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郊区教育局)
摘要:朗读教学在语文的教学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进行阅读学习的重点方式之一。但是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时间安排、考核标准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朗读教学并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首先从有效的教学理念出发,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朗读材料的不同研究朗读教学目标及教学注意事项,然后强调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教师也应当重视学生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教学
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朗读,朗读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学习好语文的方法之一,朗读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锻炼自己的口才。本文将重点介绍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朗读的教学方法,以期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效性教学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朗读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发挥朗读的作用可以很好的提升小学生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但是低效的朗读在现行的教学中还是非常普遍,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语文课堂朗读的有效性研究。
1.有效教学的内涵
基于目前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和其特点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有效教学: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在合适的教学氛围里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让学生培养语感、阅读能力。所以,通过在合理时间里观察学生朗读水平是否提高是判断朗读教学是否有效的方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迫切的追求速度不要求质量的提升是没有办法做好朗读教学工作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朗读训练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真实有效的提升。
2.不同文本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分析
2.1诗歌类文本的有效性朗读教学
小学阶段诗歌类基本以儿歌、儿童诗和古诗词为主,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朗读的作品的选择应当以他们的兴趣为主,为他们的语言能力打下基础。儿歌类课文就符合这一特点,主题单一、内容简单、语言通俗易懂。一二年级学生古诗词基本以绘声绘色、情景交融的古诗为主,这类题材的儿歌可以更好地兼顾学生的语言发展的水平让他们可以更加容易的接受知识同时有利于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三四年级在思想内容方面不断加深,更加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他们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不仅要理解诗歌表面的含义同时应当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五六年级学生古诗则更加重视修辞手法的体验,比如夸张手法的应用,让学生在理解诗歌背景的前提之下体会诗人当时想要表达的心情。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总之,对于一二年级来说要培养学生语感以及朗读的准确性,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应当更加注重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情感和智力方面的提升,并通过一定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2叙事类文本的有效朗读教学
叙事类文本主要是写人叙述状物写景为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课文长度也随之增加,深度也不断增加,其中寓言和童话两类特殊文本的出现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这类文本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对于叙述类文本来说,其中包含的内涵与情感方面的体会不仅仅是对文本内容单方面的学习,朗读教学就是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体会和感悟的过程。对于一二年级学生可以找一些简单的课文让学生欣赏,比如可以选择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和口语化的作品,让学生容易接受,方便他们理解,在朗读时他们不仅可以发现语言的美丽,在教师的辅助教学之下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出学习朗读的兴趣。对于三四年级学生的朗读课文主要以因事明理、以事感人为特点进行阅读。这类叙述文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具体的事件来表达需要表达的道理,通过具体的事件或者故事来感动读者,情节一般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但是寓意深刻。五六年级学生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朗读教学中加大对理性逻辑思考和思想感情体验。
2.3说明类文本的有效性朗读教学
说明文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逻辑,语言简单准确的特点。主要以说明科学知识及天文地理领域为主。因此这类文本在朗读时要体会和学习说明文的准确性又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及情感的朴实。一二年级还是应该以他们兴趣为主,口语化教学。比如可以在课文中采用可以简单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让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内容。三四年级及五六年级要以简明准确的语言为主,教师通过点拨学生进行朗读,不在需要以童趣为主导的教学,应当以简单明了为基础,并通过朗读学习让学生学会说明类文本的表达。
2.4童话、寓言的有效性朗读教学
童话一般以虚构的故事为主体,情节有趣,语言也简单容易理解,很受学生喜爱。教师应当首先通过范读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情景,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语气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划分角色进行朗读。并且需要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语气进行朗读训练,一般情况下需要采用一种亲切的朗读语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往往还会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寓言是指拥有深刻含义的故事,一般以比喻为主,教师在范读时也应当注意寓言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寓言则是通过一些简短的小故事寄托出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一般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结构也单纯紧凑,比较容易使小学生理解。教师在教授学生朗读时应当先让学生体会出故事背后的寓意,然后进行朗读,这样就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3.1朗读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层次性
教学目标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来设定,而且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而言其朗读的教学目标更要具有层次性,每一学期都有学期教学目标,每节课也应该有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按照每个小目标来培养孩子朗读的能力,开展有效性朗读教学,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引导多读课外书,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主要以熟练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为主,因此要根据孩子所处的阶段来量身定制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2朗读教学材料的处理要有针对性
学生在小时候都或多或少地接触了一些知识,并且有一定的知识体验,但是朗读材料的选择上并不能自主作出选择,这时候还需要教师依靠朗读材料以及学生往常积累的知识经验构建起一座桥梁,并根据这座桥梁筛选出朗读的材料。教师选择朗读教材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应该选择一些带拼音的、简短的读物,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同时选择的阅读材料还需要贴切实际,小学是学习的关键阶段,贴切实际更能让孩子们进行有效学习;对于小学高年级以及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这时候应该选择一些名著来读,孩子们可以通过名著的阅读学到做人的道理以及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3.3朗读教学行为的选择要有适应性
由于学生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改变教学策略,灵活选择适宜的朗读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适读或者泛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感知文本,教师还应该及时对朗读内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不断推陈出新,从而丰富有效朗读教学的经验。
4.结语
本文着重介绍了小学阶段不同的文本读物以及教师开展有效性朗读教学的几种具体方法,这些方法的重点都是要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朗读水平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还要适时培养学生的朗读思维能力。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指导小学生朗读时应该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丽.论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J/OL].现代交际,2016,(05):214-215(2016-08-17).
[2]刘雪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1):231-232.
[3]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7,26(05):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