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杂交稻的推广及增产措施的采用,导致由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hashi引起的稻曲病日趋严重,并成为水稻的重要病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实现高产、优质及解决稻曲病危害问题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本研究为了明确四川主栽品种对稻曲病抗性的现状,通过自然诱发与人工辅助接种相结合的方法,经过连续两年的抗性鉴定,对169份主栽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同时为了满足抗病育种的需要,对126份种质资源的稻曲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并对其中121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及恢保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1通过对169份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目前,四川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较低,并且对稻曲病的抗性不稳定,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之间抗性存在差异。在参试的169份水稻品种中,2010年比2009年发病程度轻,2009年病穗率范围在0.0%-36.4%,病情指数范围在0-17.0;2010年病穗率范围在0.0%-22.4%,病情指数范围在0-13.13。两年对稻曲病抗性稳定,并且表现免疫至中抗的品种有22个,其中免疫Ⅰ(0级)的品种有3个,抗性R(1级)的品种有3个,中抗MR(3级)的品种有16个。2通过对126份抗稻曲病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筛选,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在田间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抗性表现稳定,且表现免疫至中抗的品种有63个:免疫性(Ⅰ)的抗源有58个品种,抗病(R)的抗源有4个品种,中抗(MR)的抗源品种有1个品种,可作为抗稻曲病的育种材料。3对121份水稻抗稻曲病种质资源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及恢保特性监测,聚类分析表明121份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可分为两大类,Ⅰ类43份,Ⅱ类78份。其中Ⅰ类又包含2个亚类:Ⅰ1、Ⅰ2各包含26和17个品种;Ⅱ类包含3个亚类:Ⅱ1、Ⅱ2、Ⅱ3各包含43、28及7个品种。Ⅱ类穗着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较高;恢保特性测定表明121份水稻种质资源中,110份材料对三系不育系具有恢复性,11份具有半恢半保性。在恢复类型中有55个种质资源与不育系冈46A所配制的F1代组合的结实率≥80.0%,对三系不育系的恢复力较强,可作为恢复系进行亲本选育。综合分析表明,四川省的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较差,并且大部分水稻品种抗性不稳定;经过筛选,水稻种质资源抗性、农艺性状及恢保特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有9个,可作为育种资源加以利用。本研究为四川省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防治及抗稻曲病育种工作提供了指导意义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