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学非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多采用在多媒体课室(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或者传统课室(黑板+粉笔)授课然后在机房上机实践的教学方式,一方面由于学生是来自不同地域的高中毕业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存在差异,而教学又忽视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数量比较大使得教师无法在有限的实践课时里给予及时有效的上机辅导。为此,智能导师系统(ITS)能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反应,并能及时提供智能化的学习评价和指导,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论文通过访谈和文献调查发现智能导师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日渐增多,但是目前国内真正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使用的智能导师系统还比较少,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论文首先从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以及混合学习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智能导师系统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接着深入分析了一个智能导师系统——IT技能导师系统iTutor的教学流程和功能特色,并以教与学理论为基础设计了iTutor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方案。论文以华南师范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共课为例,实施了该教学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学习效果对比试验研究,运用测验、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以及个体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数据,运用F检验、t检验、单向与双向态度量表、多因素排序等数据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测验成绩与控制组有显著差异,整体达标度高且成绩呈正态分布,师生对iTutor的应用均持积极态度。此外,论文提出的教学设计方案经研究表明是有效的,具体表现在:课前针对教师布置的思考问题应用iTutor系统的“例中学”模块预习下节课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上机时利用iTutor系统的“做中学”模块比自己上机练习更有助于操作技能的习得。论文的研究设计、实施过程及其个案资料可以对iTutor在其他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示范指导作用,也可以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微观层面的实践案例。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一、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一、研究的内容二、研究的意义第三节 概念界定一、智能导师系统二、IT技能导师系统iTutor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四、iTutor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第四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第二章 智能导师系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第一节 智能导师系统第二节 国外应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第三节 国内应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第三章 理论基础第一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第二节 教学设计理论第三节 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五节 混合学习理论第四章 IT技能导师系统iTutor第一节 系统的教学流程一、例中学二、做中学三、学习评价四、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第二节 系统的功能特色第五章 iTutor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方案的设计依据一、教与学理论的支撑二、技术手段的支持三、学习理念的变革第二节 iTutor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第六章 iTutor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情况介绍一、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共课二、任课教师三、课程教材四、学生成绩的评定五、IT技能测评系统iTAS第二节 研究方案设计一、研究目的二、研究样本的确定与分析三、实验方案设计四、实验变量控制第三节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一、研究数据资料来源二、测试成绩数据分析与讨论三、学生学习态度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与讨论四、iTutor使用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与讨论五、教师访谈记录的分析与讨论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二节 下一步研究的建议参考文献附录1 课前作业信息附录2 “Excel”一章的测试题附录3 控制组学习态度调查问卷附录4 实验组学习态度调查问卷附录5 台湾资策会E-Learning教材品质规范附录6 iTutor评价项目表附录7 iTutor使用调查问卷附录8 实验研究前教师访谈提纲附录9 实验研究后教师访谈提纲附录10 实验组学生名单及成绩附录11 控制组学生名单及成绩附录12 控制组学生抽样名单及成绩致谢作者就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智能导师系统论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论文; 应用论文; 效果论文;
iTutor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