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与《伤寒论》相关研究

五运六气与《伤寒论》相关研究

论文摘要

五运六气学说是一种有争议性的学说。有的人认为它是中医的最高境界,代表着能生死人、肉白骨的无上医技;而有人视它为迷信,为不切实际的玄学。这两种观点各有其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断医学上的一种学说是否合理,是否有用,不是看你能不能很容易地理解它,而最重要的是看它在临床上是否有效用。五运六气学说是关于木火土金水五运以及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运行规律,及其对自然、生物包括人体影响的学问。《伤寒论》是研究和论述外感疾病辨证论治方法的临床专著。将五运六气学说与《伤寒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试解《伤寒论》的一些迷题,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动机。五运六气学说与《伤寒论》的相关性直如中医科学的一块处女地,人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很少。在50年来的中医科学文献中,有关五运六气与《伤寒论》相关性专题的论文只有17篇,且大都局限在六经开阖枢、升降出入与标本中气的讨论上。笔者认为,张仲景通晓五运六气学说,而他也认为上工大医必须通晓五运六气学说。五运六气学说是《伤寒论》的理论基石,是仲景撰写《伤寒论》的重要依据,是《伤寒论》组方的根据。论文在上编部分还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伤寒论·序》言“撰用《素问》、《九卷》、《阴阳大论》……”所以,五运六气是否为《素问》的一部份,这是本文必须探讨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阐述五运六气的七大论,既不见于梁全元起的《素问训解》,也不见于唐杨上善的《太素》,而是在王冰注《素问》时加入。历史上从宋林亿以后,很多人怀疑它的真实性。本论文从七大论的字数问题、遗佚问题,以及与《素问》其他篇章的结合问题等技进行探讨,指出七大论与《素问》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论文还从汉太初七年以前的颛顼历的推算方法,探讨七大论所用的历法确实为汉太初以前的据《淮南子·天文训》、《楚辞》中的《离骚》以及《史记》的《天官书》和《律书》中使用甲子纪年的资料,由此肯定七大论中所使用的甲子纪年法,并非东汉之物。七大论的成书年代在西汉以前,而不是一般说讲的在汉魏以后。2.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否为张仲景原著?这是一个历史疑问。本论文在揭示宋·林亿等人校正《千金方》时横加窜改、恣意移易的真相的基础上,推断林亿等人校正的《伤寒论》已是面目全非,并从五运六气学说的一个侧面,进一步引例推断桂林古本《伤寒论》更加合乎仲师原书的原貌。同时也说明《伤寒论》是依据五运六气来建立六经学说的。本文对与《伤寒论》相关的另一个医史文献问题――张仲景家族遇疫时间进行了研究,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推断张仲景家族遇疫时间不是一般所说的建安年间,而是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1 五运六气与《伤寒论》关系概述
  • 1.1 五运六气与《伤寒论》的关系是《伤寒论》研究的处女地
  • 1.2 五运六气理论为《伤寒论》之基石
  • 1.2.1 仲师依据五运六气理论撰写《伤寒论》
  • 1.2.2 仲师引用七大论之文以说理
  • 1.2.3 仲师通晓五运六气之理
  • 1.2.4 仲师认为上工必通五运六气
  • 1.3 从临床实践看五运六气与《伤寒论》的关系
  • 1.3.1 明·赵开美所见疫疠诊治
  • 1.3.2 清·余师愚据五运六气之理治疫疹
  • 1.3.3 日人源元凯用附子治温疫
  • 1.3.4 大青龙汤治高热之理何在
  • 1.3.5 曾邕生据气宜治病
  • 2 五运六气理论为《伤寒论》组方之根据
  • 2.1 仲师诸方为治外感、天行而立
  • 2.2 代表性诸方分析
  • 2.2.1 阳旦汤
  • 2.2.2 阴旦汤
  • 2.2.3 青龙汤
  • 2.2.4 白虎汤
  • 2.2.5 朱鸟(雀)汤
  • 2.2.6 玄武汤
  • 2.2.7 勾陈汤
  • 2.2.8 螣蛇汤
  • 3 七(九)大论乃《内经》之文
  • 3.1 七篇大论虽然内容冗长,仍为《素问》之文
  • 3.2 九篇大论的内容与《素问》余篇相通
  • 3.2.1 其论述皆依据日月、季节
  • 3.2.2 时间因素总是其立论的主要依据
  • 3.2.3 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其它内容
  • 3.2.4 七大论与《素问》余篇相互引文
  • 3.2.4.1 七大论引述《素问》余篇之文
  • 3.2.4.2 《素问》余篇引述七大论之文
  • 3.2.5 《素问》余篇与七大论互相发明
  • 3.2.6 七大论与《素问》余篇相呼应
  • 3.3 七篇大论于王冰、林亿时并未亡佚
  • 3.3.1 七大论亡于官家,却有可能存于民间
  • 3.3.2 王冰已表明七大论只是被藏,而不是已亡
  • 3.3.3 王冰所见必是另一个不同于世本的版本
  • 3.3.4 王冰当时存在七大论其它版本
  • 3.3.5 林亿见过七大论的其它版本
  • 4 五运六气主要论无形之气化非论有形之气候
  • 5 七(九)大论乃西汉以前的作品
  • 5.1 论七(九)大论成书年代不在汉魏以后
  • 5.2 从历学的角度论七(九)大论的成书时代在西汉以前
  • 6 从五运六气看桂林古本《伤寒论》
  • 6.1 宋林亿等校正医书常篡改原著
  • 6.2 宋本《伤寒论》已遭篡改,桂林古本能纠其误
  • 6.3 宋本沿袭古人错误,桂林古本可校正之
  • 6.4 宋本删改割裂原文,桂林古本可校正之
  • 6.5 宋本打散原书体例,桂林古本保存其原貌
  • 6.6 证之临床《桂林古本》中的脾脏结(即胰脏炎)在治疗上的运用为例
  • 7 运用于五运六气理论了解历年广义伤寒之气化
  • 7.1 平议伤寒与温病
  • 7.2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病呼应六经六气举例
  • 7.2.1 太阳病
  • 7.2.2 阳明病
  • 7.3 六经之病来自六气与五运之病
  • 7.3.1 五运的太过
  • 7.3.2 五运的不及
  • 7.3.3 六气为病
  • 7.4 合病与并病在五运六气上的运用举例
  • 7.5 运用五运六气与《伤寒论》之理以预知生死
  • 7.6 历年广义伤寒从《伤寒论》气化
  • 7.6.1 葛洪《肘后方》治湿土之伤寒
  • 7.6.1.1 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头痛壮热
  • 7.6.1.2 治时行、温毒
  • 7.6.2 陈延之《小品方》治燥金之伤寒
  • 7.6.3 深师《深师方》治燥金之伤寒
  • 7.6.4 姚法卫《集验方》治风木之伤寒
  • 7.6.5 宋韩祗和《伤寒微旨论》治湿土之伤寒
  • 7.6.5.1 三十年中多中土寒湿之病
  • 7.6.5.2 以温中利湿法治阴黄
  • 7.6.6 刘完素治燥金伤寒
  • 7.6.7 朱丹溪治君火之伤寒
  • 7.6.8 李东垣治寒水之伤寒
  • 7.6.9 张介宾治寒湿之伤寒
  • 7.6.10 余师愚治湿燥之伤寒
  • 7.6.11 《医心方》所值为少阳相火伤寒
  • 7.6.12 钱回宾所遇为风木伤寒
  • 7.6.13 2002~2003 非典之疫
  • 7.6.14 1009 年、2000 年肠病毒感染乃燥金风木相克之伤寒
  • 8 运用六经气化理论认识霍乱之气化
  • 8.1 霍乱的病因
  • 8.2 《内经》霍乱有六气为病之别
  • 8.3 历史上霍乱与大司天之关系
  • 8.3.1 孙思邈《千金方》之君火霍乱
  • 8.3.2 刘守真之燥金霍乱
  • 8.3.3 厥阴霍乱
  • 8.3.3.1 郭志邃之风木霍乱
  • 8.3.3.2 周扬俊之风木霍乱
  • 8.3.4 相火霍乱
  • 8.3.4.1 陈修园之相火霍乱
  • 8.3.4.2 王孟英之相火霍乱
  • 8.3.4.3 陆懋修之相火霍乱
  • 8.3.5 太阴湿土气霍乱
  • 8.3.5.1 薛雪之寒湿霍乱
  • 8.4.5.2 葛洪《肘后方》之湿土霍乱
  • 8.3.6 太阳寒水司天之霍乱
  • 8.3.6.1 张仲景之太阳寒水霍乱
  • 8.3.6.2 孙一奎之太阳寒水霍乱
  • 9 由五运六气看伤寒、温病几种鉴别诊断
  • 9.1 厥脱肢冷脉伏而热
  • 9.2 苔薄白粘腻却是湿热
  • 9.3 口不渴而为热证
  • 9.4 黑苔寒证热辨
  • 9.5 黑燥苔反为寒证
  • 10 运用六经六气理论分析吴鞠通治疫经验
  • 10.1 吴鞠通所治疫病与司天之关系
  • 10.1.1 癸丑年疫
  • 10.1.2 辛巳年疫
  • 10.2 所著作与司天之关系
  • 10.2.1 《温病条辨》之写作与司天之关系
  • 10.2.2 《医医病书》与《温病条辨》与大司天之关系
  • 11 由五运六气推断仲景宗族遇疫时间
  • 11.1 建安与建宁年间的大疫
  • 11.2 从仲景见王仲宣的时间来看
  • 11.3 日本医史文献的佐证
  • 11.4 从五运六气之理来看
  • 11.5 从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的结构来看
  • 11.6 由仲景所遇为太阳寒水疫病的事实来看
  • 11.7 从《伤寒论》所述霍乱的病理来看
  • 12 《温疫论》及其注家的论述与大司天的关系
  • 12.1 《温疫论》与《温病之研究》大司天气化成书背景
  • 12.1.1 《温疫论》的大司天气化背景
  • 12.1.2 《温病之研究》的大司天气化背景
  • 12.2 《温疫论》及《温病之研究》辨治方法与大司天之关系
  • 12.3 《温疫论》及《辨疫琐言》辨治方法与大司天之关系
  • 12.3.1 《辨疫琐言》的司天背景
  • 12.3.2 作者李炳之医德与医技
  • 12.3.3 李炳评《温疫论》与大司天之关系
  • 13 外科疾病与五运六气
  • 13.1 外科辨证论治与年的关系
  • 13.2 外科辨证论治与大司天的关系
  • 13.3 马培之评《外科症治全生集》与大司天之关系
  • 14 儿科证治与大司天之关系
  • 14.1 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之凉解
  • 14.2 陈文中之温补
  • 14.3 董汲之风火斑疹
  • 14.4 汪机之寒凉
  • 14.5 万密斋之温补
  • 15 古今同方异治与运气之关系
  • 15.1 圣散子
  • 15.1.1 东坡用治疫病特效
  • 15.1.2 陈无择记永嘉瘟疫,用此方害人不可胜数
  • 15.1.3 薛己见用此方治西方疫疠,死者接踵
  • 15.2 冰硼散、朋解散、人参败毒散
  • 下编 五运六气概说
  • 1 五运六气之重要性
  • 2 五运六气学说发展沿革
  • 3 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理论
  • 3.1 干支相合以纪岁气
  • 3.2 五运之循环
  • 3.2.1 中运
  • 3.2.2 主运
  • 3.2.3 客运
  • 3.2.4 五运交司
  • 3.3 六气之循环
  • 3.3.1 六气概说
  • 3.3.2 年布六气
  • 3.3.2.1 司天之气
  • 3.3.2.2 正化与齐化
  • 3.3.3 节气之六气推移
  • 3.3.3.1 主气
  • 3.3.3.2 客气
  • 3.3.3.3 客主加临
  • 3.4 五运与六气之关系
  • 3.4.1 太过、不及与平气之年
  • 3.4.1.1 太过与不及
  • 3.4.1.2 平气
  • 3.4.2 运气加临
  • 3.4.2.1 天符
  • 3.4.2.2 岁会
  • 3.4.2.3 太乙天符
  • 3.4.2.4 同天符
  • 3.4.2.5 同岁会
  • 3.4.2.6 顺化、天刑、小逆、不和
  • 3.4.3 六气加临举例
  • 3.5 大、小司天
  • 3.5.1 大司天
  • 3.5.2 小司天
  • 4 五运六气与疾病之治疗
  • 4.1 五运太过不及与疾病的发生及治疗
  • 4.2 运气合藏府经络
  • 4.3 五运六气主病与用药
  • 4.4 运气化生之原则
  • 4.4.1 气之正化、邪化
  • 4.4.2 运气亢害承制之生病
  • 4.5 运气加临主病原则
  • 5 标本中气在临床上的运用
  • 5.1 何谓标本中气
  • 5.2 标本中气与脏腑经络
  • 5.3 标本中气与三阴三阳、六气
  • 5.4 标本中气与《伤寒论》六经病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五运六气理论传承着中医药理论中的“核心文化基因”[J]. 中医药通报 2019(05)
    • [2].顾植山:五运六气很重要[J]. 中医药导报 2020(03)
    • [3].顾植山:五运六气很重要[J]. 中医药导报 2020(06)
    • [4].五运六气学说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 2020(08)
    • [5].刘毅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合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经验[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06)
    • [6].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学术年会举办[J]. 中医药导报 2018(23)
    • [7].五运六气研究领域发展概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01)
    • [8].五运六气对针灸影响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5)
    • [9].五运六气与疾病发生相关性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6)
    • [10].顾植山:五运六气很重要[J]. 中医药导报 2019(12)
    • [11].五运六气内涵及其与妇科关系[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59)
    • [12].顾植山:五运六气很重要[J]. 中医药导报 2019(18)
    • [1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成立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22)
    • [14].五运六气 解读生命密码[J]. 中医健康养生 2018(01)
    • [15].五运六气:中医学的源头[J]. 中医健康养生 2018(01)
    • [16].从五运六气说华夏文明[J]. 中医健康养生 2018(01)
    • [17].五运六气与临证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12)
    • [18].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第三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2018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五运六气基础培训班暨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二轮)[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06)
    • [19].干支逻辑解析脾不主时与脾主长夏及略述五运六气研究[J]. 陕西中医 2018(09)
    • [20].冷气来袭 五运六气教您养生[J]. 中国石油企业 2016(12)
    • [21].五运六气是中医之魂!——有感于邹勇教授之《五运六气入门与提高十二讲》出版[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19)
    • [22].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中医疫病流行的现代研究概况[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01)
    • [23].中医与戏曲探析[J]. 戏曲研究 2016(03)
    • [24].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的气象因素与IgA肾病发病相关性研究概述[J]. 现代养生 2017(02)
    • [25].大数据时代中医五运六气研究的医学伦理学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02)
    • [26].浅析五运六气客运五步太少相生问题[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14)
    • [27].戊戌年(2018)五运六气养生要点之我见[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12)
    • [28].五运六气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72)
    • [29].彭涛教授用“五运六气”论治小儿流感验案举隅[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20)
    • [30].五运六气与体质关系[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6)

    标签:;  ;  

    五运六气与《伤寒论》相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