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渣论文-霍峰,徐丽红

印染废渣论文-霍峰,徐丽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印染废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锅炉烟气脱硫,纺织染整,消化处理,废水零排放

印染废渣论文文献综述

霍峰,徐丽红[1](2007)在《“龙发热电”精彩演绎“循环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煤矸石、印染废水、发电产生的余热、粉煤灰这些工业废弃物,如今在青岛龙发热电有限公司里都成了企业节能增效的好宝贝。近几年,通过积极开发热电联产、余热养鱼、废渣制砖、印染废水脱硫等循环经济项目,龙发热电演绎出了一篇利废增效、节能减排的好文章。(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07-09-06)

王信东[2](2006)在《几种工业废渣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工业生产废渣——粉煤灰及高炉渣为原料,以硫酸法钛白生产废酸为主要改性剂,制备了改性粉煤灰和改性高炉渣,并分别与硫酸法钛白废渣复配,处理印染废水。为研究反应的浓度、时间、温度、pH值及氧化剂用量等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的原理,对粉煤灰、高炉渣进行了改性条件实验和与钛渣复配条件实验进行设计,通过对模拟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比较,选取了最佳改性条件和最佳复配条件。本文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及现代测试技术,对钛渣和改性后的粉煤灰、高炉渣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用BET氮气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用激光粒度散射仪测定钛渣、改性粉煤灰及高炉渣的粒度分布情况;用电泳技术研究原粉煤灰和改性后粉煤灰及高炉渣在水溶液中颗粒表面的电化学特性及影响因素;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和研究改性粉煤灰的结构和外貌特征;通过对模拟印染废水、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了新型复配脱色剂对各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最优条件及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改性粉煤灰、高炉渣和复配脱色剂在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工业废酸浓度为1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30min时,改性粉煤灰的性能最好;盐酸与工业废酸浓度比为1.0mol/L:10.mol/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40min时,制得的改性高炉渣的性能最好:分别用改性的粉煤灰及高炉渣与钛渣复配,制备的新型脱色剂的pH适用条件较单一吸附剂宽,对废水的处理效果也更为理想。最佳脱色条件为:脱色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为常温,复配脱色剂配比为钛渣:改性粉煤灰=1:2,pH5-8之间;相同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下,钛渣与改性高炉渣复配比为1:1,pH 5-8之间。 表面积测定结果表明,改性后粉煤灰和高炉渣的比表面积分别与原粉煤灰和高炉渣相比变化不大;粒度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改性温度的升高,酸浓度增高,粒度逐渐变小;随着酸的浓度增大和温度升高,改性吸附剂吸附性能有一个逐渐提高又逐渐下降的现象,粉煤灰更加明显;微电泳技术测定钛渣、改性后粉煤灰和高炉渣的表面带正电荷(原粉煤灰和原高炉渣带负电荷-14.5mv),随着改性剂工业废酸和改性温度的不同,正电量不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研(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6-03-16)

朱孟渊[3](1981)在《印染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印染废水与其它工业废水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点是具有色度。目前国内印染废水的处理大多采用生化处理法,效果是肯定的。无论在pH值、去除生化需氧量、悬浮物、硫化物等指标方面都能达到预期的要求。但对色度的去除一般仅在50~60%,故虽经生化处理消除了主要污染因素,但处理后的出水因带色较深,仍给人们以污染感觉。因此通常在生化处理后再加脱色等处理,但这样治理费用就高,故除有特殊要求者外,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探索印染废水其它的脱色方法,经几年来的试验与实践,采取在生化处理之前将染色残液及较深的有色碱性废水与烟道废气和煤渣相互作用的综合治理,进行以脱色为主的预处理,同时达到消烟除尘、脱硫、脱氮氧化物的目的,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综合治理工艺的依据 碱性深色废水的量,以各厂生产品种产品结构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约为总废水量的5~8%。我厂主要产品为杂色涤粘中长织物及纯棉漂色布,所用染料主要为分散、还原、直接、硫化、可溶性还原染料及部分活性染料。总废水量约4200吨/日,其中色度为250~1500倍(用稀释法测定,下同)的碱性深色废水(包括染色残液、深色布第1~2道水洗液以及退浆煮练废水等)约200~250吨/日,把这些碱性深色废水进行分道引流至集水槽。(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1981年04期)

印染废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以工业生产废渣——粉煤灰及高炉渣为原料,以硫酸法钛白生产废酸为主要改性剂,制备了改性粉煤灰和改性高炉渣,并分别与硫酸法钛白废渣复配,处理印染废水。为研究反应的浓度、时间、温度、pH值及氧化剂用量等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的原理,对粉煤灰、高炉渣进行了改性条件实验和与钛渣复配条件实验进行设计,通过对模拟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比较,选取了最佳改性条件和最佳复配条件。本文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及现代测试技术,对钛渣和改性后的粉煤灰、高炉渣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用BET氮气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用激光粒度散射仪测定钛渣、改性粉煤灰及高炉渣的粒度分布情况;用电泳技术研究原粉煤灰和改性后粉煤灰及高炉渣在水溶液中颗粒表面的电化学特性及影响因素;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和研究改性粉煤灰的结构和外貌特征;通过对模拟印染废水、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了新型复配脱色剂对各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最优条件及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改性粉煤灰、高炉渣和复配脱色剂在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工业废酸浓度为1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30min时,改性粉煤灰的性能最好;盐酸与工业废酸浓度比为1.0mol/L:10.mol/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40min时,制得的改性高炉渣的性能最好:分别用改性的粉煤灰及高炉渣与钛渣复配,制备的新型脱色剂的pH适用条件较单一吸附剂宽,对废水的处理效果也更为理想。最佳脱色条件为:脱色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为常温,复配脱色剂配比为钛渣:改性粉煤灰=1:2,pH5-8之间;相同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下,钛渣与改性高炉渣复配比为1:1,pH 5-8之间。 表面积测定结果表明,改性后粉煤灰和高炉渣的比表面积分别与原粉煤灰和高炉渣相比变化不大;粒度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改性温度的升高,酸浓度增高,粒度逐渐变小;随着酸的浓度增大和温度升高,改性吸附剂吸附性能有一个逐渐提高又逐渐下降的现象,粉煤灰更加明显;微电泳技术测定钛渣、改性后粉煤灰和高炉渣的表面带正电荷(原粉煤灰和原高炉渣带负电荷-14.5mv),随着改性剂工业废酸和改性温度的不同,正电量不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印染废渣论文参考文献

[1].霍峰,徐丽红.“龙发热电”精彩演绎“循环经济”[N].青岛日报.2007

[2].王信东.几种工业废渣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6

[3].朱孟渊.印染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治理[J].印染.1981

标签:;  ;  ;  ;  

印染废渣论文-霍峰,徐丽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