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等36种竹类植物的RAPD分析

毛竹等36种竹类植物的RAPD分析

论文题目: 毛竹等36种竹类植物的RAPD分析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作者: 魏瑜

导师: 黄儒珠

关键词: 毛竹,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

文献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分别对11属35种苦笋竹类植物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对10个天然居群135个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样本和两个种源试验地的16个毛竹种源32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如下: 1.筛选了适合于竹类植物RAPD扩增的反应体系:反应总体积10μL,含模板DNA5ng/μL,MgCl2 2.0mmol/L,dNTP 0.2mmol/L,引物0.3μmol/L,Taq DNA聚合酶0.5U。扩增程序:94℃预变性120s;94℃变性30s,40℃复性30s,70℃延伸90s,循环38次;72℃延伸420s,4℃结束。 2.RAPD分子标记对11属35种苦笋竹类植物的分析结果表明:35种苦笋竹类植物可以分为两个区:即丛生竹类区与散生竹和复轴混生竹类区。其中,丛生竹类区属间与属下等级的RAPD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散生竹类、复轴混生竹类以及散生竹与复轴混生竹属问与属下等级的RAPD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不完全吻合;此外,RAPD分析支持酸竹属(Acidosasa)的粉酸竹(A.chienouensis)与大节竹属(Indosasa)的橄榄竹(I.gigantea)并归一属,同时支持将粉酸竹划归大节竹属。 3.对福建省10个天然居群135个毛竹个体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①毛竹种水平的多态条带比率(PPB)为75.47%,Shannon多样性指数(1)为0.2418,Nei’s基因多样度(h)为0.1578,表明毛竹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相当高。10个毛竹天然居群中,寿宁(SN)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是尤溪(YX)居群,而建瓯-迪口(JD)及龙岩(LY)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②AMOVA分析表明,68.46%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31.54%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说明毛竹居群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③UPGMA聚类结果将10个毛竹天然居群聚为两大支:一支含武夷山-坳头(WA)、龙岩(LY)、永安(YA)和尤溪(YX)等四个居群,另一支含武夷山.大竹岚(WD)、顺昌(SC)、建瓯-房道(JF)、漳州(ZZ)、寿宁(SN)和建瓯-迪口(JD)等六个居群。 4.对16个种源32个毛竹个体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UPGMA聚类结果将16个种源划为两个区:第1区由浙江衢县(6)、广东从化(10)、广东乐昌(9)三个种源组成,第Ⅱ区由其余13个种源组成。第Ⅱ区中,福建的6个种源以北纬27°,东经118°为界聚为两支,即经纬小于118°E 27°N的福建沙县(14)、福建龙海(16)、福建华安(15)3个种源聚为一支,经纬大于118°E 27°N的3个种源[福建武夷(11)、福建松溪(12)、福建建瓯(13)]聚为另一支;剩下的七个种源[湖南株洲(5)、江西九江(7)、江苏句容(1)、江苏宜兴(2)、安徽霍山(3)、湖北武汉(4)、江西上饶(8)]则聚为又一支。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竹类资源开发利用

1.1.1 竹材利用

1.1.2 竹类资源生物、化学利用

1.1.3 竹林空间与环境的利用

1.2 竹类科学研究进展

1.2.1 竹类资源调查

1.2.2 竹类资源基础研究

1.2.3 竹类造林、育种研究

1.2.4 竹林经营技术研究

1.2.5 竹林保护技术研究

1.3 DNA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3.1 常用的分子多态性标记技术

1.3.2 RAPD标记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3.3 RAPD标记在竹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方法

2.2.1 叶片组织的采集与保存

2.2.2 D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2.2.3 RAPD扩增体系筛选

2.2.4 随机引物筛选

2.2.5 RAPD扩增

2.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DNA的提取及质量鉴定

3.2 RAPD扩增体系筛选

3.2.1 Mg~(2+)浓度对RAPD的影响

3.2.2 dNTP浓度对RAPD的影响

3.2.3 引物浓度对RAPD的影响

3.2.4 Taq DNA聚合酶用量对RAPD的影响

3.2.5 模板DNA浓度对RAPD的影响

3.3 随机引物筛选

3.4 苦笋竹类植物的RAPD分析

3.4.1 RAPD扩增

3.4.2 聚类分析

3.5 毛竹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

3.5.1 遗传多样性

3.5.2 遗传结构

3.6 毛竹种源RAPD分析

4 讨论

4.1 苦笋竹类植物的RAPD分析

4.2 毛竹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

4.2.1 遗传多样性

4.2.2 遗传结构

4.3 毛竹种源的RAPD分析

4.4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27

参考文献

  • [1].毛竹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其在竹类植物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D]. 卢江杰.浙江林学院2009
  • [2].竹类植物生态保健功能研究[D]. 郑钧.浙江农林大学2017
  • [3].竹类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研究[D]. 王强.南京林业大学2012
  • [4].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对毛竹干扰的生态响应[D]. 成晓霞.西南大学2017
  • [5].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探讨部分竹类植物属间亲缘关系[D]. 胖铁良.河北农业大学2009
  • [6].毛竹对干旱、高温及协同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D]. 韩一林.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
  • [7].氮磷根际效应:毛竹扩张的潜在策略[D]. 祁红艳.江西农业大学2014
  • [8].毛竹对模拟酸雨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D]. 郭慧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 [9].毛竹快速生长期茎秆反射光谱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D]. 刘琳.浙江农林大学2012
  • [10].钙离子在毛竹幼苗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分析[D]. 姜琴.浙江农林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毛竹种源及栽培变种遗传变异的AFLP和ISSR分析[D]. 阮晓赛.浙江林学院2008
  • [2].簕竹属部分竹种间亲缘关系的RAPD标记研究[D]. 张志欣.福建农林大学2008
  • [3].刚竹属部分竹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D]. 孙志娟.安徽农业大学2008
  • [4].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探讨部分竹类植物属间亲缘关系[D]. 胖铁良.河北农业大学2009
  • [5].糙花少穗竹微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研究[D]. 雷金勇.福建农林大学2008
  • [6].EST-SSR标记在竹类植物系统分类中的研究和应用[D]. 李桃.浙江大学2008
  • [7].刚竹属(Phyllostachys)部分观赏竹种间亲缘关系的RAPD标记研究[D]. 任艳军.四川农业大学2004
  • [8].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遗传多样性研究[D]. 张守锋.南京林业大学2005
  • [9].中国竹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D]. 陈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
  • [10].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遗传多样性研究[D]. 武建云.南京林业大学2004

标签:;  ;  ;  ;  

毛竹等36种竹类植物的RAPD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