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像两只手臂把渤海环抱于怀中,两个半岛之间的庙岛群岛有如一条珠链将两个半岛联系在一起,这种特殊的地理关系使得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两地间的交往就非常密切。有明一代,中央政府在山东建立行省,在辽东设立都指挥使司。明初,朱元璋以山东为战略后方和后勤基地,实现了对辽东的经营,辽东成为明朝统治东北地区的战略桥头堡,二者相互依存,关系密切。明成祖迁都北京后,辽东与山东成为拱卫京师的左右臂和海防前沿,两地在国防战略上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联系更加密切。明朝中期,由于两地间的大规模海运停止,山东登莱与辽东旅顺口之间运送棉花和布匹的海道又时开时禁,辽东和山东的关系变得若即若离。但在海防备倭上,两地间的军事防务仍是相互协同,尤其是万历援朝抗倭时期,辽东、山东和北直隶成为战区。明末,面对后金的兴起及其与明朝战争的爆发,为了统一指挥对后金的作战,环渤海地区三位一体的战略格局形成,而辽东与山东则是这个格局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提出后,出现了以山东登州、辽东旅顺口、皮岛东江镇和朝鲜为一线的海上战场,以宁锦防线为中心的辽西陆上战场,两大战场相互协同,共同对抗后金。随着海上战场的失败,辽西战场也难以维持,明朝的统治也走到了尽头。由于从明初开始辽东与山东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联系就极其密切,以致时人和后世之人误将两地当做一个省来看待,后世学者多从其说。笔者多方搜集史料,广泛阅读相关文献,重新梳理两地在明朝不同时期的联系,力图将明代辽东与山东的真实关系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