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先进控制可以给生产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这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共识,但国内的先进控制投运状况并不理想,很多装置的先进控制难以长期运行。针对目前先进控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以现有工业生产控制系统为基础,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并结合现场实际,研究基于DCS层面的先进控制,确保装置的平稳运行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基于DCS层面之上的先进控制和优化控制得以长期稳定运行打下基础。本课题研究目的是在现有装置和工艺不改进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先进控制技术提高装置的平稳性和自控率,降低能耗,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装置的综合水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基于上述目的,本课题以基于IMC的先进控制来解决装置的自控率和平稳性问题,以模糊控制与常规控制相结合来减少前后工序间的负荷波动,以改进的RBF神经网络建模方法提高软仪表的预测精度。IMC是基于对象模型的先进控制技术,模型辨识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其控制效果,为提高对象辨识的准确性,针对一些因干扰滞后等原因,其过渡过程较长的对象,本课题研究了非稳态条件下的对象辨识问题。提出对象参数和系统状态方程初值同时辨识的方法。该方法的提出,为控制系统的在线辨识、PID参数整定难于在线进行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工业过程对象一般用一、二阶加纯滞后来表示,针对这类对象的求解,文献上一般使用Pade近似法来解决。但对于一些大的滞后系统,使用这种算法进行对象辨识,会出现误差过大现象。为此本课题进行了纯滞后对象求解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移位插值法求解纯滞后项,新算法在不增加计算复杂性的情况下,可获得比Pade近似更为精确的计算结果。现有工业生产装置的控制系统由多家供应商提供,所提供的控制算法有多种。在对象辨识与控制器设计过程,如果对每一种类型的对象或控制器都进行总传递函数计算,就会给工程实施和程序设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本课题应用矩阵模块法解决对象辨识的通用性求解问题。应用矩阵模块法进行求解,当系统中的模块参数发生变化时,只需改变相应数值,而无须改变整个系统结构,从而避免了重复性劳动。对于包含纯滞后的环节,使用移位插值法避免Pade近似带来的计算误差。由于辨识时考虑了状态空间方程初值,这样可以方便的使用现场数据进行模型辨识,而不必考虑测试数据的状态,使得辨识工业对象更方便,辨识结果精度更高。为减少因前后负荷变化过大而影响装置平稳性的问题,利用液位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特点,本课题以模糊控制理论和常规PID相结合,研究了输出缓慢变化的液位非线性自适应区域控制技术。液位非线性自适应区域控制基于DCS操作人员的操作思想,当液位在允许范围内波动时不进行调节,以确保后续系统的稳定操作。液位非线性自适应区域控制在实现上只需调节一个参数——比例系数,参数的调节并不需要掌握模糊控制的知识,只要参考前几次的调节数据,一般操作人员就可容易地进行设定。液位非线性自适应区域控制使前一工序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从而减少了后继工序的操作频次,进而减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针对神经网络软仪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出现预测误差过大问题,为提高软仪表预测的准确性,针对原算法的不足之处,本课题经多方分析,找到了影响网络精确度的原因,提出了以K均值和递推下降算法相结合的RBF神经网络建模改进算法,从而提高了软仪表的数据预测精度。最后应用IMC技术,对DCS控制回路的PID控制器进行了IMC-PID控制器改造,解决了IMC的实际应用问题。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先进控制1.1.1 先进控制的发展1.1.2 先进控制的优势与特点1.1.3 先进控制带来的经济效益1.2 先进控制的技术内容1.2.1 过程辨识技术1.2.2 过程变量数据的采集、处理1.2.3 软测量技术1.3 先进控制策略1.3.1 自适应控制1.3.2 智能控制1.3.3 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1.3.4 鲁棒控制1.3.5 最优控制1.3.6 预测控制1.3.7 推断控制1.3.8 预测函数控制1.3.9 IMC控制1.4 国内先进控制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1.4.1 先进控制系统难以长期运行1.4.2 常规控制系统不具备条件1.5 国内先进控制软件开发应用状况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 实施先进控制基本原理与技术2.1 数据通信技术2.1.1 OPC技术2.1.2 数据库访问技术2.2 随机搜索算法2.3 内模控制2.3.1 IMC结构、性质及与经典反馈控制器的关系2.3.2 IMC控制器的设计2.3.3 IMC-PID控制器设计2.4 模糊控制2.4.1 模糊控制的基本结构2.4.2 模糊控制器的实现2.4.3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选择2.4.4 选取模糊控制规则2.4.5 确定模糊控制状态表,建立模糊控制规则2.4.6 确定模糊化的解模糊策略,制定控制表2.5 RBF网络2.5.1 RBF神经网络结构2.5.2 RBF网络的学习方法2.6 本章小结第三章 一种可在线实现的对象辨识新方法3.1 OLID辨识法3.1.1 OLID的计算过程3.2 OLID方法对象模型辨识的求解过程3.2.1 模型数据的选择3.2.2 对象模型类型的确定3.2.3 系统输出计算3.2.4 使用OLID方法进行对象模型辨识3.3 系统仿真3.3.1 仿真数据的产生与数据选择3.3.2 基于开环控制的对象辨识3.3.3 基于闭环控制的对象辨识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纯滞后项对象模型的求解方法4.1 Pade近似逼近法及其缺陷4.2 包含纯滞后项对象模型的求解分析4.2.1 不同Pade近似类型阶跃响应仿真结果对比4.2.2 SIMULINK中包含纯滞后对象模型的计算方法分析4.2.3 包含纯滞后对象模型的求解过程理论分析4.3 包含纯滞后对象的计算新方法4.3.1 传递函数的状态方程转换4.3.2 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状态空间方程4.3.3 新方法与SIMULINK计算结果对比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应用矩阵模块法辨识闭环对象5.1 闭环系统状态方程的矩阵模块表示5.2 仿真示例5.3 纯滞后环节的处理5.4 常用控制器及对象模型的状态空间参数矩阵5.5 非稳定状态的模型辨识5.6 本章小结第六章 可在线校正的RBF网络的软测量及其应用6.1 基于RBF网络的在线自校正软测量6.1.1 输入输出数据预处理6.1.2 在线自校正RBF网络权值的学习算法6.1.3 在线自校正RBF网络软测量模型实施步骤6.1.4 基于RBF网络的软测量在线校正6.2 RBF网络模型精确度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6.2.1 仿真数据的获取6.2.2 数据归一化范围影响6.2.3 高斯函数宽度的影响6.3 RBF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改进6.4 产品质量软仪表在线自校正模型的实施6.4.1 常三线闪点模型的实施6.4.2 常三线粘度模型的实施6.4.3 减一线闪点模型的实施6.4.4 减一线粘度模型的实施6.4.5 减二线闪点模型的实施6.4.6 减二线粘度模型的实施6.4.7 减三线闪点模型的实施6.4.8 减三线粘度模型的实施6.4.9 各模型的训练与检验误差6.5 本章小结第七章 液位非线性自适应区域控制7.1 液位非线性自适应区域控制器结构7.2 模糊控制器设计7.2.1 操作人员的判断控制策略7.2.2 输入量的模糊量化7.2.3 输出量的模糊量化与最终控制输出7.2.4 模糊控制规则与控制表的制定7.3 仿真示例7.3.1 仿真数据的获取7.4 实际应用7.5 本章小结第八章 先进控制方案的选择及其在炼油厂中的应用8.1 先进控制方案选择依据及实际应用类型8.2 先进控制结构的进展8.3 IMC-PID先进控制8.3.1 过程模型的闭环辨识8.3.2 过渡过程衰减比的新要求和超调量的约束条件8.3.3 IMC-PID先进控制设计8.3.4 滤波器及IMC设计8.3.5 IMC-PID参数优化8.4 MOD-PID先进控制8.5 现场应用示例8.6 本章小结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9.1 论文的主要工作9.2 总结和展望参考文献致谢研究成果及发衰的学术论文作者与导师简介附件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先进控制论文; 对象辨识论文; 液位控制论文; 软测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