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季铵盐为模板制备SiO2多孔材料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木质素季铵盐为模板制备SiO2多孔材料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论文摘要

SiO2多孔材料在催化、吸附、分离、生物材料、能源与环境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孔材料、介孔-大孔复合材料及多级孔材料的合成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具有孔径调节作用的模板剂在多孔材料合成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尤其研究高分子模板剂制备多孔材料的比较多。木质素作为一种生物高分子材料在世界上的产量很大,可是研究木质素模板剂用于制备多孔材料却很少。本研究以制浆造纸黑液回收的木质素为原料,合成木质素季铵盐为模板剂,通过溶胶一凝胶法制备SiO2多孔材料,通过控制木质素的分级、模板剂用量、硅水比和凝聚温度等因素,控制SiO2多孔材料的孔径与比表面积,合成孔径较均匀、结构稳定的介-大孔SiO2材料。对合成的SiO2多孔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TG-DTA)、BET比表面积和BJH孔径的表征,分析了多孔材料的晶型构造、结构组成、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孔径分布与比表面积。研究了SiO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计算吸附热力学函数,探讨了SiO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原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硅水比为1:10,水解50℃反应5h,凝聚80℃反应24h,模板剂添加量为12%时,制备的多孔材料比表面积最大为626.37m2/g。硅水比为3:20时,SiO2多孔材料的比表面积随模板剂添加量增加而降低,当模板剂用量大于15%时,生成的多孔材料为块状;SEM分析结果显示,多孔硅材料的表面粒径在100nm左右,孔径随模板剂添加量增加而增大,得到的材料以大孔为主;XRD测定结果显示,多孔材料在2θ角为23度有一尖峰,表明去除有机模板剂后SiO2孔壁为非晶态;TG-DTA测定结果显示,模板剂的去除分为3个阶段,在温度达到550℃时,木质素被完全去除,多孔材料达到恒重。温度到达800℃骨架稳定,不发生分解,证明此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木质素季铵盐存在于复合材料中,证明木质素季铵盐可以应用为造孔剂;煅烧后得到的多孔材料中,木质素季铵盐吸收峰消失,但具有典型的SiO2特征吸收峰,证明多孔材料为硅材料;煅烧使硅材料表面发生脱水,Si-OH含量减少。木质素通过溶解—沉淀分级,得到三个级分,P1(pH=6)、P2(pH=5)、P3(pH=2),产物经GPC测定显示,平均分子量与分散度都比原料有所降低。以木质素分级后P2级分合成木质素季铵盐为模板剂,制备的SiO2多孔材料比表面积最低,为143.42m2/g;其N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结果显示,此材料孔形状为大孔狭缝式或平行板缝隙式;孔径分布结果显示,多孔材料平均孔径为21.4nm,总孔容积为0.521cm3/g,介孔孔径在2.7—5.6nm之间;SEM测定结果显示,此材料表面粒径在100nm左右,最可及孔径在200nm左右。多金属氧酸盐α-K7[Si W9Co3(OH2)3O37]对木质素降解反应,GPC测定结果显示,木质素Mw和Mn均比原料降低,但产生大量小分子碎片,使分散系数变大,不适于制备孔径均匀的SiO2多孔材料。SiO2多孔材料对Cu2+吸附的平衡时间为5h,饱和吸附量为3.175mg/g。在酸性条件下,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能力随pH值的增大而逐渐增强,材料对Cu2+的吸附过程中吸附焓△H<0放出热量,吸附自由能△G值在-20~0 kJ/mol范围内属于物理吸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硅基多孔材料
  • 2多孔材料研究概况'>1.2.1 SiO2多孔材料研究概况
  • 1.2.2 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原理
  • 1.2.3 模板剂在合成过程中的组装线路
  • 1.2.4 多孔材料的孔径调节
  • 1.2.5 多孔材料的应用
  • 1.2.6 多孔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木质素
  • 1.3.1 木质素基本单元结构和性质
  • 1.3.2 木质素改性及利用进展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2 木质素的分级与降解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2.2 粗木质素精制
  • 2.2.3 木质素的分级
  • 7[Si W9Co3(OH23O37]催化降解碱木质素'>2.2.4 α-K7[Si W9Co3(OH23O37]催化降解碱木质素
  • 2.2.5 木质素官能团含量测定
  • 2.2.6 木质素平均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木质素的理化性能
  • 2.3.2 木质素分级及平均分子量与分布测定
  • 7[Si W9Co3(OH23O37]降解碱木质素反应对官能团的影响'>2.3.3 α-K7[Si W9Co3(OH23O37]降解碱木质素反应对官能团的影响
  • 7[Si W9Co3(OH23O37]降解木质素反应对平均分子量及分布的影响'>2.3.4 α-K7[Si W9Co3(OH23O37]降解木质素反应对平均分子量及分布的影响
  • 7[SiW9Co3(OH23O37]降解碱木质素的机理探讨'>2.3.5 α-K7[SiW9Co3(OH23O37]降解碱木质素的机理探讨
  • 2.4 本章小结
  • 2多孔材料'>3 木质素季铵盐为模板剂制备SiO2多孔材料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2.2 木质素季铵盐的合成方法
  • 3.2.3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材料
  • 2多孔材料的红外光谱(IR)测试'>3.2.4 木质素季铵盐与SiO2多孔材料的红外光谱(IR)测试
  • 2多孔材料的BET比表面积测试'>3.2.5 SiO2多孔材料的BET比表面积测试
  • 3.2.6 X-射线衍射(XRD)测试
  • 3.2.7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 2多孔材料的热重—差热分析测试(TG-DTA)'>3.2.8 SiO2多孔材料的热重—差热分析测试(TG-DTA)
  • 2多孔材料的孔容积及BJH孔径测试'>3.2.9 SiO2多孔材料的孔容积及BJH孔径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木质素季铵盐的合成原理与结构表征
  • 3.3.2 正硅酸乙酯水解缩聚反应原理
  • 2多孔材料反应原理探讨'>3.3.3 木质素季铵盐为模板剂合成SiO2多孔材料反应原理探讨
  • 3.3.4 BET比表面积测定结果分析
  • 2多孔材料比表面积及孔径的影响'>3.3.5 分级后木质素模板剂对SiO2多孔材料比表面积及孔径的影响
  • 2多孔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3.3.6 SiO2多孔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 2多孔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3.3.7 SiO2多孔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 2多孔材料的超分子结构分析'>3.3.8 SiO2多孔材料的超分子结构分析
  • 2多孔材料的化学结构分析'>3.3.9 SiO2多孔材料的化学结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4 SiO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4.2.2 Cu2+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 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测定'>4.2.3 SiO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测定
  • 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测定'>4.2.4 SiO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测定
  • 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等温线测定'>4.2.5 SiO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等温线测定
  • 2+的吸附量影响测定'>4.2.6 pH值对Cu2+的吸附量影响测定
  • 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热力学函数的计算'>4.2.7 SiO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 4.3 结果与讨论
  • 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曲线'>4.3.1 SiO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 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等温线'>4.3.2 SiO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等温线
  • 2+的吸附量影响'>4.3.3 pH值对Cu2+的吸附量影响
  • 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热力学函数的计算'>4.3.4 SiO2多孔材料对Cu2+的吸附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冷喷涂Cu基复合材料传热加速行为模拟[J]. 中国设备工程 2019(23)
    • [2].不同水体硬度条件下Cu~(2+)对不同生长阶段斑马鱼的毒性[J]. 环境工程 2019(12)
    • [3].磁性固相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葛仙米中的Cu~(2+)[J]. 生物化工 2020(01)
    • [4].牛粪中溶解性有机质对周丛生物吸附Cu(Ⅱ)特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3)
    • [5].不同生长阶段斑马鱼对Cu~(2+)的毒性响应差异[J]. 环境科学研究 2020(03)
    • [6].重金属Cu~(2+)胁迫对绿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8)
    • [7].基于自噬途径探讨当归饮子缓解CU模型小鼠过敏反应的效应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12)
    • [8].高灵敏度二维光子晶体水凝胶Cu~(2+)传感器[J]. 高分子学报 2020(07)
    • [9].基于OLED的Cu(Ⅰ)配合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能研究[J]. 山东化工 2020(17)
    • [10].狐尾藻基生物炭对水中草甘膦和Cu~(2+)的吸附性能研究[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0(05)
    • [11].加味当归饮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指标、生活质量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10)
    • [12].Cu~(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主要参数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12)
    • [13].改性花生壳吸附废水中Cu~(2+)的研究[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6(04)
    • [14].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吸附Cu~(2+)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2)
    • [15].改良剂对土壤中Cu形态变化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2)
    • [16].改性污泥腐殖酸的表征及其对Cu~(2+)的吸附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3)
    • [17].类锂Cu~(26+)离子1s~2np态能量值与量子数亏损规律的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8].黑土对Cu~(2+)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19].腐植酸对氧化锌吸附Cu(Ⅱ)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8)
    • [20].基于组氨酸与Cu(Ⅱ)配位作用的凝胶光子晶体传感器研究[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7(05)
    • [21].一种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Cu~(2+)的选择性识别[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9)
    • [22].板式换热器内Cu-水纳米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数值模拟[J]. 热能动力工程 2015(05)
    • [23].鱿鱼墨黑色素络合Cu~(2+)的活性研究[J]. 安徽化工 2016(03)
    • [24].新型粉煤灰陶粒对水中Cu(Ⅱ)的去除特性及吸附等温模拟[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21)
    • [25].丁香蓼对Cu富集效应的研究[J]. 环境科技 2014(06)
    • [26].Cu~(2+)对铜锈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5(02)
    • [27].Cu(Ⅱ)-桑色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荧光体系测定微量Cu(Ⅱ)的研究[J]. 分析科学学报 2015(02)
    • [28].316L-Cu抗菌不锈钢种植体中Cu离子的抗菌活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25)
    • [29].Cu(Ⅱ)和温度对丁吡吗啉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5(07)
    • [30].Cu与稀HNO_3反应及NO性质的实验改进[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7(04)

    标签:;  ;  ;  ;  ;  

    木质素季铵盐为模板制备SiO2多孔材料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