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与传统小说相比,西方现代小说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实现了对“人”的再发现,并在这一点上形成了其自身的心灵化与哲理化特征。在对人的内心的纵深探索中,西方现代小说既深受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又似乎在其自身“哲理化”的过程中,看到了小说真正的出路和方向。无论是伍尔夫假想的“布朗太太”,还是卡夫卡的K,还是米兰·昆德拉所张扬的“被忽视的塞万提斯的遗产”,都是对人的内在的灵魂的探索与揭示。西方现代小说尝试各种新方法的本义,实则是尝试着从不同道路到达最深层、最隐秘的“真实”的人。这是现代小说带给我们的最富理想也最具现实的意义。西方现代小说通过对人的非理性的表达,展现给我们“完整”的人,并通过对非理性的表达和反思使之生发为一种理性。一部小说如果没有带给我们深刻的理性思维,就不能说它是一部真正意义的小说。面对迷失的人性与“物化”的社会,现代小说要为人类重建“精神家园”,并找回“被遗忘的存在”。西方现代小说正是在人的情感与理性的体验与思考中,完成了对“人”的再发现,它不仅是对个人的情感意愿的表达和传递,也是对群体精神意志的表达与表述。这也正是现代小说心灵化、哲理化的有力表征。心灵化和哲理化的现代小说,并非在形式上将小说结构的基础以情感性变为逻辑性,而是以“非个人化”取代“个人化”,这既是小说超越时代的方式,又是小说超越时代的结果;心灵化和哲理化的现代小说,既是小说对人的本性的深入表达,又是小说对自身存在合理性的深刻反思——它不仅写生活的感受,还有对感受的反思;不仅写生命的过程,还有对过程的批判。在“感受”和“过程”的心灵表达中,在“反思”和“批判”的哲理表述中,西方现代小说完成了对“人”的再发现。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娱乐与西方现代小说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现代小说经典再阐释”专题[J]. 写作 2019(01)
- [3].论老舍编辑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以现代小说的创新策划为例[J]. 出版广角 2018(11)
- [4].辽宁现代小说创作与地域文化生态建构[J]. 名作欣赏 2017(17)
- [5].论“诊断审美”——现代小说的阐释性话语与日常生活审美[J]. 文艺研究 2017(05)
- [6].日本现代小说中的“洛阳”书写[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3)
- [7].西方现代小说符号化的关系形态及审美转向[J]. 外国文学研究 2016(01)
- [8].英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J]. 文教资料 2012(21)
- [9].论美国现代小说折射出的“救赎”渴望与努力[J]. 文教资料 2013(14)
- [10].像另一个人那样活着[J]. 青春 2016(12)
- [11].命运影子里人的形状——读左马右各的《独手窦五》[J]. 青年文学 2017(01)
- [12].微观时代下的丰富痛苦[J]. 当代小说 2017(02)
- [13].视角、方式与个性:现代小说的叙事艺术——现代小说阅读赏析(一)[J]. 新高考(语文备考) 2017(02)
- [14].场景构成故事,故事总有背景——现代小说阅读赏析(二)[J]. 新高考(语文备考) 2017(03)
- [15].试论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对“乡土民间”的建构[J]. 时代教育 2014(07)
- [16].揣摩·过滤·透视·发掘——浅谈外国现代小说的欣赏[J]. 中学语文 2013(13)
- [17].现代小说的感知叙事[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8].英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结构[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11)
- [19].英国哥特式小说的艺术魅力及价值[J]. 文化学刊 2017(03)
- [20].现代小说阅读训练两篇[J]. 读写月报 2020(16)
- [21].现代小说与影视聚焦方式的互动[J]. 芒种 2012(02)
- [22].民族独立与非洲现代小说的发展[J]. 世界文学评论 2010(01)
- [23].“进去”“出来”,高效进行现代小说教学[J]. 华夏教师 2018(34)
- [24].时间维度下现代小说叙事艺术变革[J].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4)
- [25].试论高中语文现代小说和名著的阅读教学[J]. 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 2014(04)
- [26].“以诗为文”传统与现代小说的诗化[J]. 甘肃社会科学 2013(06)
- [27].如何阅读鉴赏外国现代小说[J]. 考试(高考语文版) 2011(Z5)
- [28].浅谈英美现代小说中形式下的人文关怀[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05)
- [29].论现代小说抒情转向中的叙事建构[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2(03)
- [30].现代小说中“孝子”与“逆子”形象的伦理阐释[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