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存在构式”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有的一种句式,其形式独特、赋格复杂、语义简单,因此描写、生成、功能和认知等语言学派都对它很感兴趣,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1)谓语动词后名词词组的有定与无定;(2)句首“There”的地位;(3)谓语动词的非宾格性。描写语言学派认为存在构式分为实体性和呈现性。生成语言学派主要围绕主语的确认、来源及赋格等问题来展开的。功能语言学派从已知和未知信息角度来解释“There”的由来,并从语法和语用角度来论述谓语动词后名词词组的有定与无定问题。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Langacker基于所有的语法成分都有概念内容这一基本认知原则都认为“There”是起呈现作用的场景主语。张克定(2006:60-63)基于图形和背景理论提出静态存在性TtFG1和动态呈现性TtFG2两种分析方法,“There”是触发语(T),“be”和非宾格动词分别是过渡词(t),“F”是图形,“G”是背景。我们所研究的“There Is No V-ing”构式,夸克(1989)称之为非常规的“限制性习语结构”,它的意义与“V-ing”形式密切相关。王逢鑫(1989)认为这种构式相当于“Nobody can do something”表示“不可能性”,即可以用“Nobody”作为施事者,放在主语位置。章振邦(1983:567-572)提到这种特殊意义的否定结构“There Is No V-ing”,它相当于“It is impossible to do…”并把它排除出存在构式。他们都没有从认知语言学和构式语法角度并基于语料库方法系统地研究该构式,据此我们基于认知语法(C)的配价、有界、认知参照点、主观性和主观化以及转喻(M)和构式压制理论(C),将它们整合为CMC理论框架来研究从英国国家数据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杨百翰青年大学美国英语数据库(BYU CORPUS OF AMERICAN ENGLISH)和美国时代杂志数据库(Time Corpus of American English)通过穷尽性搜索共获得动词类型频率344,总的用例频率为1812的此类构式。通过数据分析和基于CMC理论框架的研究,笔者认为本构式是在存在和否定祈使构式的合力作用下,经多重传承糅合的结果,是在视觉虚化“There”的基础上,经心智加工的产物,较为客观地表达持续性否定祈使含义,所以语料中持续性动词比例为90.1%,动态性动词比例为75.9%,其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如下:(1)句法:紧跟在“There”后的动词“be”只能使用单数。(2)语义:a.由于该构式同时从存在和否定祈使构式传承相关信息,因此该构式对动词的要求应是延续兼动态,数据表明此类动词的比例最高,占66%。b.构式中的静态和终止动态动词分别占24.1%和9.9%,据该构式的语义特点,构式会把动态和延续的语义压制到这些动词上,迫使其具有动态延续性。(3)语用:a.基于CMC中的认知参照点和主观化分析,该构式呈现相对客观的否定含义。b.基于CMC中的配价和转喻压制分析,该构式呈现相对客观的祈使含义。c.基于CMC中的构式互动压制分析,此构式呈现相对客观的情态含义。同时,笔者还指出了本研究欠缺之处,为以后的研究提出点滴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泛义动词“弄”的用法分析[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2)
- [2].英汉存现动词事件类型、语法体和存现构式互动关系的比较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01)
- [3].动词语义与论元结构的二语习得[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0(01)
- [4].武汉,春天里的一枚动词[J]. 金融博览 2020(03)
- [5].跨语言视角下动词复制结构的句法推导[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3)
- [6].从致使动词到目的连词——海外华语中“俾”字句的来源及演变[J]. 语言科学 2020(03)
- [7].类型学视野下的朝鲜语多动词结构研究[J]. 民族语文 2020(03)
- [8].白山方言动词特殊小类探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9)
- [9].从动词的角度分析“V+了”中“了”的语法意义[J]. 才智 2019(02)
- [10].藏语动词形态变化的还原研究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28)
- [11].试论形式动词、代动词和泛义动词[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1)
- [12].俄语反身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结构阐释[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04)
- [13].探析补助动词“しまう”的用法转变——以江户时代到明治末期为主[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12)
- [14].试论形式动词“造成”及其词汇化[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6)
- [15].东北方言中泛义动词探析[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6(04)
- [16].位置变化动词与结果副词共起条件及动因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7(01)
- [17].转述动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交际 2017(02)
- [18].论“通顺”为感官动词翻译的主导策略[J]. 外文研究 2016(03)
- [19].英语提升动词与控制动词的句法差异[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0].动词隐喻的多学科研究前沿[J]. 现代外语 2017(05)
- [21].形式动词的共性特征与个体差异[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2].瞬间动作动词的确定和语义语法特征[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3].动词“给”对“与”的替换[J]. 殷都学刊 2016(02)
- [24].汉译日中复合动词常见偏误分析[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01)
- [25].与“自己”搭配动词的分类及语义指向[J]. 大众文艺 2015(03)
- [26].转述动词研究[J]. 科技资讯 2015(04)
- [27].概念框架下毁灭类动词的变式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 [28].自他对应动词“テイル”表示“结果状态”的习得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 2015(03)
- [29].春天是一个动词[J]. 兴趣阅读 2019(Z6)
- [30].关于上古汉语给予动词的探讨[J]. 中华辞赋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