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伯夷、叔齐自古就被当作隐士与世人的双重典范,从民间传说到文学歌咏,又从文学歌咏变成道德典范,他们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本文对伯夷、叔齐故事以及其形象的流传、演变情况做了系统的梳理,总结了夷齐形象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并对几个典型文本做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夷齐形象演变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典籍中有关伯夷、叔齐的记载做了梳理。夷齐故事和他们自身形象是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的,在先秦典籍中对夷齐形象已有记载,但说法不一,也比较模糊;司马迁根据前人的记载,并结合自己的见闻,在《史记》中撰写了《伯夷叔齐列传》,从而使夷齐“圣人形象”最终定型,对夷齐故事的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第二章对诗词、文人笔记和其他文艺形式中有关伯夷、叔齐的描写做了梳理,一方面可以看出夷齐事迹对古代中国士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士人对夷齐故事和夷齐精神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传播方式,使夷齐形象更加光焰万丈,对夷齐事迹得以渗入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三章以《豆棚闲话》为重点,主要探究了古代小说家笔下的伯夷、叔齐。大多数古代小说家对伯夷、叔齐是赞赏的,但艾纳居士在《豆棚闲话》中却颠覆了伯夷、叔齐的“圣人”形象,将叔齐刻画成“小人”。在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艾钠居士借助对历史故事的改编,贬责了士林中的假高尚行径,同时也展现了他表现自我的浓烈意识。第四章以《故事新编》为中心,考察了新文化背景下夷齐形象的变化及其文化意蕴。鲁迅在《采薇》一文中彻底颠覆了伯夷、叔齐形象,将他们塑造成一对贪生怕死、贪得无厌且为吃喝而挣扎的“凡夫俗子”。鲁迅借此既批判了传统文化的劣根性,又隐含着对“新文化”的创作构想,同时也是自身内心世界的折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逸诗一首说伯夷[J]. 文史知识 2008(07)
- [2].伯夷叔齐传说的文化价值阐释[J]. 人民论坛 2014(32)
- [3].伯夷、叔齐的选择[J]. 职业 2015(01)
- [4].传说型非遗的三类文化符号开发初探——以“伯夷叔齐传说”为例[J]. 才智 2020(02)
- [5].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J]. 民间传奇故事(A卷) 2016(05)
- [6].说韩王二家之论伯夷叔齐[J]. 文史杂志 2018(04)
- [7].试论伯夷叔齐形象在儒、道、法三家中的评价[J]. 黑龙江史志 2015(04)
- [8].台湾传奇人物许伯夷[J]. 两岸关系 2010(02)
- [9].从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看古代文人的民族气节[J]. 新课程(下) 2018(03)
- [10].伯夷和叔齐[J]. 少儿国学 2018(15)
- [11].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J]. 民间传奇故事(A卷) 2017(09)
- [12].许伯夷 “地球村”的中华文化使者[J]. 中关村 2008(11)
- [13].夷齐的气节[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9(12)
- [14].伯夷叔齐姓甚名谁[J]. 人才资源开发 2013(01)
- [15].伯夷叔齐被推上圣贤祭坛原因探析[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6].一片冰心在玉壶[J]. 当代学生 2015(24)
- [17].朴趾源的《伯夷论》研究——以论辩艺术特色为中心[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6(02)
- [18].狭隘的气节观与大义的荣辱观之阐释——评伯夷、叔齐的气节观和韩信、司马迁的荣辱观[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8(01)
- [19].伯夷、叔齐——首阳山上的风骨[J]. 西部广播电视 2008(04)
- [20].司馬遷感慨什么 讀《史記·伯夷列傳》[J]. 中国文化 2018(01)
- [21].义宗伯夷?[J]. 中国西部 2009(Z2)
- [22].伯夷叔齐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3].夷齐之“廉”探源[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24].健康长寿的成语典故 首阳采薇[J]. 家庭中医药 2011(08)
- [25].论《采薇》中伯夷和叔齐死亡真相[J]. 文学教育(上) 2015(06)
- [26].伯夷叔齐之“薇”意象考辨[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7].我看“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09)
- [28].从夷齐形象塑造看势道之争[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29].伯夷叔齐不是商王的儿子[J]. 咬文嚼字 2008(06)
- [30].先秦儒道仕隐观再探——从伯夷与叔齐归隐事件切入[J]. 孔子研究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