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种群遗传学研究

日本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种群遗传学研究

论文摘要

相对于欧洲和北美洲,第四纪冰川时期的气候变化对亚洲生物群落的分布和遗传结构形成的影响的研究报导至今还很少。在冰川后期的种群扩张期间,地理屏障对某个物种的扩散能力的促进或限制的作用同样对其种群遗传结构有重要的影响。日本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在中国大陆、海南岛和舟山群岛等很多地理区域都有分布。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主要栖息于居民老房里的翼手目动物类群,如日本伏翼,在某些地区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遗传多样性是种群长期生存繁衍和抵御疾病等外界胁迫的基础,种群数量的演变历史对种群的保护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对日本伏翼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种群间的基因流动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能更全面了解日本伏翼的生存现状及其种群历史演替情况,并制定正确的、合理的动物保护措施。本文运用线粒体DNA和微卫星DNA两种不同分子遗传标记对日本伏翼分布于国内的17个地理种群的种群遗传结构及其种群历史情况进行研究。其结果如下:1、以富集法首次构建了日本伏翼微卫星DNA文库,共筛选出微卫星引物10对。以这10对引物分别扩增广西桂林的日本伏翼种群37份个体DNA样品,结果显示,每对引物扩增条带均呈现出多态性,所有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达到10个,范围在7-13个不等。杂合度观测值和期望值范围分别为0.486-0.971和0.752-0.876。分析发现,3个微卫星位点(WW6、PA133和1-20)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但没发现任何2个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成功筛选出这些微卫星位点对促进日本伏翼及本属其他物种的种群遗传结构深入研究有重要的作用。2、线粒体DNA数据和微卫星DNA(8对位点引物)数据共同表明,日本伏翼的不同地理种群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多样性主要指标的变化范围较大,线粒体DNA单倍型多样性(h)为0.286-0.9,核苷酸多样性(П)为0.00025-0.01878;微卫星DNA的种群杂合度观测值(Ho)为0.58-0.89,杂合度期望值(HE)为0.67-0.82,种群的平均等位基因丰富度为4.13-10.36。3、以两种分子遗传标记对17个种群的研究结果共同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日本伏翼种群结构的连续性产生明显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两种标记的结果都揭示,横亘在海南岛和中国大陆间的琼州海峡对日本伏翼的基因流产生显著的阻隔作用。同时,在两种遗传标记的结果中,所有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均呈显著相关(线粒体DNA, R2=0.27, P<0.001;微卫星DNA, R2=0.31, P<0.001)。4、线粒体DNA序列单倍型的错配分布分析(Mismatch distribution)说明,自第四纪冰期以来,大陆/舟山群岛日本伏翼种群和海南岛的日本伏翼种群都经历了种群扩张事件,且前者在TCS的基因网络分析中呈现星状拓扑结构。线粒体DNA分析结果揭示,在相互隔离7000-9000年后,大陆与舟山群岛日本伏翼种群间仍能检测到共同祖先单倍型,不过,海南岛与大陆相互隔离的时间虽然也在10000年左右,但海南岛日本伏翼种群内没能检测到共享单倍型,说明没有发现共同的祖先或通过近期种群扩张而来。5、微卫星DNA数据分析结果并没有完全支持线粒体DNA数据的分析结果,反之,发现在大陆/舟山群岛日本伏翼种群和海南岛日本伏翼种群间存在一些差异(见结果部分),进一步说明了只有综合运用不同分子标记对种群遗传空间尺度进行分析,才能更为准确和有效地评价物种种群遗传结构及其种群历史演化情况。本文运用了线粒体DNA和微卫星DNA两种不同的分子标记比较分析了日本伏翼不同种群的遗传特征与地理分布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该物种的谱系地理学特征奠定了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概述
  • 第一节 分子标记简介
  • 第二节 研究中应用的两种分子标记
  • 一、线粒体DNA基因序列-来自细胞器编码位点的分子标记
  • 二、微卫星DNA序列-来自核基因编码位点的分子标记
  • 第三节 分子标记在翼手目种群遗传学中的研究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一节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 一、主要实验试剂/器材
  • 二、主要仪器设备
  • 第二节 日本伏翼微卫星位点筛选方法
  • 一、基因组DNA的提取
  • 二、基因组DNA的酶切及酶切片段的回收
  • 三、酶切回收产物的接头(LINGKER)连接
  • 四、连接产物的扩增(SAULA扩增)与回收
  • 五、特异性目的微卫星片段的探针杂交和洗脱
  • 六、单链特异性目的微卫星片段的扩增
  • 七、双链特异性目的微卫星片段的载体(PMD-19T VECTOR)连接与转化
  • 八、阳性克隆鉴定
  • 九、引物设计及引物特异性鉴定
  • 十、荧光引物标记与种群分型
  • 第三节 日本伏翼种群遗传学的实验方法
  • 一、标本采集
  • 二、线粒体基因片段扩增(cytochrome b,cyt b)
  • 三、微卫星分子标记在种群中的扩增
  • 四、线粒体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五、线粒体DNA序列的统计分析
  • 六、微卫星分型与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第一节 日本伏翼微卫星位点的筛选与结果
  • 第二节 日本伏翼种群遗传学的分析结果
  • 一、线粒体DNA多态性分析
  • 二、线粒体DNA谱系分析(系统发育分析)
  • 三、线粒体DNA的种群结构与基因流
  • 四、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 五、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 六、微卫星DNA的种群结构与基因流
  • 七、归类分析
  • 八、瓶颈效应
  • 九、种群空间结构与基因有效扩散范围
  • 十、性别偏向扩散(Sex-biased dispersal)
  • 第四章 讨论
  • 第一节 日本伏翼微卫星位点的筛选
  • 第二节 日本伏翼种群遗传学
  • 一、日本伏翼的种群遗传多样性
  • 二、日本伏翼的种群遗传结构与基因流
  • 三、日本伏翼基因流的潜在屏障
  • 四、日本伏翼的种群历史
  • 五、日本伏翼遗传多样性保护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傻瓜与天才[J]. 小星星(高年级版) 2017(Z2)
    • [2].贵州省发现侏伏翼[J]. 动物学杂志 2011(01)
    • [3].广东省蝙蝠新纪录——大黑伏翼[J]. 兽类学报 2014(03)
    • [4].日本伏翼的翼型、回声定位信号及出飞时间特征[J]. 兽类学报 2014(03)
    • [5].你了解蝙蝠吗[J]. 文苑 2013(04)
    • [6].伏翼VR空间定位系统面世[J]. 计算机与网络 2016(13)
    • [7].你了解蝙蝠吗[J]. 青年博览 2013(19)
    • [8].你了解蝙蝠吗?[J]. 课外阅读 2012(23)
    • [9].你了解蝙蝠吗[J]. 中外文摘 2012(18)
    • [10].贵州省蝙蝠科二新纪录[J]. 四川动物 2009(06)
    • [11].广州市鼠及蝙蝠狂犬病毒携带情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06)
    • [12].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蝙蝠物种多样性调查[J]. 动物学杂志 2019(06)

    标签:;  ;  ;  ;  ;  ;  ;  

    日本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种群遗传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