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全球海平面变化规律,利用Ishii(2005)的温度、盐度资料计算了热比容、盐比容海平面高度,分析了比容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及它们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利用POP模式做了六个数值试验,模拟研究了在不同热力强迫条件下的海平面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全球海平面季节变化的热力学机制。主要结论如下:北半球,T/P海平面的季节变化主要由比容变化引起,二者季节变化的振幅和位相几乎相同,比容对T/P高度的季节变化贡献为92%;北大西洋盐比容海平面从2000年后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北印度洋盐比容海平面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长期趋势来看,T/P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2.22 mm/yr,比容海平面为0.97 mm/yr,比容对T/P海平面上升趋势的贡献为44%,其中热比容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48 mm/yr,盐比容海平面为-0.52 mm/yr。南半球,季节尺度上比容海平面和T/P海平面基本同位相,但比容海平面年振幅大于T/P海平面,非比容因素与比容因素对总的海平面变化的作用相反,且贡献较显著;长期尺度上T/P海平面的上升速率(3.85 mm/yr)大于比容海平面(1.30 mm/yr),比容海平面上升速率的贡献(34%)小于北半球,其中热比容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1.1 mm/yr,盐比容海平面为0.21 mm/yr。热带海区,T/P海平面和比容海平面都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97/98年间两者都有明显的下降,具体体现为在太平洋下降而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平面是上升的。热带海区年周期和半年周期变化也显著,T/P海平面的年周期振动在位相上滞后比容海平面3-4个月,振幅大于比容海平面,但半年周期的振动则相反,位相上T/P海平面超前比容海平面2-3个月,比容海平面的振幅上也大于T/P海平面。1993-2003年全球T/P海平面的线性上升速率为2.89mm/yr,热比容海平面的上升速率1.22mm/yr,盐比容海平面接近0,比容对T/P海平面上升的贡献为42%。太平洋,比容变化是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热带太平洋比容的贡献最大(72%);北大西洋,热比容海平面的上升速率(2.49 mm/yr)同盐比容(-2.48 mm/yr)量级相当,但作用相反;非比容因素对海平面趋势变化的贡献在大西洋及印度洋的南半球海域要大于比容作用。从比容变化角度来看,除北大西洋外,热比容的作用比盐比容作用大得多。1993-2003年间比容海平面的年变化振幅的空间分布和T/P海平面较一致,北半球的T/P海平面年振幅大于南半球,最大振幅出现在黑潮及其延伸体附近,其核心值为15cm。1993-2003年T/P海平面变化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的第一模态(24.4%)是季节模态,第二模态(18.1%)为ENSO模态,比容海平面的EOF第一模态(29.3%)也是季节模态,第二模态(13.9%)是ENSO模态。1950-2003年的热比容海平面具有20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变化,1970年前后开始明显的上升。全球平均的热比容的上升速率为0.29 mm/yr,盐比容为0.03 mm/yr;其中北大西洋的热比容上升最快,为0.78 mm/yr。过去50年全球热比容海平面的第一模态(EOF1)(29.5%)为ENSO模态,第二模态是PDO模态,与副热带环流的变化有关。利用POP模式研究了不同海表热力强迫对海平面季节变化的影响。通过与T/P海平面以及Ishii温盐资料计算得到的比容海平面季节变化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在海表风应力、热通量和淡水通量强迫下,海平面及比容海平面的季节变化特征较显著,与T/P海平面的标准差在中低纬度有较大差异,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一致性较好。没有海表热通量的强迫,海表温度会变低,海表盐度严重失实,海平面的季节变化特征不显著。如果海表热通量没有季节变化特征,海平面的季节变化特征也不显著,说明海表热通量季节变化特征决定着海平面季节变化。海表淡水通量对海平面季节变化也有一定影响,但不及海表热通量显著,其季节特征对部分海域海平面的季节变化有一定影响,对太平洋影响不大。海表温度升高后,对北半球高纬海域的海平面季节变化影响非常显著。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代渤海湾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影响[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2)
- [2].中国南海及东海近海测高海平面变化监测与预测[J]. 测绘学报 2020(05)
- [3].河北省黄骅沿海海平面变化分析及预测[J]. 海洋湖沼通报 2020(03)
- [4].深时全球海平面变化重建方法的回顾与展望[J]. 高校地质学报 2020(04)
- [5].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J]. 沉积学报 2016(06)
- [6].1993~2015年中国南海海平面变化的初步研究[J]. 地理空间信息 2017(10)
- [7].浅谈海平面变化影响因素[J]. 城市地理 2017(16)
- [8].上新世以来巽他陆架海平面变化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11)
- [9].天津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研究[J]. 天津航海 2018(02)
- [10].河口三角洲系统海平面上升行为甄别研究——以上海海岸为例[J]. Engineering 2018(01)
- [11].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J]. 海洋信息 2018(03)
- [12].海平面上升对策问题国际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3].近代全球及中国海平面变化研究述评[J]. 海洋科学 2014(05)
- [14].联合卫星测高、卫星重力和海洋浮标资料研究2005-2013年的全球海平面变化[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2)
- [15].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预测方法探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13(03)
- [16].新世纪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J]. 上海国土资源 2011(03)
- [17].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半经验预测方法研究[J]. 海洋通报 2011(05)
- [18].全球及中国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J]. 海洋环境科学 2008(02)
- [19].三沙市海域海平面变化[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3(03)
- [20].2003—2008年全球海平面变化评估[J]. 海洋地质动态 2009(11)
- [21].基于多源数据的南海海平面变化研究[J]. 测绘技术装备 2019(03)
- [22].基于多源数据的全球比容海平面变化研究[J]. 测绘工程 2018(06)
- [23].海平面上升及其风险管理[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04)
- [24].2002—2014年间基于海平面变化的海洋增暖趋势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7(04)
- [25].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对比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6(03)
- [26].基于不同模型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J]. 海洋通报 2014(04)
- [27].利用多代卫星测高资料监测1993~2011年全球海平面变化[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2(12)
- [28].我国着手构建海平面变化四级监测体系[J]. 水利科技 2008(02)
- [29].我国近海1992~2006年海平面变化的小波分析[J]. 测绘学报 2008(04)
- [30].四川盆地早三叠世多尺度海平面变化旋回及对储层发育的影响[J].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