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利用扩散法、水热法或溶液法共得到17种未见报导的稀土羧酸配合物的单晶体,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差热-热重分析等手段对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对苯二氧乙酸为配体,通过扩散法合成了4种新的稀土配合物:{Ln2(1,4-BDOA)3(H2O)4·6H2O}n (1,4-H2BDOA =对苯二氧乙酸;Ln = Dy(1)、Ho(2)、Tb(3)和Sm(4))。4种配合物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中,Ln3+离子的配位数均为9,其中7个氧原子来自于1,4-BDOA配体,2个氧原子来自水分子。相邻的2个Ln3+离子通过来自1,4-BDOA配体的羧基以双齿-桥联和螯合-桥联2种方式连接起来形成基本构筑单元。这些基本构筑单元通过1,4-BDOA配体交叉相连形成2-D网状结构。相邻的2-D层状结构进一步通过氢键连接形成3-D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3和4的荧光光谱分别体现了Dy3+、Tb3+和Sm3+离子的特征发射。2、以邻苯二氧乙酸和邻菲啰啉为配体,通过水热法首次合成了3种双核的稀土配合物:[Ln2(1,2-BDOA)3(phen)2(H2O)2]·2H2O (Ln = Eu(1)、Tb(2)和Dy(3);1,2-H2BDOA =邻苯二氧乙酸;phen =邻菲啰啉)。在双核分子中,一个1,2-BDOA配体通过其2个双齿-螯合的羧基将2个中心Ln3+离子连接起来。另外2个1,2-BDOA配体则利用其中的2个单齿的羧基氧原子和2个醚氧原子作为端基配体分别与同一个Ln3+离子螯合。双核分子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进而形成3-D超分子结构。3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别显示了Eu3+、Tb3+和Dy3+离子的特征发射。3、以4-羧基苯磺酸和邻菲啰啉为配体,通过水热法首次合成了4种稀土配合物:{[Dy2(4-SBA)3(phen)2(H2O)4]·2H2O}n (1)、{[Eu2(4-SBA)3(phen)2(H2O)2]}n (2) {[Tb2(4-SBA)3(phen)2(H2O)4]·2H2O}n (3)和{[Sm2(4-SBA)3(phen)2(H2O)2]}n (4) (4-H2SBA = 4-羧基苯磺酸)。4种配合物表现出2种结构。配合物1和3结构相似,其中Dy3+或Tb3+离子通过双齿和三齿的4-SBA配体连接成1-D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强氢键形成3-D超分子网状结构。配合物2和4结构相似,其中Eu3+或Sm3+离子通过三齿和四齿的4-SBA配体连接成2-D网状结构。4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别显示了Dy3+、Eu3+、Tb3+和Sm3+离子的特征发射。4、以苯甲酸衍生物(2-碘苯甲酸、3-碘苯甲酸、3-溴代苯甲酸和2-三氟甲基苯甲酸)为配体,通过溶液法合成了6种稀土混配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1章 稀土羧酸配合物的概述1.1 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研究意义1.1.1 稀土元素1.1.2 羧酸配体1.2 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研究现状1.2.1 一元羧酸类配体1.2.2 二元或多元羧酸类配体1.2.3 柔性含芳环的羧酸类配体1.3 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结构1.3.1 单核配合物1.3.2 二聚体1.3.3 1-D 链状配合物1.3.4 2-D 层状及3-D 网状结构的配合物1.4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机理1.4.1 稀土离子的4f 电子能级和发光分类1.4.2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光致发光1.4.3 稀土有机配合物电致发光1.5 稀土配合物单晶体的培养方法1.5.1 溶液法1.5.2 扩散法1.5.3 水热法或溶剂热法1.5.4 模板法1.5.5 固相法1.5.6 流变相反应法1.6 稀土羧酸配合物的应用1.6.1 荧光材料1.6.2 转光薄膜1.6.3 电致发光显示1.6.4 微孔材料1.7 选题意义和研究成果1.7.1 选题意义1.7.2 研究成果1.8 药品和仪器1.8.1 药品1.8.2 仪器第2章 稀土与对苯二氧乙酸的配位聚合物2.1 引言2.2 实验部分2.2.1 配合物的合成2.2.2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2.3 结果与讨论2.3.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2.3.2 荧光性质2.3.3 差热-热重分析第3章 稀土与邻苯二氧乙酸和邻菲啰啉的双核配合物3.1 引言3.2 实验部分3.2.1 配合物的合成3.2.2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3.3 结果与讨论3.3.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3.3.2 荧光性质3.3.3 差热-热重分析第4章 稀土与4-羧基苯磺酸和邻菲啰啉构筑的配位聚合物4.1 引言4.2 实验部分4.2.1 配合物的合成4.2.2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4.3 结果与讨论4.3.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4.3.2 荧光性质4.3.3 差热-热重分析第5章 碘代苯甲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表征5.1 引言5.2 实验部分5.2.1 配合物的合成5.2.2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5.3 结果和讨论5.3.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5.3.2 紫外吸收光谱5.3.3 荧光性质5.3.4 差热-热重分析第6章 2-三氟甲基苯甲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表征6.1 引言6.2 实验部分6.2.1 配合物的合成6.2.2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6.3 结果与讨论6.3.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6.3.2 紫外吸收光谱6.3.3 荧光性质6.3.4 红外光谱第7章 3-溴代苯甲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表征7.1 引言7.2 实验部分7.2.1 配合物的合成7.2.2 配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7.3 结果与讨论7.3.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7.3.2 紫外吸收光谱7.3.3 荧光性质7.3.4 差热-热重分析总结参考文献附录Ⅰ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附录Ⅱ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稀土配合物论文; 有机羧酸论文; 水热合成论文; 晶体结构论文; 荧光性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