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模糊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独立负载系统,压力流量复合控制,计算流量反馈,模糊PID
复合模糊控制器论文文献综述
Qi,ZHONG,Bin,ZHANG,Hui-ming,BAO,Hao-cen,HONG,Ji-en,MA[1](2019)在《基于两级模糊控制器的独立负载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复合控制特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常规负载口独立控制研究多采用商业阀进行,因其阀芯位移控制器为封闭式结构,所以阀芯位移的动态特性难以调整,进而影响了系统的压力和流量控制性能。本文旨在探讨负载口独立控制系统中阀芯位移特性对系统压力和流量控制的影响,并研究提高系统压力和流量控制性能的方法。创新点:1.设计基于两级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的压力和流量控制器;2.设计基于阀芯位移反馈的流量控制器;3.建立试验模型,成功实现液压系统高动态压力流量复合控制。方法:1.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影响系统压力和流量的关键因素(公式(9)和(13));2.提出位移控制为内环、压力和流量控制为外环的两级模糊PID控制算法,并开发相应的控制系统(图2~4);3.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验证本文提出的控制器所具有的阀芯位移、系统压力和流量的控制效果(图13~18)。结论:1.两级模糊PID控制器具有较好的系统压力和流量控制效果;2.基于阀芯位移反馈的流量控制器具有较高的流量控制精度;3.运用本文设计的可编程控制系统进行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复合控制,稳定时间小于200 ms,使系统动态特性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3期)
刘莉宏[2](2013)在《热风回流焊机模糊-PID复合控制的模糊控制器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热风回流焊机温度模糊-PID复合控制系统中的模糊控制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设计,并利用MATLAB对模糊控制、PID控制和模糊-PID复合控制3种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比较结果表明:热风回流焊机温度控制系统采用模糊-PID复合控制方式,不仅比单独的模糊控制方式具有更高的稳态性能,而且比单独的PID控制方式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林瑜,林辉[3](2013)在《空调房间温度复合模糊控制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空调房间温度控制具有大滞后、非线性、时变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比例-模糊PID控制器。建立了空调温度的系统的模型,介绍了控制器实现原理以及结构,并详细叙述了各个参数的模糊控制规则。在MATLAB的Simulink中搭建系统模型并与传统PID比较,最后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比例-模糊控制器比传统PID控制器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本文来源于《洁净与空调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陈静,滑文山,李军伟[4](2013)在《基于复合模糊控制器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开关磁阻电机(SRM)的动态非线性数学模型,采用转速环和电流环双环控制方式对开关磁阻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针对SRM非线性的特点设计了复合模糊控制器,实现对开关磁阻电机转速良好的控制。复合模糊控制由常规的比例积分(PI)控制器和模糊型的PI控制器组成。瞬态时采用模糊型的PI控制器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稳态时采用常规的PI控制器以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基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对一台四相8/6结构的开关磁阻电机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SRM驱动系统中的复合模糊控制器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稳态误差较小并且有很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3年02期)
徐文科,焦自平,余勃彪[5](2010)在《一类复合模糊控制器在舰炮随动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舰炮随动系统的快速性,稳定性和控制精度是影响舰炮武器系统作战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舰炮随动系统参数时变性和负载干扰大对其快速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P+FUZZY-PI复合控制器。建立了该控制器的仿真模型,并以某型舰炮为例,分别采用传统PID控制器和P+FUZZY-PI复合控制器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通过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器调节时间短、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强。该类控制器能够在舰炮随动控制中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0年08期)
朱运利[6](2009)在《一种基于复合控制方式的模糊控制器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控制技术在复杂、大滞后、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非线性控制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优越性能,因此,在工程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针对开关磁阻电机(SRM)非线性强的特点,为了保证调速系统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引入复合模糊控制方式,采用双闭环结构设计了一种复合控制方式的模糊控制器。该控制器结构为一个双闭环结构的控制系统,采用典型的双输入、单输出复合控制的结构,即控制器分为基本的模糊控制和偏差积分控制两个部分,增加了比例积分环节,减少零点附近的摆动;内环采用一个模拟的电流控制器,外环采用一个数字控制器,应用了模糊控制的策略和算法。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提高了控制精度,对消除扰动带来的误差和振荡,改善了系统的品质有明显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09年03期)
陶瑞莲[7](2007)在《基于dSPACE平台开关磁阻电机复合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简称SRM)很强的非线性,为了保证调速系统具有较好的动、静态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复合模糊控制器代替传统的比例积分微分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控制。采用dSPACE实时仿真环境生成控制器C代码。实时系统具有与实际系统的硬件接口,与电机系统直接相连,构成快速控制原型系统,并对控制参数进行了在线调参。实验结果表明,采用dSPACE平台可以快速完成对SRM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为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张如飞,郭迎清[8](2006)在《复合模糊控制器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参考模型的复合模糊控制方法,它把主模糊控制器与基于参考模型的逆模糊控制器进行复合,构成复合模糊控制器,主、逆模糊控制器输出构成合成控制量。并把该方法用于航空发动机控制,通过让被控制量逼近参考模型性能,实现对低压转子转速的无静差控制与基本模糊控制相比,控制性能改善较大,供油量变化物理可实现。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06年09期)
李致富[9](2006)在《通用复合模糊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适合于不同控制对象的通用复合模糊控制器,给出了控制器的组成、控制策略和实现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采用普通模糊控制器的系统相比较,采用该控制器的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品质、控制精度和鲁棒性。从而证明了该模糊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变频器世界》期刊2006年03期)
王仲民,岳宏,刘继岩[10](2005)在《基于复合形法机器人轨迹跟踪模糊控制器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的模糊控制,提出一种基于复合形算法的模糊逻辑控制器优化方法,对系统输入与输出变量的隶属度函数进行优化,使ITAE性能指标最小,有效地改善了控制性能,并达到了满意的控制效果。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及较好的跟踪与收敛特性。(本文来源于《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期刊2005-08-01)
复合模糊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热风回流焊机温度模糊-PID复合控制系统中的模糊控制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设计,并利用MATLAB对模糊控制、PID控制和模糊-PID复合控制3种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比较结果表明:热风回流焊机温度控制系统采用模糊-PID复合控制方式,不仅比单独的模糊控制方式具有更高的稳态性能,而且比单独的PID控制方式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模糊控制器论文参考文献
[1].Qi,ZHONG,Bin,ZHANG,Hui-ming,BAO,Hao-cen,HONG,Ji-en,MA.基于两级模糊控制器的独立负载液压系统的压力流量复合控制特性研究(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9
[2].刘莉宏.热风回流焊机模糊-PID复合控制的模糊控制器设计与仿真[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3].林瑜,林辉.空调房间温度复合模糊控制器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3
[4].陈静,滑文山,李军伟.基于复合模糊控制器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3
[5].徐文科,焦自平,余勃彪.一类复合模糊控制器在舰炮随动系统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2010
[6].朱运利.一种基于复合控制方式的模糊控制器实现[J].压电与声光.2009
[7].陶瑞莲.基于dSPACE平台开关磁阻电机复合模糊控制器的设计[J].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8].张如飞,郭迎清.复合模糊控制器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
[9].李致富.通用复合模糊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J].变频器世界.2006
[10].王仲民,岳宏,刘继岩.基于复合形法机器人轨迹跟踪模糊控制器优化[C].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