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涎腺混合瘤术中瘤细胞种植引起复发2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义钢,吴钦,佘凯,管湘霞,余田迅,钟晓情,徐雪[1](2019)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涎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利用生物组织内部结构的差异导致硬度的不同,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SR)在涎腺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涎腺肿瘤单发患者,利用超声弹性成像SR,得出涎腺病灶与正常涎腺组织的应变率比值SR。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并有病理组织学结果确诊。根据病理结果将病变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评估涎腺良恶性肿瘤弹性成像SR的差异。结果 100例涎腺肿瘤中良性70例,其中多形性腺瘤39例,腺淋巴瘤(Warthin’s瘤)25例,炎性肿块2例,肌上皮瘤2例,血管瘤2例;恶性肿瘤30例,其中黏液表皮样癌21例,鳞癌3例,腺泡细胞癌2例,腺样囊腺癌3例,恶性混合瘤1例。肿瘤位于腮腺内95例,位于颌下腺内5例。常规超声诊断正确83例,其中良性肿瘤62例,恶性肿瘤21例;超声弹性成像SR诊断正确91例,其中良性肿瘤65例,恶性肿瘤26例。良性肿瘤的SR是(2.64±0.61),恶性肿瘤的SR是(4.40±1.06),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构建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90,约登指数为0.796,获得的SR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最佳诊断截点是3.30。当用SR≥3.30判断肿瘤为恶性,SR<3.30判断肿瘤为良性时,诊断涎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7%、92.9%、91.0%。结论应用超声弹性成像SR诊断涎腺肿瘤的良恶性有统计学差异,可提高涎腺肿瘤无创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涎腺良恶性肿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谢菲[2](2019)在《咽旁间隙肿瘤病理类型与影像、临床特性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不同病理类型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及临床表现特性,为更为准确的术前诊断及评估提供依据,为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12年1月2018年10月就诊我院耳鼻喉科及血管外科106例咽旁间隙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4例,女性62例,从发病到住院时间3天40年,年龄975岁,平均49.88±14.79岁,本组106例咽旁间隙肿瘤共有97例影像学资料,其中有79例CT平扫+增强,4例CT平扫,52例MRI平扫;9例影像学资料失访。本研究主要对比(1)良性、恶性肿瘤相关临床资料;(2)涎腺源性肿瘤相关临床资料;(3)神经鞘膜瘤相关临床资料;(4)副神经节瘤相关临床资料;(5)前间隙和后间隙来源肿瘤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咽旁间隙肿瘤最高发的年龄为4060岁。在比较后发现病理分类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间的规律:(1)良性肿瘤较恶性肿瘤更常出现于女性、肿物边界清楚,良恶性肿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更常出现于男性,发生淋巴结肿大、出现神经相关表现、肿物包绕颈内/外动脉概率更高,良恶性肿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涎腺源性肿瘤更少出现阳性临床表现,更常出现边界不清、凸入咽腔、最大横径于口咽,更不易包绕颈内/外动脉及使颈内、外动脉移位,涎腺源性肿瘤和非涎腺源性肿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神经鞘膜瘤影像学中更常出现边界清楚、处于茎突后间隙、与腮腺关系不密切,无包绕颈内/外动脉、无血管流空影发生率较高,神经鞘膜瘤与非神经鞘膜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副神经节瘤较非副神经瘤更常出现阳性临床表现及出现局部压迫症状,与腮腺关系不密切、包绕颈内/外动脉、颈内外动脉距离增宽、颈内/外动脉移位、出现血管流空影、最大径于颅底/喉咽、未凸入咽腔、茎突无移位,双侧发生率较高,副神经节瘤和非副神经节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茎突前间隙肿瘤较茎突后间隙肿瘤更易凸入咽腔、更不易包绕颈内/外动脉及使颈内外动脉距离增宽、颈内/外动脉移位发生率较高,茎突前、后间隙肿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以副神经节瘤多见,其次为神经鞘膜瘤,多为中老年发病,临床表现以局部压迫表现多见。涎腺源性肿瘤发生于茎突前间隙,常突入咽腔,颈内/外动脉可向后移位;神经鞘膜瘤多边界清晰,不同神经来源的肿瘤颈部血管移位有各自的特点及影像表现;副神经节瘤均出现局部压迫表现,其中颈静脉球瘤较常出现神经相关症状,不同类型副神经节瘤血管移位方向也有不同规律及其他不同的影像特征。正确认识病史及辅助检查中的规律,有助于咽旁间隙肿瘤的术前评估及确定治疗方案。
刘义钢[3](2019)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涎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生物组织内部结构的差异导致硬度的不同,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SR)在涎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确定诊断涎腺结节良恶性SR值的最佳诊断界点。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涎腺结节单发患者,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完整记录各项常规数据,然后再给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采用超声弹性成像SR,测得肿块正常涎腺的应变指数(E1)和肿块的应变指数(E2),得到应变率比值SR(SR=E2/E1),利用三个不同切面取平均值纳入统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并有病理组织学结果确诊。根据病理结果将病变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评估涎腺良恶性结节弹性成像SR的差异。结果:100例涎腺结节中良性70例,其中多形性腺瘤39例,腺淋巴瘤(Warthin’s瘤)25例,炎性肿块2例,肌上皮瘤2例,血管瘤2例;恶性结节30例,其中黏液表皮样癌21例,鳞癌3例,腺泡细胞癌2例,腺样囊腺癌3例,恶性混合瘤1例。结节位于腮腺内95例,位于颌下腺内5例。常规超声诊断正确83例,其中良性结节62例,恶性结节21例;超声弹性成像SR诊断正确91例,其中良性结节65例,恶性结节26例。良性结节的SR是(2.64±0.61),恶性结节的SR是(4.40±1.06),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构建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90,约登指数为0.796,获得的SR鉴别良恶性结节的最佳诊断截点是3.30。当用SR≥3.30判断结节为恶性,SR<3.30判断结节为良性时,诊断涎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7%、92.9%、91.0%。结论: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诊断涎腺结节的良恶性有统计学差异,可提高涎腺结节无创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涎腺良恶性结节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碧文,徐江,余芯乐,郁晓丹,李胜男,胡晨凡,武静[4](2019)在《3种辅助检查诊断涎腺肿瘤符合率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口腔涎腺肿瘤不同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术前快速、简便、有效、低成本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常见涎腺肿瘤B超检查、细针吸取细胞学和术中冷冻切片镜检,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①B超与石蜡切片对比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3.2%,其中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5.2%,恶性肿瘤符合率为73.3%。②细针吸取细胞学与石蜡切片对比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7.0%,其中良性肿瘤为88.6%,恶性肿瘤为79.2%;明确诊断总的符合率为63.8%,其中良性肿瘤为64.0%,恶性肿瘤为62.5%。③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对比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4.9%,其中良性肿瘤为97.4%,恶性肿瘤为83.0%。结论术中冷冻切片对于涎腺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较细针吸取细胞学及B超检查的符合率高,但细针吸取细胞学与B超在术前诊断和治疗计划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李美璐[5](2019)在《鼻咽喉部异位涎腺混合瘤的诊治分析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分析异位涎腺混合瘤及时诊断、有效避免复发的手术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鼻咽喉部异位涎腺混合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0例,随访3年,治愈18例,占60%,复发12例,占40%,无恶性变发生。结论初次手术彻底、完整切除肿瘤组织是避免复发的关键。
孙碧文[6](2018)在《274例涎腺肿瘤三种辅助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常见的涎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的表现特点,以及对其术前辅助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研究;为其类肿瘤术前快速、简便、有效、低成本的诊断方法提供帮助。方法: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2000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组织学分类中的常见涎腺肿瘤病例,包括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恶性混合瘤。统计收集的临床病例资料、辅助检查、病理资料,分析涎腺肿瘤的性别、组织学分类、部位构成及临床检查,对照诊断涎腺肿瘤的金标准石蜡切片镜检,进行术前(B超、细针穿刺细胞学)、术中诊断(冰冻切片镜检)诊断符合率的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率的结果采用百分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配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收集涎腺肿瘤病例274例,其中以多形性腺瘤112例(40.9%),腺淋巴瘤102例(37.2%),基底细胞腺瘤13例(4.7%),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为粘液表皮样癌及腺样囊性癌各17例(6.2%),基底细胞腺瘤13例(4.7%)。病例中涎腺肿瘤的男女比为1.95:1(181/93),其中腺淋巴瘤的男女比例为10.33:1(93/9)。其良性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64岁,恶性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72岁。(2)肿瘤的专科查体统计结果提示良恶性肿瘤在质地、边界、触痛、活动度及面瘫等神经症状方面有差异,在有无淋巴结肿大方面无差异。(3)B超检查与石蜡切片对比定性诊断总的符合率为83.2%,其中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5.2%,恶性肿瘤符合率为73.3%。(4)细针吸取细胞学与石蜡切片对比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7.0%,其中良性肿瘤为88.6%,恶性肿瘤为79.2%;明确诊断总的符合率为63.8%,其中良性肿瘤为64%,恶性肿瘤为62.5%。(5)术中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对比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4.9%,其中良性肿瘤为97.4%,恶性肿瘤为83.0%;明确诊断符合率为88.0%,其中良性肿瘤为92.5%,恶性肿瘤为66%。(6)FNAC与B超的定性诊断符合率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P>0.05);冰冻切片与B超检查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9,P<0.05);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与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结论:术中冰冻切片对于涎腺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较细针吸取细胞学及B超检查的符合率高,但细针吸取细胞学与B超在术前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刘凤权[7](2017)在《泪腺上皮性肿瘤CT和MRI特征分析及泪腺多形性腺瘤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分析不同泪腺上皮性肿瘤CT或MRI特征,并结合其临床特点,对预后进行初步判断,为下一步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2、分析泪腺多形性腺瘤临床特征,手术及术后复发情况,为临床泪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方法】1、收集2007年4月至2015年4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行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泪腺上皮性肿瘤,并有完整术前影像学资料(CT或MRI)的患者100例,把患者分为原发性多形性腺瘤组,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组及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统计分析各组影像学特征。2、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泪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分析其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术后情况。【结果】1、所有病例均为单眼发病。原发性多形性腺瘤与恶性上皮性肿瘤均为单发;复发性多形性腺瘤10例为单灶复发,11例为多灶复发。CT检查原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29例中密度不均6例(20.7%),1例中央可见钙化(3.5%);边界不清4例(13.8%),骨质受压变形16例(55.2%),无骨质破坏;形状不规则7例(24.1%)。复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12例中密度不均8例(66.7%),3例中央可见钙化(25%);边界不清8例(66.7%),骨质受压变形6例(50%),骨质破坏4例(33.3%);形状不规则6例(50%)。恶性泪腺上皮性肿瘤13例中密度不均3例(23.1%),1例中央可见钙化(7.7%),1例可见囊变区(7.7%);边界不清2例(15.4%),骨质受压变形5例(38.5%),骨质破坏2例(15.4%);形状不规则2例(15.4%)。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肿瘤形状上无差异(P=0.138),密度、边界及与邻近骨质关系均存在差异,复发性多形腺瘤密度不均匀概率高(P=0.015),边界不清晰概率高(P=0.002),更易发生骨质破坏(P=0.021)。MRI检查原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41例,在T1WI上其中19例(46.3%)呈等信号,16例(39.0%)为低信号,2例(4.9%)为高信号,4例(9.8%)为高低混杂信号;在T2WI上13例(31.7%)为高信号,12例(29.3%)为等信号,12例(29.3%)为等高信号,4例(9.8%)为等低信号;均可不同程度强化,4例出现囊变(9.8%)。复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16例,在T1 WI上15例(93.8%)呈等信号,1例(6.2%)为高低混杂信号;在T2WI上6例(37.5%)为等信号,10例(62.5%)为不均匀高信号;均可不同程度强化,10例出现囊变(62.5%)。恶性泪腺上皮性肿瘤19例,在T1WI上18例(94.7%)呈等信号,1例(5.3%)为等高信号;在T2WI上10例为等信号(52.6%),4例(21.1%)为等高信号,4例(21.1%)为等低信号,1例(5.3%)为高信号;15例明显不均匀强化(78.9%),4例(21.1%)不能被强化,4例出现囊变(21.1%)。统计学分析显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出现囊变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类肿瘤(P=0.000)。术后随访18年,56例原发性多形性腺瘤无复发;21例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术后再次复发者7例(33.3%),恶变死亡2例(9.5%);23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6例(26.1%),死亡5例(21.7%),失访4例(17.4%)。2、术后病理证实96例均为泪腺多形性腺瘤,其中原发性者74例,复发性者22例。原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中,常见的症状、体征依次为眼球突出56例(75.7%)、眼球移位40例(54.1%),眼球运动受限37例(50.0%),上睑下垂21例(28.4%),视力下降9例(12.1%),眼底改变6例(8.1%),视物重影4例(5.4%),疼痛3例(4.1%);复发性多形性腺瘤中,常见的症状、体征依次为眼球突出16例(72.7%)、眼球移位13例(59.1%),上睑下垂10例(45.5%),视力下降9例(40.9%),眼球运动受限7例(31.8%),眼底改变7例(31.8%)视物重影6例(27.1%),疼痛4例(18.2%)。术后随访310年,74例原发病例术后复发1例(1.4%);22例复发病例术后再次复发者3例(13.6%),恶性变2例(9.1%),死亡1例(4.5%),失访2例(9.1%)。【结论】1、泪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在CT或MRI上更易出现密度不均、边界不清、邻近骨质破坏或肿瘤内囊变坏死,提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生物学上为良性,影像学表现已具备恶性特点。2、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可单灶复发或多灶复发,多灶发者更易再次复发或恶变。3、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影像学上常见囊变区,肿瘤内出现囊变坏死区者提示更容易再次复发及恶性变。4、术前对泪腺多形性腺瘤进行精确定位,对其大小、边界、范围、质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仔细分析,选择最合理的手术入路。避免术前活检。
李静,郭磊,王坤,张彩英[8](2014)在《巨大异位涎腺混合瘤2例》文中认为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53岁。主诉"发现鼻背部肿物半年",于2013年11月3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意中发现鼻背部肿物,初有大米粒大小,肿物逐渐增大,偶有破溃溢液,无明显疼痛。体检:鼻背部中份偏右侧可见一直径约2cm的暗红色类圆形肿物,表面皮肤粗糙有瘢痕修复;鼻腔内未见明显新生物及异常分泌物。局部麻醉下行鼻背部肿物切除及转移皮瓣修复术,术中见肿物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图1)。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检查
葛哲虎[9](2013)在《519例延边地区唾液腺肿瘤统计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519例唾液腺肿瘤的回顾性的分析,了解延边地区的唾液腺肿瘤疾病的发病情况、构成及病理特点,探讨术前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朝鲜族与当地其他民族之间的唾液腺肿瘤的发病状况有无差异,为研究唾液腺肿瘤的诊治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方法收集从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接受过手术治疗并且病历资料相对较完整的唾液腺肿瘤患者共519例作为本次论文的研究对象。所调查的患者来源均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均在接受手术后病理结果为唾液腺肿瘤。对519例唾液腺肿瘤患者的民族、性别、年龄和不同病理类型的结构及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朝鲜族与其他民族唾液腺肿瘤发病特点有无差异,并统计分析238例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276例术中冰冻活组织检查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唾液腺肿瘤的发病年龄最高为≥60岁,其次为50~59岁,男女之比为1:1.08。良性肿瘤394例、恶性肿瘤125例,良恶性比为3.15:1。发病率最高腺体为腮腺,共277例、占53.37%;其次为下颌下腺,共82例、占15.79%;腭部小唾液腺67例、占12.91%,舌下腺44例、占8.48%,其它小唾液腺49例、占9.45%(唇腺与颊腺各占6.17%和3.28%)。(2)唾液腺良性肿瘤发病年龄最高为50~59岁,其次为40~49岁,男女之比为1:1.33。其中腮腺246例、占62.45%,下颌下腺66例、占16.7%,腭部小唾液腺51例、占12.94%,舌下腺22例、占5.58%,唇腺7例、占1.78%,颊腺2例、占0.51%。朝鲜族与汉族的检出率相比,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唾液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最高为≥60岁,其次为50~59岁,男女之比为1.84:1。其中,腮腺31例、占24.80%,唇腺25例、占20.00%,舌下腺22例、占17.60%,下颌下腺和腭部小唾液腺各16例、各占12.80%,颊腺15例、占12.00%。(4)唾液腺肿瘤病理分型种类繁多,上皮性肿瘤有16种,其中良性肿瘤有8种,恶性肿瘤有8种;非上皮性肿瘤有6种。519例唾液腺肿瘤中腮腺肿瘤共277例、占53.37%,下颌下腺肿瘤82例、占15.80%,舌下腺肿瘤44例、占8.48%,小唾液腺肿瘤116例、占22.35%。277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246例、占88.81%,恶性肿瘤31例、占11.19%:下颌下腺肿瘤中,良性和恶性肿瘤分别占80.50%和19.50%;舌下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分别占50%和50%;小唾液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分别占51.70%和48.30%。(5)唾液腺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最常见,依次分别为沃辛瘤、乳头状瘤、脂肪瘤、血管瘤、神经鞘瘤、肌上皮瘤、基底细胞腺瘤,嗜酸性细胞腺瘤、管状腺瘤和皮脂腺瘤;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是鳞状细胞癌,依次分别为腺样囊性癌、恶性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恶性淋巴瘤和基底细胞腺癌,涎腺导管癌、恶性黑色素瘤和纤维肉瘤。(6)多形性腺瘤的发病最高年龄段是40-49岁,其次为50~59岁,男女之比为1:2.12。最好发部位依次为腮腺、下颌下腺、腭部小唾液腺。284例多形性腺瘤中发生于腮腺者178例、占62.67%,下颌下腺55例、占19.37%,腭部小唾液腺45例、占15.85%,舌下腺4例、占1.41%,颊腺2例、占0.70%。朝鲜族与汉族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7)延边地区63例沃辛瘤中吸烟者检出率明显高于与非吸烟者,两者相比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8)125例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共64例,多发于≥60岁,男女之比为3.92:1。64例鳞状细胞癌中唇腺22例、占34.38%,颊腺12例、占18.75%,舌下腺10例、占15.63%,腮腺与腭部小唾液腺各7例、各占10.93%,下颌下腺6例、占9.38%。朝鲜族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P<0.05)。(9)腺样囊性癌多发于≥60岁,男女之比为1:1.23。29例腺样囊性癌中腮腺8例、占27.59%,下颌下腺与舌下腺各7例、各占24.14%,腭腺4例、占13.79%,颊腺3例、占10.34%。朝鲜族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P<0.05)。(10)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唾液腺肿瘤术前细胞学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4.87%,其中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5.97%,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70.59%。(11)术中冰冻活组织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唾液腺肿瘤术中冰冻活组织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4.93%,其中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4.93%,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3.24%。结论(1)延边地区唾液腺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良性多于恶性,男女比例差别不大。唾液腺肿瘤好发于腮腺及下颌下腺,分别占53.37%和15.79%,小唾液腺和舌下腺少见,小唾液腺肿瘤主要分布在腭部小唾液腺。(2)最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鳞状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为最常见的恶性唾液腺肿瘤。腮腺最常见良性肿瘤是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鳞状细胞癌和恶性多形性腺瘤多见。下颌下腺常见良性肿瘤为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是腺样囊性癌和鳞状细胞癌。小唾液腺和舌下腺良性肿瘤少见,恶性肿瘤主要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3)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与术中冰冻活组织检查应作为唾液腺肿瘤的术前及术中常规检查方法。
康佳楠[10](2013)在《14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恶性多形性腺瘤在临床中并不多见,约占唾液腺肿瘤发病率的3.6%,占唾液腺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2%。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恶性多形性腺瘤病例,对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分类、临床特征、组织学发生、病理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2年1月~2012年12月间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恶性变病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构成比、组织病理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再以临床中典型的4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病例,结合国内外资料,对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分类、发病特点、临床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于2002年1月~2012年12月间,共收治14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男女比例为1.3:1。发病年龄最小25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为58岁,其中以60~70岁最多(35.7%)。发生于大涎腺者11例,其中腮腺者9例(64.2%),颌下腺1例(7.1%),舌下腺1例(7.1%);小唾液腺者3例,其中腭部1例(7.1%),颊部2例(14.2%)。14例患者中,多形性腺瘤恶变成分主要为腺癌(5例,35.7%),其次为肌上皮癌(2例,14.2%),癌肉瘤2例(14.2%)。1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原发灶的恶变成分为腺癌。14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病例均行恶性肿瘤切除术+部分/全部腺体切除,选择性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疗。结论: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也可发生于颌下腺、舌下腺、颊部、软腭等部位。多形性腺瘤的恶变成分多为腺癌,也可见上皮癌、肌上皮癌或上皮-肌上皮癌。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于腮腺恶性多形性腺瘤,手术时可根据肿瘤的大小、瘤体侵犯周围组织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若肿瘤侵犯面神经,面神经可一并切除;如有肿大的颈部淋巴结怀疑转移,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二、涎腺混合瘤术中瘤细胞种植引起复发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涎腺混合瘤术中瘤细胞种植引起复发2例(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涎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病理结果 |
2.2 良性组与恶性组应变率比值的比较 |
3 讨论 |
(2)咽旁间隙肿瘤病理类型与影像、临床特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一般资料 |
2.入选与剔除标准 |
2.1 入选标准 |
2.2 剔除标准 |
3.病理类型 |
4.临床表现 |
5.影像学检查 |
5.1 仪器与方法 |
6.手术入路 |
7.统计处理 |
结果 |
1.病理类型与临床特点的关系及对比 |
1.1 咽旁间隙良性与恶性肿瘤一般情况及对比 |
1.2 涎腺源性肿瘤的一般情况及与非涎腺源性肿瘤的对比 |
1.3 神经鞘膜瘤的一般情况及与非神经鞘膜瘤的对比 |
1.4 副神经节瘤的一般情况及与非副神经节瘤的对比 |
2.病理类型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 |
2.1 良性与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及对比 |
2.2 涎腺源性肿瘤影像表现及与非涎腺源性肿瘤的对比 |
2.3 神经鞘膜瘤影像学表现及与非神经鞘膜瘤对比 |
2.4 副神经节瘤影像表现及与非副神经节瘤的对比 |
2.5 茎突前间隙肿瘤与茎突后间隙肿瘤影像学表现对比 |
3.典型病例分析 |
讨论 |
1.咽旁间隙的解剖 |
2.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性 |
2.1 良性、恶性肿瘤临床特性 |
2.2 涎腺源性肿瘤的临床特性 |
2.3 神经源性肿瘤临床特点 |
3.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3.1 良、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
3.2 涎腺源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
3.3 神经鞘膜瘤影像学表现 |
3.4 副神经节瘤影像学表现 |
3.5 茎突前、后间隙肿瘤影像学表现 |
4.临床诊断思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涎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在涎腺结节良恶性超声弹性成像的研究现状 |
1.3 超声弹性成像的简介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患者入组标准 |
2.3 病理检查 |
2.4 仪器设备 |
2.5 检查方法 |
2.5.1 常规超声检查 |
2.5.2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
2.6 图像后处理及数据测定与分析 |
2.7 SR值分析 |
2.8 SR值的影响因素和如何避免影响 |
2.9 数据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结果 |
3.2 ROI测量一致性分析 |
3.3 组间SR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涎腺的解剖基础及涎腺结节的病理基础 |
4.1.1 涎腺良性结节的超声表现和病理基础 |
4.1.2 涎腺恶性结节的超声表现和病理基础 |
4.2 SR在涎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基础 |
4.3 SR在涎腺结节的应用结果分析 |
4.4 不足与展望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3种辅助检查诊断涎腺肿瘤符合率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诊断分类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涎腺肿瘤的B超诊断符合率 |
2.2 涎腺肿瘤的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符合率 |
2.3 涎腺肿瘤的冷冻切片符合率 |
2.4 涎腺肿瘤冷冻切片与细针吸取细胞学的诊断率比较 |
3 讨论 |
3.1 B超诊断 |
3.2 针穿活检诊断 |
3.3 冷冻切片诊断 |
(5)鼻咽喉部异位涎腺混合瘤的诊治分析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组织学特点: |
3.2临床特点: |
3.3 诊断: |
3.4 治疗: |
3.5 预后: |
(6)274例涎腺肿瘤三种辅助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语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方法 |
结果 |
1.临床资料 |
2.涎腺肿瘤的辅助检查诊断符合率 |
3.涎腺肿瘤三种辅助检查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
讨论 |
1.临床资料分析 |
2.辅助检查的诊断结果分析 |
3.辅助检查之间的比较 |
4.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7)泪腺上皮性肿瘤CT和MRI特征分析及泪腺多形性腺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泪腺上皮性肿瘤CT和MRI特征分析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二部分 泪腺多形性腺瘤临床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巨大异位涎腺混合瘤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
2 讨论 |
(9)519例延边地区唾液腺肿瘤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唾液腺肿瘤的性别、年龄结构 |
3.2 唾液腺肿瘤各种病理类型 |
3.3 唾液腺肿瘤的发病部位 |
3.4 唾液腺肿瘤中民族间差异 |
3.5 多形性腺瘤的发病特点 |
3.6 沃辛瘤的发病特点 |
3.7 腺样囊性癌的发病特点 |
3.8 鳞状细胞癌发病特点 |
3.9 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术中冰冻切片诊断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14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肿瘤部位 |
3. 病期 |
4. 症状和特征 |
5. 治疗 |
6. 组织病理学表现 |
7. 癌细胞浸润程度 |
8. 典型病例 |
9. 病例分析 |
讨论 |
1. 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
2. 恶性多形性腺瘤的分类情况 |
3. 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来源 |
4. 恶性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特征 |
5. 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治疗 |
6. 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 |
7. 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术后放射线治疗的疗效评价 |
8. 癌肉瘤 |
9. 转移性多形性腺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涎腺混合瘤术中瘤细胞种植引起复发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涎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刘义钢,吴钦,佘凯,管湘霞,余田迅,钟晓情,徐雪. 江西医药, 2019(09)
- [2]咽旁间隙肿瘤病理类型与影像、临床特性关系的研究[D]. 谢菲.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3]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涎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刘义钢. 南昌大学, 2019(01)
- [4]3种辅助检查诊断涎腺肿瘤符合率的比较研究[J]. 孙碧文,徐江,余芯乐,郁晓丹,李胜男,胡晨凡,武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07)
- [5]鼻咽喉部异位涎腺混合瘤的诊治分析与临床研究[J]. 李美璐. 中国医药指南, 2019(10)
- [6]274例涎腺肿瘤三种辅助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的研究[D]. 孙碧文. 石河子大学, 2018(12)
- [7]泪腺上皮性肿瘤CT和MRI特征分析及泪腺多形性腺瘤临床研究[D]. 刘凤权.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6)
- [8]巨大异位涎腺混合瘤2例[J]. 李静,郭磊,王坤,张彩英.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21)
- [9]519例延边地区唾液腺肿瘤统计分析[D]. 葛哲虎. 延边大学, 2013(S2)
- [10]14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D]. 康佳楠.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