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江河岸线景观格局的变化影响流域的水文过程,也影响流域的能流、元素流和物种流,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非常适用于分析江河岸线景观的结构和生态过程,因而这方面的研究是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的重要领域,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1979,1990,2000,2006年四个时段广州市的遥感影像,对其进行拼接、裁减等统一处理,分别应用单波段阈值法,植被指数法、谱间关系法、水体指数法提取广州市水体,并对水体界线做缓冲带分析。在此基础上,参照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对研究区图像进行监督分类,作出研究区的4期景观格局图。运用景观格局指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景观动态变化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1)应用单波段阈值法,植被指数法,谱间关系法和水体指数法,分别对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水体提取,结果表明水体指数法最适用于广州市江河岸线的提取。(2)广州市江河岸线景观现状基本构型以大斑块为主体,呈聚集型分布。形成以耕地、城镇居民地及其它用地为主,林地、园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为辅的景观空间格局。(3)随着缓冲带距离的扩大,江河岸线景观中的水域、城镇居民地及其它用地分布比重减小,而耕地、林地、园地、未利用地分布比重增大,说明在江河岸线景观格局的形成中人类活动起着很大的控制作用。(4)随着缓冲区距离的扩大,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及破碎度随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降低而增大,而景观优势度则随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降低而减小。越靠近江河岸线,人类活动越剧烈。(5)1979年到2006年,广州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耕地急剧减少,林地流失巨大,水域有所减少,但减少幅度相对较小;城镇居民地及其它用地规模急剧膨胀,越靠近江河岸线,膨胀程度越大;未利用地不断被开发利用,面积急剧减少;园地面积增加,且越远离江河岸线,增加越大。(6)分析1979年至2006年近30年四个时段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得出,破碎度增加,分维数减少,多样性减小,优势度增加。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扰能力越来越强,因而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也逐步加深;分维数减少,几何形状越简单表明受人类干扰的程度越大;多样性的减小和优势度的增加是由于人们对耕地、城镇居民地及其它用地进行规划整理,有效集约利用,使这两种土地斑块类型越来越集中分布,在整个研究区范围内占有较大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