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八景”现象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根植于地方历史文化记忆之中,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当之无愧应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学术界对“八景”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而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析重庆地区“八景”的分布与文化更是一个空白。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空白,首先从总体上概说“八景”现象,接着在总结明清时期重庆地区“八景”的分布后,进一步分析重庆地区“八景”中所饱含的文化内涵。全文由绪论和正文的三大部分组成。在绪论中,笔者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说明,然后论述了选题缘由,并从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两方面阐明了本文的价值。最后,笔者对当前与“八景”有关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正文分为三个部分,阐述了如下问题:第一章对“八景”现象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讲述了“八景”的概念、发展过程、产生缘由以及构建八景的过程和意义。第二章分别介绍了重庆各个县在明清时期“八景”的分布状况,详细介绍了各个景点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重庆各县“八景”分布的特点,展示了它们的变迁轨迹并分析阐述了其变迁的原因。第三章从重庆“八景”中的景象内容、“八景”中的文化内容、“八景”的命名规律以及“八景”文化对重庆城市建设的启示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重庆“八景”的文化内涵。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绪论一、 相关概念的说明二、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四、 相关学术研究回顾第一章、"八景"现象概说一、"八景"的概念二、"八景"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数字"八"的运用(二)、"八景"的起源(三)、"八景"的发展与传播三、"八景"产生的社会原因四、构建"八景"的过程及意义第二章、明清重庆地区"八景"的分布、特点及其变迁一、明清重庆地区"八景"的分布(一)、合川八景的分布(二)、潼南八景的分布(三)、铜梁八景的分布(四)、璧山八景的分布(五)、永川八景的分布(六)、江津八景的分布(七)、荣昌八景的分布(八)、綦江八景的分布(九)、巴县十二景的分布(十)、渝北十景的分布(十一)、长寿八景的分布(十二)、涪陵八景的分布(十三)、武隆八景的分布(十四)、南川八景的分布(十五)、彭水八景的分布(十六)、黔江十二景的分布(十七)、酉阳八景的分布(十八)、秀山四景的分布(十九)、丰都八景的分布(二十)、垫江八景的分布(二十一)、梁平八景的分布(二十二)、石柱八景的分布(二十三)、万州十景的分布(二十四)、开县八景的分布(二十五)、云阳八景的分布(二十六)、奉节十二景的分布(二十七)、巫山八景的分布(二十八)、巫溪八景的分布(二十九)、城口八景的分布二、明清重庆地区"八景"分布的特点三、明清重庆地区"八景"的变迁及其原因第三章、重庆地区"八景"现象的文化内涵一、重庆地区"八景"中的景象内容(一)、重庆地区"八景"中的自然景象内容(二)、重庆地区"八景"中的人文景象内容(三)、重庆地区"八景"的景象内容的特点二、重庆地区"八景"中的文化内容(一)、重庆地区"八景"中的风水文化(二)、重庆地区"八景"中的龙凤文化(三)、重庆地区"八景"中的盐文化三、重庆地区"八景"的命名规律四、重庆"八景"文化对重庆城市建设的启示(一)、"八景"文化之"形"的启示(二)、"八景"文化之"质"的启示结语参考文献插图资料来源附表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明清时期论文; 重庆论文; 八景论文; 文化内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