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流河储层构型分析与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 ——以孤岛油田馆陶组为例

曲流河储层构型分析与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 ——以孤岛油田馆陶组为例

论文摘要

我国六、七十年代开发的主力油田(包括孤岛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或特高含水采油阶段,但采收率相对较低,一般为30%左右,而相当数量的剩余油以不同规模、不同形式分布于长期水驱后的油藏中。由于地下流体流动受到储层构型(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的控制,剩余油分布特征表现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这样地下储层构型及其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孤岛油田馆陶组为例,采用“层次分析”与“模式拟合”的研究思路,对曲流河储层内部构型进行深入解剖,并形成一套系统的地下曲流河储层内部构型分析方法,进而总结曲流河不同规模构型要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以指导其它相似油田的精细储层研究,这不仅对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预测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而且对储层地质学的学科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论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在对比过程中同时考虑等时切片、河道下切与砂体叠置、侧向相变等因素,建立了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并在格架内对研究区小层及单层进行了地层对比。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以现代沉积及露头原型模型为指导,分四个层次(复合河道、单河道、点坝及点坝内部侧积体)对研究区储层构型进行详细解剖。研究表明,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Ng3~4砂层组为曲流河沉积,横向上复合河道砂体分布包括三种,即单一条带状、交织条带状及连片砂体,每种类型砂体均有不同的平面相变特征。提出了一套综合识别废弃河道、确定单河道规模及单河道划分的研究方法,在复合河道砂体内部,采用“砂顶相对深度法”研究废弃河道分布,并应用密井网区测井资料识别单河道砂体规模,进而在单河道空间组合模式指导下,采用“相邻相似”原则对四种单河道边界点进行合理组合。提出了一套识别点坝及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的方法,根据嫩江月亮泡曲流河段卫星照片首次推算出点坝长度与河流满岸宽度的关系,并依据废弃河道形态、砂体厚度趋势及垂向层序识别点坝,进而应用经验公式、水平井、概念模型数值模拟、小井距资料确定侧积体、侧积层规模及产状,指导重点井区点坝内部构型分析,最终建立了典型井区储层构型三维模型。在储层构型研究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规模储层构型要素(复合河道、单河道、点坝内部结构)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并对实际地质模型及概念模型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点坝泥质侧积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指出了点坝内部剩余油的挖潜方向。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创新点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曲流河储层构型模式研究现状
  • 1.2.2 地下储层构型分析研究现状
  • 1.2.3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研究现状与进展
  • 1.3 研究区地质及开发概况
  • 1.3.1 研究区地质概况
  • 1.3.2 开采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研究工作量
  • 1.6 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及认识
  • 第2章 精细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
  • 2.1 研究区河流相地层层次划分
  • 2.2 河流相精细地层对比方法
  • 2.2.1 已有河流相地层对比方法简述
  • 2.2.2 本文采用的方法
  • 2.3 精细等时地层格架
  • 第3章 复合河道分布特征分析
  • 3.1 复合河道规模的构型要素类型
  • 3.1.1 河道(CH)砂体
  • 3.1.2 溢岸(Overbank)沉积砂体
  • 3.1.3 泛滥平原沉积(FF)
  • 3.2 复合河道分布研究思路
  • 3.3 砂体平面分布特征
  • 3.4 复合河道垂向演化特征
  • 第4章 单河道识别及划分方法
  • 4.1 单河道识别及划分的研究思路
  • 4.2 废弃河道识别方法
  • 4.2.1 废弃河道的分布模式
  • 4.2.2 废弃河道测井响应特征
  • 4.2.3 废弃河道分布的研究方法
  • 4.3 单河道识别标志及其规模的确定
  • 4.3.1 单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 4.3.2 单一河道规模的确定方法
  • 4.4 单河道划分方法
  • 4.4.1 单一河道划分思路及步骤
  • 4.4.2 实例分析
  • 第5章 点坝识别及其内部解剖
  • 5.1 点坝识别
  • 5.1.1 点坝的识别标志
  • 5.1.2 点坝规模的确定方法
  • 5.2 点坝内部解剖
  • 5.2.1 点坝内部构型模式
  • 5.2.2 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的测井响应
  • 5.2.3 侧积层倾向的判断
  • 5.2.4 侧积体、侧积层规模及倾角
  • 5.2.5 典型井区点坝内部解剖实例分析
  • 5.3 典型井区三维储层建模
  • 5.3.1 数据准备
  • 5.3.2 三维构造建模
  • 5.3.3 三维储层构型建模
  • 5.3.4 三维储层参数建模
  • 第6章 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模式
  • 6.1 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因素
  • 6.2 不同规模储层构型要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 6.2.1 复合河道规模剩余油分布模式
  • 6.2.2 单河道规模剩余油分布模式
  • 6.2.3 点坝及内部构型规模剩余油分布模式
  • 第7章 结论与认识
  • (1) 创新性构型分析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
  • (2) 研究区地质新认识
  • (3)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曲流河储层构型分析与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 ——以孤岛油田馆陶组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