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治疗喉痉挛12例

耳穴贴压治疗喉痉挛12例

一、耳穴贴压治疗喉痉挛12例(论文文献综述)

冯博,吴进兵,李正兴,毛峥嵘[1](2020)在《耳穴压豆疗法对呼吸机依赖重症患者镇痛镇静药物使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机械通气是重症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长期应用机械通气容易导致呼吸机依赖。而呼吸机依赖的重症患者往往处于应激、烦躁、焦虑状态,给予适当的镇痛镇静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主流的镇痛镇静方法为药物治疗,其可能导致脱机困难等问题。耳穴疗法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发现其对呼吸机依赖重症患者有一定的辅助镇痛镇静作用。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耳穴压豆疗法的辅助镇痛镇静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

朱晓娟,王安萍[2](2020)在《耳穴压豆配合麻醉护理对行妇科手术患者胃肠道反应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配合麻醉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胃肠道反应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10名妇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及并发症护理,比较术后患者胃肠道反应情况(恶心呕吐、腹胀)、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焦虑情况。结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观察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腹胀7例(12.73%),腹胀评分(1.33±0.45)分;对照组发生腹胀16例(29.09%),腹胀评分(2.37±0.43)分。腹胀发生率及腹胀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评分观察组为(32.11±0.75)分,对照组为(37.84±0.9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观察组分别为10.90%(6/55)、92.73%(51/55),对照组分别为25.45%(14/55)、78.18%(4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麻醉护理可有效改善妇科术后患者胃肠道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减轻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

金俊芳[3](2018)在《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提供安全、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配合穴位贴敷)(30例)、推拿组(30例)。治疗组:(1)推拿治疗:开天门50次、推坎宫50次,按揉太阳、迎香各1min,拿风池、合谷1min,补脾经100次,清补肺经100次,顺运内八卦1min,掐揉四横纹1min,按揉足三里、丰隆各1min。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2)穴位贴敷:取穴:天突、膻中、大椎、肺俞、膏肓。操作:治疗时,用75%的酒精棉球对皮肤表面进行消毒,取少量药膏压成饼状放置于无菌敷贴上,轻轻贴敷于穴位上。每次贴敷34h,8日1次,共治疗3次。推拿组:治疗、疗程同治疗组推拿操作。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后的安全性、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评分、X线鼻咽侧位片A/N值及患儿依从性等。结果:(1)安全性分析:两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2)总体疗效评价:治疗组痊愈率10.00%,愈显率60.00%,总有效率93.12%;推拿组痊愈率3.33%,愈显率50.00%,总有效率88.31%。治疗组与推拿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愈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均有效,尤以治疗组疗效最佳。(3)临床症状体征综合评分差值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儿症状体征方面疗效肯定,且优于推拿组,尤其在改善鼻塞、睡时打鼾、张口呼吸方面效果明显。(4)X线鼻咽侧位片A/N差值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缩小腺样体方面优于推拿组。(5)患儿依从性分析:两组患儿配合较好,依从性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雄[4](2017)在《不同时间点电针对肝癌小鼠昼夜节律时相作用及其Per基因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在LD状态下肝癌小鼠的昼夜节律特征,以及不同时间点电针对其昼夜节律的时相作用及其相关Per基因影响研究。方法:(1)采用具有装置自动监测和记录生物节律的动物实验室和配套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将满足实验条件的67w龄的12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个时相点进行研究。每个时相点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6个时相点为:ZT0、ZT4、ZT8、ZT12、ZT16、ZT20),每组7只小鼠。将动物在光暗交替状态(LD 12:12,7:0019:00为光期,19:00次日7:00为暗期)下驯化10天后开始造模。(2)模型组和电针组小鼠在腹腔手术下沿小鼠肝叶长轴注射入0.01mL H22肝癌细胞悬液复制肝癌小鼠模型,空白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3)造模后连续监测10天,第11天开始进行电针干预。电针组取“肝俞”、“至阳”2穴连续电针10天,每天1次;空白组和模型组不电针,采取同样的刺激的捆绑。第10次电针后2h脱颈处死小鼠取材保存待测。(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SCN内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的相对表达量。对造模前后和电针后的节律参数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研究6个不同时相点电针对肝癌小鼠昼夜节律的作用及其相关Per基因的影响研究。结果:(1)造模前,各组动物起始活动时间、活动度、周期、振幅、峰相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昼夜活动现象表现近似昼夜节律的特点。(2)造模后的模型小鼠与造模前比较其相位滞后、振幅和总活动度下降,模型组和电针组造模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电针后,电针组小鼠滞后的相位前移,与造模后和空白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活动度有所增加,但与造模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针刺的6个不同时相点中以ZT8电针效应最为显着。而电针组小鼠电针前后周期、总活动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造模后,6组模型小鼠SCN内生物钟基因Per1、Per2基因的表达较空白组均异常增高,其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在ZT0、ZT4、ZT8、ZT20相点电针均能一定程度下调SCN内Per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ZT4、ZT8、ZT12相点电针均能一定程度下调SCN内Per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均在时相点ZT8电针可显着下调以上2种基因mRNA在SCN的表达水平。结论:(1)造模后,肝癌小鼠昼夜节律异常,电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异常的节律,其中在ZT8时相点调节其节律的电针效应最为显着。(2)造模后,肝癌小鼠SCN内Per1、Per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异常升高,电针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下调以上两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其中在ZT8时相最明显。(3)电针对节律异常肝癌小鼠SCN内Per1、Per2节律基因的调控作用,可能是电针调整昼夜节律在SCN内的分子机制。

鲍娜[5](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耳穴疗法临床应用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刺灸法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经过筛选、录入的单纯应用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文献数据进行提取、整理,总结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适应病种、刺激方法的应用、治疗效果及针刺角度问题,探讨耳穴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与特点,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1以耳穴疗法作为研究对象,阅读大量文献、书籍,确定文献收集范围,应用计算机检索并下载CNKI中耳穴疗法的相关文献(年限为1959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阅读全文,筛选、纳入符合单纯应用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文献。2依据耳穴疗法的自身规律并参考已建立的火针、毫针刺法等数据库,创建耳穴疗法数据库平台,逐一录入文献信息,以便数据的挖掘。文献数据库记录了文献标题、期刊名称等基本信息和病名、科属、器具(药物)选择、疗效等详细信息。将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制定统一的录入标准,选取部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预录入,对数据库中不完整及不科学的条目进行修正。3依据制定的统一的录入标准,逐篇录入符合单纯应用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期刊文献、学位论文。为减少人工录入出现的误差,对录入的信息执行严格的三级审核制度,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4设定耳穴疗法的适用病种、刺激方法、治疗效果及针刺角度等信息为研究内容,运用OLAP技术提取数据并加以整理、统计、分析,最终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给研究者。结果:1录入文献、论文共1724篇,提取治疗组信息1777组,病种达211种,涉及内、外、妇、儿、皮肤及五官科各科。内科疾病应用频次最多,为863次;五官科频次为255次;外科频次为199次;妇科频次为195次;皮肤科频次为174次;儿科频次91次。病种个数依次为内科72个,五官科36个,外科28个,妇科26个,儿科26个,皮肤科23个;2耳穴疗法的刺激方法中应用最多的为贴压。在治疗过程中会同时用到两种或以上的方法,应用一种方法的有1709组,两种的有67组,三种方法的1组;3耳穴疗法在内、外、妇、儿、皮肤科中愈显率较高。在五官科中,放血法、放血法-贴压、注射法、激光照射法愈显率较高,其他刺激方法愈显率相对较低。注射法在所应用科属中愈显率均较高。除皮肤科,同科属中的放血法-贴压与放血法差距较小;4根据录入情况将针刺角度设计为平刺、斜刺、直刺、沿皮透刺、未提及,应用毫针刺法的文献为161篇,其中未提及(122),提及角度问题的有39篇,分别为直刺(27)、沿皮透刺(6)、斜刺(5)、平刺(1)。结论:耳穴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应用于各科,其中内科频次最多;刺激方法中,临床应用贴压最广泛,其中王不留行应用最多;耳穴疗法的效果显着;耳穴疗法中的针刺角度问题具有很广泛的研究空间。

鲍娜,王琼,孙彦辉,石晶,李晓峰,徐晶,邢海娇,张选平,张莘,杜玉茱,李俊蕾,杨青青,冯欣欣,贾春生,王建岭[6](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耳穴疗法临床应用规律》文中指出目的:发掘耳穴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以单纯应用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期刊、学位论文为数据样本,建立耳穴疗法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60多年来与耳穴疗法相关的文献进行下载、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统计分析,总结耳穴疗法的病种、刺激方法、治疗效果及针刺角度等运用规律。结果:耳穴疗法适应病症广,在内科疾病中应用频次最高,占48.56%(863/1 777);耳穴刺激方法中以贴压应用最多;耳穴疗法效果显着,外科愈显率最高,达81.41%;内科疾病中使用按压法效果最好,在外科为放血法-贴压,妇科与儿科均为注射法,五官科为放血法,皮肤科为割治法;注射法在所应用科属中疗效显着;除皮肤科,同科属中的放血法与放血法-贴压疗效差异较小;耳穴疗法针刺角度问题研究较少。结论:耳穴疗法治疗疾病广泛且效果显着,刺激方法多,针刺角度问题研究较少,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唐贝[7](2016)在《耳穴注药法治疗女性面肌痉挛60例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耳穴注药对于面肌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非手术及其它方式治疗的女性面肌痉挛患者,对照组仅口服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口服卡马西平的基础上以维生素B1、维生素B12、苯巴比妥进行耳穴注药。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着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46,P<0.01)。结论耳穴注药法不仅充分发挥针刺、药物、穴位对经络的协同刺激作用,可以明显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而且因治疗部位隐密,痛苦小,还满足了女性患者的爱美需求,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万赖思琪[8](2013)在《耳穴辅助全麻妇科手术围手术期机体调整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文献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及评价方法,对近年来国内针灸方法辅助静脉全麻手术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分析,评价针灸辅助静脉全麻手术的镇痛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指导科研、临床研究。2.临床研究:(1)通过耳穴贴压疗法辅助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研究,观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病人麻醉用药量;(2)运用简便有效的耳穴贴压疗法,于围手术期给予持续治疗,观察其辅助镇痛效果;(3)观察耳穴贴压对术后机体恢复的干预效果,研究该法对麻醉和手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作用;(4)探讨该法是否能通过神经递质、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机体适应麻醉及手术,以期能扩大耳穴贴压疗法的应用范围;(5)基于研究结果,总结出一套简便有效的耳穴贴压辅助气管插管全麻的操作方法。方法:1.文献研究:以“针灸”OR“针刺”AND“静脉全麻”OR“全凭静脉麻醉”AND“随机”为检索策略,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其中中国知网包括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不能获取的全文,则辅以手工检索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适宜文献,进行Meta分析。2.临床研究:(1)分组方法:采用SPSS18.0随机序列生成模块将受试者分为3组:(1)耳贴安慰对照组(对照组),40例;(2)耳穴贴压组(耳穴1组),40例;(3)耳穴前后对贴组(耳穴2组),40例。(2)实验步骤:①全部病例入院抽血检验(血常规、β-EP、TNF-α、MDA)。②同时给与中医分型。可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湿瘀阻络三型。③术前一日观察患者耳廓,用拇指和食指牵拉耳廓,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视诊,由内向外,从上而下,观察其是否有皮肤破损、脱屑。再利用耳穴探测器,选取双侧子宫、心、肺、胃、脾、肝、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交感等穴位,再在穴区内探查最敏感点。耳穴1组:常规75%酒精双耳消毒,贴压磁珠。采用磁疗贴藉其机械压迫和磁场效应刺激耳穴。以拇指、食指对压耳穴,按压穴位力度逐渐加大,一松一紧,使之产生痛、麻、胀、热的感觉,以局部发红、患者自觉发热可耐受为度。术中操作者每30分钟按压1次,每次按压频率为60次/分,每个穴位按压30秒,用力均匀。术后按压耳穴,每日按压5次,3日后去除耳穴贴。并嘱患者应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如有患者易胶布过敏,则换用抗过敏胶布。耳穴2组:在耳穴1组的贴压部位的耳背面对贴,其他操作和耳穴1组一样。对照组:在探查到的耳穴敏感点敷贴同样外观和数量的无磁珠胶布,并不行任何刺激,其他操作同上。④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30分钟均常规注射苯巴比妥钠(鲁米那)0.1克、阿托品0.5毫克。入室后抽取静脉血3毫升静置。⑤开通静脉后常规连接多功能监测仪(Marquette EA-GLE3000)、并连接脑电意识深度监测仪(德国Narcotrend-comPact),以监测患者术中麻醉镇静深度、血压、心电图、手指脉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等参数。手术行气管插管全麻,呼吸机(德国德尔格Fabius GS),诱导用药:异丙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维持用药:异丙酚,根据手术需要追加舒芬太尼。维持患者的心率、血压、波动在±15%水平,脑电Narcotrend值为40-60。术中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输液速度统一为8ml·kg-1·h-1,如失血较多,按失血量补充晶体:胶体为1:1的液体。术毕待病人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送返病房。⑥手术操作:三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麻醉后常规消毒腹部及外阴、阴道,放置导尿管和根据手术需要放置举宫器(无性生活史者则不放置举宫器)。患者平卧位,进行人工气腹,于肚脐穿刺气腹针进入腹腔,连接自动CO2气腹机,l~2L/min流速进行CO2充气,当充气1L后,调整患者体位至头低臀高位(倾斜约15-25。),继续充气,使腹腔内压力达12mmHg,拔去气腹针,放置腹腔镜,接好CO2气腹机,术中维持腹腔内压在12mmHg,打开冷光源,见盆腔视野。再根据不同的手术需求选择不同的位置进行第2、3点穿刺,进行腹腔的探查和肿物的切除。手术结束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盆腔,检查无出血,无内脏损伤,放尽腹腔内CO2,取出腹腔镜及各穿刺点的套管针鞘,缝合穿刺口。⑦记录患者手术过程各时点(包括:入室时、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气腹时、术毕)心率、平均动脉压;⑧术中输注丙泊酚、舒芬太尼,根据心率、血压、脑电指数等调节至适宜麻醉深度。使心率和血压维持在基础值的15%左右,脑电指数控制在40-60。⑨术毕时,抽取静脉血3毫升,送患者返回病房。(3)观察指标①一般临床资料记录:姓名、体重、年龄、中医分型及舌脉、ASA分级、疾病诊断和手术方式等。②焦虑评分记录:于手术前一天及术后第三天时由患者自行评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见附录,以评价耳穴贴压对患者神志、情绪状况的调整作用。③血流动力学记录:入室时、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气腹时、术毕时各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评价耳穴贴压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调整作用。④镇痛评分记录:术中记录患者使用的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小时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术后第三天静息状态下疼痛发生情况,以评价耳穴辅助镇痛的作用。⑤胃肠功能恢复观察: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24小时音每分钟肠鸣次数、术后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以评价耳穴贴压对机体消化系统功能恢复的调整作用。⑥术后第三天复查生化指标,以评价耳穴贴压对生理变化的调整功能。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肿瘤坏死因子(TNF—a)、β内啡肽(β-EP);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以探明耳穴贴压镇痛及氧化应激等相关作用机制。结果:1.文献研究:本评价共纳入11项RCT,共710例受试者。大多是小样本试验,而且方法学质量不高,有4项研究仅提及随机字样,没有详细交代随机方法,11项研究均为提及实施随机化隐藏,因此可能造成选择性偏倚。仅1项试验提及“单盲法”。经Meta分析后,显示针灸辅助静脉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比较对气管插管即刻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优势明确,其他各时点优势尚不能确定,提示针灸对机体应激时有保护作用。对麻醉药物使用量的影响优势确定,提示针灸对机体辅助镇静镇痛作用,减少麻醉药品的使用量。2.临床研究(1)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方式、ASA分级、中医证型等方面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组间具有可比性。(2)三组病例麻醉镇静深度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中三组麻醉药用量的比较,异丙酚的使用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的用量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耳穴1组和耳穴2组分别减少了15.50%和22.73%。(4)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各心率、动脉压在术中各时间点略有变化,但无显着影响。5.三组病例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分,耳穴1组、耳穴2组分数低于对照组的特质问卷(T-A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术前S-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分数均降低,组内与术前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耳穴1、2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耳穴1组与耳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各证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手术后第一天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的比较,耳穴1、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耳穴1组与耳穴2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三天疼痛发生情况比较,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各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与对照组比较,耳穴1、2组肠鸣音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组内比较术后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之间术后24小时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耳穴1、2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均有所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帮助机体及早的恢复消化功能。各组各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对各证型都可以使用,无特异性。(8)与对照组比较,耳穴1、2组白细胞差异虽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较术前均有升高,且对照组幅度最大,其次是耳穴1组,耳穴2组最少,说明耳穴对手术后炎症的发生有抑制趋势。(9)与对照组比较,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耳穴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淋巴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钠离子、钾离子、血糖浓度三组之间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同对照组比较,耳穴1、2组的β-内啡肽含量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三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各证型比较,β-E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可以使β内啡肽水平升高,从而发挥镇痛的作用。(12)三组间术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三组间术后丙二醛含量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可以抗氧化应激,抵抗细胞的损伤。结论:本研究表明,耳穴贴压辅助妇科腹腔镜手术镇痛作用及围手术期对机体功能的调整作用是肯定的。在手术前期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通过调整体内β内啡肽、肿瘤坏死因子及丙二醛来启动抗痛系统,抵制氧化应激反应,维持机体的稳定,并降低术中麻醉药品的使用。于手术后缓解术口疼痛,促进患者肠蠕动,提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调整术后胃肠功能,帮助机体快速恢复。

侯蕊莲[9](2011)在《耳穴贴压磁珠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36例》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耳压磁珠为主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磁珠配合体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常规针刺,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愈显率72.2%,对照组56.8%,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耳压磁珠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

蒋巍[10](2010)在《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后顽固性膈肌痉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后顽固性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探讨穴位注射对膈肌痉挛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脑血管病后顽固性膈肌痉挛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脑血管病后顽固性膈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临床一般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治疗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胃复安于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胃复安常规肌肉注射。对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起效时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4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两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5.8h和7.3h,治疗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症状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穴位注射对脑血管病后顽固性膈肌痉挛的治疗疗效显着。2穴位注射控制脑血管病后顽固性膈肌痉挛起效时间快。3穴位注射可以显着改善脑血管病后顽固性膈肌痉挛患者精神状态、头晕及饮食情况。

二、耳穴贴压治疗喉痉挛1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耳穴贴压治疗喉痉挛12例(论文提纲范文)

(1)耳穴压豆疗法对呼吸机依赖重症患者镇痛镇静药物使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镇痛镇静药物用量与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2.2 2组镇痛镇静药物72 h用量比较
    2.3 2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2.4 2组第28天病死率比较
3 讨论

(2)耳穴压豆配合麻醉护理对行妇科手术患者胃肠道反应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护理方式
        1.4.1 常规护理
        1.4.2 并发症护理
        1.4.2. 1 呼吸道护理
        1.4.2. 2 引流管护理
        1.4.2. 3 导尿管护理
        1.4.2. 4 出血
        1.4.3 耳穴压豆
    1.5 观察指标
        1.5.1 恶心呕吐情况[2-3]
        1.5.2 腹胀症状评分
        1.5.3 焦虑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胃肠道反应
    2.2 腹胀情况
    2.3 焦虑情况
    2.4 手术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
3 结论

(3)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六)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基础数据分析
        (二)病例分组
        (三)治疗方法
        (四)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三、结果与分析
        (一)治疗前一般资料的比较
        (二)治疗结果的比较
讨论
    一、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病因病理
        (一)中医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病因病理的认识
    二、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治疗现状
        (一)中医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现状
        (二)现代医学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现状
    三、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疗效分析
        (一)推拿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作用机理探讨
        (二)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作用机理探讨
        (三)推拿配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致谢
发表论文

(4)不同时间点电针对肝癌小鼠昼夜节律时相作用及其Per基因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实验研究
    1 肝癌小鼠昼夜节律的时相特征
        1.1 实验材料
        1.1.1 肝癌细胞株
        1.1.2 实验动物
        1.1.3 实验药物
        1.1.4 主要仪器和器械
        1.1.5 主要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实验条件
        1.2.2 实验动物的筛选条件
        1.2.3 动物分组
        1.2.4 动物驯化
        1.2.5 配制细胞悬液
        1.2.6 干预方法
        1.2.7 手术建立造模方法
        1.2.8 HE染色方法和步骤
        1.2.9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1.3 实验结果
        1.3.1 肝癌小鼠模型建立情况
        1.3.1.1 肿瘤生长情况
        1.3.1.2 病理形态学观察
        1.3.2 造模对小鼠昼夜活动起始活动时间的影响
        1.3.3 造模对小鼠昼夜活动节律周期的影响
        1.3.4 造模对小鼠自发性活动昼夜节律活动振幅的影响
        1.3.5 造模对小鼠自发性活动昼夜峰相位的影响
        1.4 小结
    2 不同时间点电针对肝癌小鼠昼夜节律的时相作用及其相关Per基因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和器材
        2.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条件
        2.2.2 实验动物筛选条件
        2.2.3 动物分组
        2.2.4 动物驯化
        2.2.5 细胞悬液的配制
        2.2.6 造模方法
        2.2.7 干预方法
        2.2.7.1 干预时间点的选择
        2.2.7.2 各组干预方法
        2.2.8 行为学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2.3 样本的处理方法
        2.4 指标测试方法
        2.4.1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动物SCN部位生物钟Per基因的表达
        2.5 数据分析方法
        2.6 实验结果
        2.6.1 不同时间点电针对肝癌小鼠昼夜节律的影响
        2.6.1.2 电针对肝癌小鼠昼夜活动节律起始活动时间的影响
        2.6.1.3 电针对肝癌小鼠昼夜活动节律周期的影响
        2.6.1.4 电针对肝癌小鼠昼夜活动节律振幅的影响
        2.6.1.5 电针对肝癌小鼠昼夜活动节律峰相位的影响
        2.6.2 小结
        2.6.3 不同时间点电针对肝癌小鼠SCN内Per1、Per2基因的影响
        2.6.3.1 不同时间点电针对各组肝癌小鼠SCN内per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2.6.3.2 电针对各组肝癌小鼠SCN内per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2.7 小结
讨论
    1 中医时间医学及在癌症时间医学的研究现状
        1.1 祖国医学对时间医学的认识及应用
        1.2 现代时间生物学的认识及应用
        1.3 时间生物学在癌症防治中的应用
    2 肝癌的时间生物学研究
        2.1 肝癌的治疗现状
        2.2 从时间生物学角度研究癌症及肝癌的现状
        2.3 Per基因与癌症的关系
        2.4 本研究对肝癌生物节律的初步研究结果
    3 肝癌小鼠时间节律规律的研究
        3.1 动物模型的选择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2 LD状态运行下肝癌小鼠的昼夜活动节律的特征
        3.3 电针对肝癌小鼠昼夜活动节律特征的影响作用
    4 电针调整肝癌小鼠生物节律的研究
        4.1 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理论依据
        4.1.2 治疗时间点的选择
        4.1.3 从气血运行及流注的角度探讨本研究最佳电针效应点ZT8的中医理论依据
        4.2 电针调节肝癌小鼠生物节律的机制研究
        4.2.1 电针调整肝癌小鼠昼夜活动节律作用影响
        4.2.2 电针对SCN生物钟Per基因的调控作用
结论
本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综述 针灸调整肿瘤相关性昼夜节律紊乱的研究进展
        文献参考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基于数据挖掘的耳穴疗法临床应用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近10年来耳穴疗法应用于疼痛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数据挖掘的耳穴疗法临床应用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来源、检索方法及策略
    1.2 资料采集、筛选方法、数据库的建立及文献质量控制
    1.3 数据规范及录入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耳穴疗法临床应用科属及病种频次分析
    2.2 耳穴疗法的刺激方法频次分析
    2.3 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愈显率比较分析
        2.3.1 耳穴疗法在各科属中的愈显率比较分析
        2.3.2 耳穴疗法不同刺激方法的愈显率比较分析
    2.4 耳穴疗法中毫针刺法的针刺角度应用频次分析
3 讨论

(7)耳穴注药法治疗女性面肌痉挛6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1.4排除标准
    1.5方法
    1.6评价方法
    1.7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面肌痉挛女性较男性多见
    3.2中医学认为头面部为诸阳之会
    3.3从耳穴功能及药物性能方面来分析
    3.4维生素

(8)耳穴辅助全麻妇科手术围手术期机体调整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文献回顾
        (一)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方式
        (二) 中医方法辅助麻醉的概述
        (三) 中医学对针灸镇痛、麻醉的认识
        (四) 耳穴疗法研究概述
        (五) 针灸辅助静脉全麻作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 一般临床资料
        (二) 观察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一) 耳穴穴位选择、分组
        (二) 耳穴贴压对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情绪的影响
        (三) 耳穴贴压对患者术中麻醉药品剂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四) 耳穴贴压对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五) 针灸辅助麻醉现代机制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耳穴贴压磁珠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36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2 对照组
3疗效标准[2]
4 统计学方法
5 治疗结果
6 典型病例
7 讨论

(10)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后顽固性膈肌痉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膈肌痉挛的认识
        1.1 呃逆的定义
        1.2 呃逆相关病名沿革
        1.3 呃逆的病因病机
        1.3.1 早期呃逆的病因病机
        1.3.2 近现代呃逆的病因病机
        1.4 呃逆的辨证分型
        1.4.1 早期呃逆的辩证分型
        1.4.2 近现代呃逆的辨证分型
        1.5 呃逆的治疗
        1.5.1 早期呃逆的治法
        1.5.2 近现代呃逆的治法
    2 现代医学对膈肌痉挛的认识
        2.1 膈肌痉挛的定义
        2.2 膈肌痉挛的病因病机
        2.2.1 膈神经的解剖路径与及膈肌痉挛的机理
        2.2.2 顽固性膈肌痉挛的常见病因
        2.3 现代医学对膈肌痉挛的治疗
        2.3.1 物理刺激法
        2.3.2 药物治疗
        2.3.3 其他
    3 膈肌痉挛与脑血管病
    4 关于穴位注射
        4.1 穴位注射的起源与发展
        4.2 穴位注射的效应特性
        4.2.1 穴位注射是药物和经穴的双重作用
        4.2.2 穴位注射的药物特异性
        4.2.3 穴位注射的作用和特点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疗标准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病情分级
        2.3 纳入病例标准
        2.4 排除病例标准
        2.5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2.5.1 剔除
        2.5.2 脱落
        2.6 疗效判定标准
        2.6.1 患者在一周内未出现膈肌痉挛的,视为痊愈
        2.6.2 中止和撤除临床试验的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1.1 治疗分组
        3.1.2 对照
        3.1.3 盲法设计
        3.2 治疗方法
        3.3 疗程
        3.4 观察指标
        3.4.1 人口学资料
        3.4.2 治疗开始与治疗10 天之后评定患者中医症候积分
        3.4.3 起效时间
    4 临床资料分析
        4.1 一般临床资料
        4.2 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4.2.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的可比性分析
        4.2.2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的可比性分析
        4.2.3 试验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x ±s )比较
        4.2.4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分级及证候得总积分的可比性分析
        4.3 试验结论
        4.3.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4.3.2 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疗效率的比较
        4.3.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4.3.4 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比较
    讨论
        1 关于选题
        2 穴位注射小结
        3 关于足三里穴
        4 关于选药
        5 关于防膈肌痉挛复发的护理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中文摘要

四、耳穴贴压治疗喉痉挛1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耳穴压豆疗法对呼吸机依赖重症患者镇痛镇静药物使用的影响[J]. 冯博,吴进兵,李正兴,毛峥嵘.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0(05)
  • [2]耳穴压豆配合麻醉护理对行妇科手术患者胃肠道反应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 朱晓娟,王安萍. 西部中医药, 2020(06)
  • [3]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研究[D]. 金俊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不同时间点电针对肝癌小鼠昼夜节律时相作用及其Per基因影响研究[D]. 陈雄.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01)
  • [5]基于数据挖掘的耳穴疗法临床应用规律的研究[D]. 鲍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6]基于数据挖掘的耳穴疗法临床应用规律[J]. 鲍娜,王琼,孙彦辉,石晶,李晓峰,徐晶,邢海娇,张选平,张莘,杜玉茱,李俊蕾,杨青青,冯欣欣,贾春生,王建岭. 针刺研究, 2017(01)
  • [7]耳穴注药法治疗女性面肌痉挛60例疗效观察[J]. 唐贝. 光明中医, 2016(05)
  • [8]耳穴辅助全麻妇科手术围手术期机体调整作用研究[D]. 万赖思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 [9]耳穴贴压磁珠配合体针治疗面肌痉挛36例[J]. 侯蕊莲.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04)
  • [10]穴位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后顽固性膈肌痉挛的临床研究[D]. 蒋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耳穴贴压治疗喉痉挛1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