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510120
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在降低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选取86例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入住我院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给予观察组新生儿开展品管圈活动,而对照组未开展。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皮肤损伤率与NSCS评分。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皮肤完好率为69.77%,观察组为88.37%,前者明显低于后者(x2=4.50,P<0.05);对照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率为30.23%,观察组为11.63%,组间差异显著(x2=4.50,P<0.05)。对照组NSCS评分(3.94±0.15)分高于观察组(3.01±0.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7,P<0.05)。结论对监护病房新生儿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使其皮肤损伤率得到有效地降低,而且还能够降低NSCS评分,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皮肤损伤;监护病房;品管圈
众所周知,新生儿的皮肤极其脆弱,尤其是入住于监护病房,若稍有不慎,则会使其产生皮肤损伤[1-2]。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对监护病房新生儿进行护理,才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率。我院观察并分析了品管圈在降低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情况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6例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入住我院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剖宫产儿28例,顺产儿15例。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剖宫产儿29例,顺产儿14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且P>0.05,可以进行组间对比。
1.2方法
给予观察组新生儿开展品管圈活动,而对照组主要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症护理、哺乳护理、日常护理、临床监管等)。品管圈护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品管圈。在医院组织经过品管圈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并在其中确定1名圈长与1名辅导员。
(2)确定主题。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并总结日常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并将打分标准设为5、3、1,同时选定本次研究活动的主题为“减少新生儿产生皮肤损伤情况”。
(3)调查现状与分析原因。对本研究的86例新生儿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产生皮肤损伤的原因:新生儿皮肤天生较为敏感;尿不湿质量较差;尿不湿固定方法不正确;没有规范地修剪指甲等。然后根据新生儿皮肤破损的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的解决对策。在品管圈小组开展圈会时,可以提出以上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予以监督执行。待数据收集完毕后进行比较。
(4)设定目标。充分地结合圈员的能力与科室的现状,设定降低皮肤破损发生率的具体目标。
(5)实施对策。由专业人士指导、培训每名护士修剪新生儿指甲、更换尿不湿;采用质量好、质地柔软的尿不湿,若尿不湿无适合型号,则用胶布黏贴于新生儿臀部;若新生儿皮肤较为敏感,应在其床头设立一块“宝宝的屁股皮肤很脆弱,请温柔对待”的警示牌。
(6)将护理操作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并确认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皮肤损伤率与NSCS评分。其中,NSCS评分表示新生儿皮肤状况评分,分数越低说明新生儿皮肤状况较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新生儿皮肤损伤率与NSCS评分分别属于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并分别采用x2与t进行检验。将以上数据纳入SPSS13.0中进行计算分析,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率
对照组新生儿皮肤完好率为69.77%,观察组为88.37%,前者明显低于后者(x2=4.50,P<0.05);对照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率为30.23%,观察组为11.63%,组间差异显著(x2=4.50,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皮肤极其薄嫩脆弱,而其皮肤屏障作用相对较弱,一旦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则会产生损伤[3]。皮肤损伤能够对新生儿造成感染,使其痛苦万分,同时延长了住院时间。因此,应对新生儿实施优质、科学、有效地护理措施。
品管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该方法经过行政管理推动,并自上而下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整体性、计划性[4]。通过建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调查现状、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实施对策以及将护理操作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并确认护理效果等步骤,使圈员们能够依照计划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使其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均得到充分地发挥。品管圈活动还能尽可能早地发现、预防并治疗新生儿皮肤损伤,使新生儿能够获得优质、舒适的护理,并提高其满意度[5]。因此本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品管圈在降低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对照组新生儿皮肤完好率为69.77%,观察组为88.37%,前者明显低于后者(x2=4.50,P<0.05);对照组新生儿皮肤损伤率为30.23%,观察组为11.63%,组间差异显著(x2=4.50,P<0.05)。对照组NSCS评分(3.94±0.15)分高于观察组(3.01±0.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7,P<0.05)。可见,对监护病房新生儿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使其皮肤损伤率得到有效地降低,而且还能够降低NSCS评分,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冷樱红,孔春花.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皮肤破损发生率中的效果评价[J].人人健康,2015(23):23+31.
[2]吴莉华.品管圈在降低监护病房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05):86-89.
[3]周雪娟.品管圈模式在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6(09):166-168.
[4]肖浪,李文,汤琼.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05):46-47.
[5]张艳杰.对新生儿进行品管圈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16-117.