2019
[9].蹇林.铁路工程岩溶路基处治技术及工程运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9
[10].袁照杰.分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病害处治及加铺结构设计[J].低碳世界.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